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童心

2018-11-29 12:13
教书育人 2018年23期
关键词:花鼓家风中华

张 静

十八大以来,传统文化的传承已经提到了国家的层面,教育部大力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作为固本工程和铸魂工程来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这两个重要文件为我们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动文化传承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行动指南。如果说学校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那么,小学阶段传统文化教育则是主阵地中的主战场,可以说,直接决定这场传统文化教育“攻坚战”的胜负。

蚌埠市凤阳路第二小学是一所具有八十多年历史的老校,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育人目标和价值追求,融入课程与教学改革,融入教师发展和学校管理,经历了十年的探索,形成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童心”的宝贵经验。

一、进课堂,在童心中播下传承的种子

课堂是主阵地,课程是主渠道。凤二小不仅在国家教材中挖潜传统文化,更注重在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中提升传统文化素养。语文课上,通过经典诗文、欣赏美文等体验传统文化魅力;数字、科学课上,引导孩子发现理性学科的人文之美;艺术课上,音乐、剪纸、书法、围棋等课程让孩子们感慨:“原来传统文化,这么有趣”……凤二小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编印了《儿童剪纸》《文明礼仪伴我成长》《国学经典读本》《我践行我成长》等校本教材,让传统文化进入课程,并贯穿育人全过程。学校同时开设了剪纸、礼仪、围棋、书法、国学、古筝、花鼓灯等课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融入学校美育过程中,吸引众多学生参与其中,在童心中播下传承的种子。

二、诵经典,延续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

中华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文明的积淀,是先贤智慧的结晶,延续着一个民族核心的价值追求。经典教育就是为孩子的成人成才奠定基础的本根教育,拥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经典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流和主脉,传统文化教育离不开经典教育。凤二小在经典教育中提出“过一种与经典相伴的校园生活”的教育理念。“黎明即起,诵读经典”,一天的学习生活从晨诵经典开始;每天午间,全校学生都沉浸在书的海洋里,午读名著成为一种习惯;放学回家,亲子同读一本名著。学校语文骨干教师精选《大学》《论语》等6部经典和240多首古诗编制了一套《国学经典读本》。学校定期举办古诗文经典诵读大赛、国学小名士评选等活动,推动学生自发学习国学经典。每年九月份的经典诵读比赛,也已经成为学校的一件盛事。

三、过节庆,过中国人自己的节日

节日是一个民族生活的最重要的文化创造,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愿望和特征的生活化表现,是一个民族传承其文明的重要方式。中华民族的每个节日都承载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组织学生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让学生在节日活动中丰富精神享受,感受人文情怀,增强民族精神,强化文化记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凤二小通过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节日主题活动,深入挖掘教育主题,撰写节庆方案,倡导主题活动。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过中国节日,树家国情怀”,让学生在节日教育活动中更加热爱我们古老厚重的中华文化,并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

四、传家风,忠厚传家,诗书继世

家风是家庭成员道德素养、精神风貌和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良好的家风是一代传承一代、一代影响一代、代代相传的优秀品德。家风、家训、家规的力量在于明是非,知廉耻,懂礼让,守本分,致良知。传承优良家风,可以促进个人健康成长,可以实现家庭幸福,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同时,家风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忠厚传家,诗书继世。凤二小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举办家训、家规、家谱、家书多种形式的传家风活动。

五、研学游,践行中国人读书方式

游学是古今中外比较常见的学习方式,我国古代有很多学子不辞辛苦遍访名师、四海求学,增进智慧。现代社会信息通达,一机一网,尽览天下,然而,游学的价值仍不可替代。游学课程让学生在名山大川中增长学识,在历史文化的滋养中锻造品格,成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益补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2016年年底,教育部等11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此后,“研学旅行”迅速升温,然而,研学游活动只“游”不“学”、缺少“研究”的问题尤为突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凤二小通过开发红色教育游、安徽风情游、京城文化游等经典研学旅行,让学生游历名胜、瞻仰先贤、感悟历史、提升自我。让学生通过游前学习研究,游中体验感悟,游后反思分享,在学中游,在游中学,学游一体。

六、讲故事,传递中国力量

中国文化的基因藏在历史中,藏在一个个伟大的历史人物身上,藏在一个个故事之中。“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神话故事,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岳母刺字”“苏武牧羊”这些道德故事,让我们感受到英雄们尽忠报国的家国情怀。“掩耳盗铃”“守株待兔”这些寓言故事,给予我们人生智慧的启迪。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力量。凤二小充分利用中国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先贤故事、道德故事、寓言故事等故事资源,通过读故事、说故事、演故事等教学模式,将讲故事纳入课程,全面进入校园,走进学生内心。

七、本土化,让传承更有魅力

物华天宝的蚌埠市,大禹会褚候之地,花鼓灯之乡,淮河文化之源头,有“珍珠城”美誉,自然风光秀丽多姿,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众多。凤二小充分开发本土文化的体验课、兴趣课等课程,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品牌,不断创新和丰富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手段。花鼓灯歌舞艺术是淮河中游地区人民的杰出创造,它是汉族民间歌舞的典型代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生长在淮河岸边的孩子们,有责任和义务把这项民间艺术传承下去。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这项优秀民间文化,凤二小组建了花鼓灯社团,成立花鼓灯舞蹈队。校园小记者们到花鼓灯第一村——冯嘴子村采访了花鼓灯艺术的传承人冯国佩老艺术家,向他了解花鼓灯的历史、演出风格和传承现状。学校舞蹈队表演的花鼓灯节目多次参加区市级比赛获得优胜奖。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贴近性强,为传统增添动力的同时,也让孩子完成了“要我传承”到“我要传承”的转变,教导他们不忘初心。花鼓灯的发展和传承离不开传承人,但更离不开观众,没有了“知音”,再美的花鼓灯都跳不出味道。

十年来,凤二小“让中化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童心”,将家国情怀教育、核心价值教育、中华美德教育、人文知识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将文化自信浸润童心,并潜移默化受到影响。坚定文化自信,要从青少年抓起,让青少年“吃水不忘挖井人,乘凉不忘种树人”,让他们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找到动力,发现中华文化之美。教育的本色是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为学生的成长打上中国底色,凝聚成建设伟大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猜你喜欢
花鼓家风中华
探访“东方芭蕾”颍上花鼓灯“老带新”接力传承
家风伴我成长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翼城花鼓的保护
王企仁:创新不断的花鼓传承人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