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题,帮助学生开启解决问题之门

2018-11-29 12:37徐海艳江苏灌云县下坊中心小学
教书育人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读题长方形审题

徐海艳 (江苏灌云县下坊中心小学)

学生在做题时不注意读题,或是读不好题,甚至不会读题,而导致错误产生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问题入手,激发读题兴趣

数学语言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严谨性,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枯燥,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让学生读题之前,要让学生明白读题的原因,要解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而不是毫无目的地完成老师布置的读题任务。

如教学这样一道问题:“有A、B、C三种地砖,A地砖每块42元、B地砖每块49元、C地砖每块58元,学校买了81块铺实验室,付费4000元,找回了一些钱,学校买的是哪种地砖?实际用了多少元,应找回多少元?”这道题目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些难度的,不把认真读题作为基础,学生很难找到解题的思路。于是教师出示问题后,向学生问道:“这道题目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的目光自然会集中到要解决的问题上,就会带着问题到题目中寻找相应的条件,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形成解题思路,得出正确的结论,让学生少走弯路。

上述案例,教师从问题入手,让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在读的过程中,主动探寻问题的答案,而不是机械地读,提升了学习效率。

二、图文结合,体现读题价值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将文字转化成线段图,让学生对照所画的图形,寻找到有效的解题方法,强化学生的读题能力。

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用两个长5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拼成后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厘米?”学生读了题目后,就认为应该先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然后乘2,就是所拼长方形的周长。显然,学生并没有抓住本题的要领,陷入了思维定式。教师此时没有将正确思路简单告知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图寻找解题方法。要想画出示意图,学生就得认真读题,将复杂的数量关系转化成直观、形象的图形,降低了解题的难度,达到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

上述案例,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教师没有直接告知学生解题方法,而是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提炼有效的数学信息,然后画出图形,厘清思路,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明了。

三、渗透方法,提升读题能力

很多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之所以出现错误,是因为对题目中的关键性词语没有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读题时,应引导学生在题目中做记号,在题目中勾勾画画、圈圈点点,促使学生对题目中的关键性语句引起关注,让学生快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提升学习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一根长3米的通风管,它的横截面是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制作4根这样的通分管,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单位不一致是学生容易疏忽的问题。出示题目后,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圈出题目中的关键词:“通风管”“3米”“边长2分米”“4根”,圈出这些关键词语后,学生很快发现:本题存在单位不统一的情况,通风管只有4个面,而不是6个面,要做4个通风管需要多少铁皮,应该先算一个通风管需要多少铁皮,然后乘4。通过这样读题,帮助学生很快确立了解题思路,学会了分析题目的技巧,享受到解题成功的喜悦。

上述案例,教师让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边读边标注、画出重点词和关键句,使他们学会有主见地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提高做题的准确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总之,读题是学生审题的第一步,也是最直接、最重要的一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有目的、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读题的方法和技巧,并培养学生的读题习惯,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真正让读题成为学生开启解决问题之门的钥匙。

参考文献:

[1]何志春.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2(6).

[2]张文虎,黄秋苹.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J].西藏教育,2010(2).

猜你喜欢
读题长方形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的读题能力和读题习惯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小长方形找朋友
有多少个长方形
铺瓷砖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读题能力和读题习惯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