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宋元明玉带板

2018-11-29 05:56董立平
收藏家 2018年11期
关键词:玉质现藏玉带

□ 董立平

根据记载,玉带板自北周开始出现,在隋唐宋元时期慢慢发展成熟,在明朝达到一个高峰。从最开始作为腰带的玉质装饰到用来体现官员官阶的高低,历经千年的发展演变,逐渐成为一种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独立的玉器门类。

北周时期,只是在腰带两端连接处加玉质带钩作为装饰,后来发展到在腰带上镶缀一圈片状玉,以此体现官阶的高低。玉带板在唐宋元时期多是一种官员用玉,由13块到26块不等扁平玉板镶缀于腰带之上,形状为方形、长方形、桃形,其玉质大多优良,纹饰繁多,常见纹饰有人物纹、龙纹、动物纹等,也有光素无纹者。玉带板之前多为贵族使用,在唐代至明代较为流行,只有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员才能使用。

唐宋元时期

玉带板在唐宋元时期,玉质大多选料精良,做工细致,造型多样,纹饰种类繁多。

玉质 唐宋元时期玉带板对于玉质的重视程度很高,但是由于其生产规模较大,数量较多,故其中部分选料不甚精良,一般官员所使用的玉带板不以质取胜,只有地位较高的官员,特别是帝王将相墓葬中出土的玉带板玉质较好,集玉质、造型、装饰、做工于一体。

造型 唐宋元时期玉带板常见造型为圆形、桃形、长方形、正方形,以正方形居多。

图1 唐 白玉狮纹带板

图2 唐 青玉花卉纹带板

纹饰 唐宋元时期玉带板纹饰繁多,题材丰富。常见纹饰有人物纹、龙纹、动物纹、花卉纹、几何纹等,简繁兼具、线条流畅、构图合理、层次感强。主纹辅纹相互衬托多为组合图案。如出土于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的唐代白玉狮纹带板(图1),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这组玉带板共16枚,出土时放在银药盒内,玉质纯净,分别雕有不同形象的狮纹,刀法简洁明快,纹饰微凸,神态娇憨可爱,显露出古朴稚拙的艺术情趣。

又如出土于西安市东郊堡子村的唐代青玉花卉纹带板(图2),长5、宽4.8厘米,现藏于西安市文物局。正方形青玉上刻一花朵。四角以小叶陪衬,其花与叶四周压地,突出花与叶的立体感,背面四角各有一对孔,以供穿系。

唐代最具时代特色的纹饰当属人物纹:主要有玉人、玉胡人、玉人驯狮、玉胡人吹箫、玉胡人击鼓。从唐代出土及传世品上看,玉带板上的胡人图案较多,较典型的有“蕃人进宝”“伎乐人”等。如故宫博物院藏唐代白玉蕃人进宝珠带板(图3),长6.6、宽6.2、厚0.9厘米,玉料洁白无瑕,整体扁平,带板正面浮雕一阿拉伯人,其身上以细密的阴线纹装饰,双手托起一放有宝珠的圆盘,呈单膝下跪献宝的姿态,人物面部雕刻生动活泼,背面四角各有两处穿孔,以供扎系之用。

又如故宫博物院所藏唐代白玉执凤首壶蕃人带板(图4),长6.6、宽6.2、厚0.9厘米,玉料呈白色,整体扁平,正面用高浮雕加细密的阴线雕琢出一波斯人,盘腿而坐,人物形象刻画十分清晰细腻,卷发,高鼻梁,浓眉大眼,身着紧身衣裤,脚蹬长筒马靴,肩披飘带,手持凤头壶,神态自然,背面四角各有两处穿孔,以供扎系之用,以减地斜弧面衬托出人、瓶,呈隐起效果。

又如出土于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的唐代白玉伎乐人纹带板(图5),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出土时玉放在银药盒内,乳白色玉,共16枚,有椭圆、长方、方形几种。人物形象各异,或奏乐、或舞蹈,生动有趣,以剔地隐起与细阴线刻划相结合的手法雕琢完成,具有极高的实用和艺术价值。

在唐代玉带板人物纹饰中也有似汉人不似胡人的,人物形象和玉胡人差不多,眉、鼻、口、耳都是简单刻划,有的甚至以浅线条带过。居于写实与写意之间,重传神效果。

宋元时期也可看到胡人或汉人为题材的带板,然而隋唐五代特别是五代宋元时期除胡人、玉人外,最有时代特点的人物纹为高士形象,其形象突出,写意特征增强,是重要题材之一。如出土于江西上饶市茶山寺宋赵仲湮墓的宋代青玉人物带(图7),长5.1、宽4.6、厚0.5厘米,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一共有八块组成,每块浮雕一人,刻画清晰,制作精细,五官清秀,头结发髻,身穿交领大袖长袍,图中人物一手搁于腹部,一手捧碗,盘足打坐,作饮茶谈话状,人物比例适度,衣纹褶皱线条柔和流畅,刻画制作精巧。

图3 唐 白玉蕃人进宝珠带板

图4 唐 执凤首壶蕃人带板

图5 唐 白玉伎乐人纹带板

图6 唐 白玉吹笙人带

图7 宋 青玉人物带

又如故宫博物院藏宋代玉人物带板(图8),长6.5、宽4.7、厚1.2厘米。玉料经过火烧变黑,局部有鸡骨白色及铁锈斑痕,体扁平呈长方形,四边有框架,中间浮雕一圆圈,圈内浮雕一道人,身穿宽松肥大的长袍,盘腿席地而坐,长袍垂地把腿盖住,道人一手持法器,另一手举起成读经姿态,头顶正上方凸起一圆点。

龙纹也是玉带板上的重要装饰,但比起人物纹明显少了许多,玉带板刻龙纹只有皇室使用,官员禁止使用。龙纹玉带板玉质较好的居多,做工精雕细琢。龙纹线条流畅自然,刚劲挺拔,多以浅浮雕的手法来表现玉龙的活灵活现,多为高级玉工匠雕琢而成。只有少数粗糙者。

唐宋元时期,玉带板上以动物纹做装饰非常盛行,常见的有狮子、熊、象等。还有一些写意的动物纹,或是瑞兽,或是几种动物纹的变体。此时期的动物纹都极为传神。用简单的线条勾画出强健、动感的造型,使玉器充满了灵性。如出土于河北省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的宋代青玉云鹤纹铊尾(图10),长4.7、宽2.1、厚0.9厘米,现藏于河北省定州市定瓷博物馆,质地莹润,一端略呈弧形,一端呈方形,并且向内凹进长1、宽0.25厘米的空间,铊尾正面浮雕一展翅的大雁飞于云朵之间,雁体肥壮,雁身和雁翅用细线勾勒,吻细长,引颈做长鸣状,造型精美,背面呈方形的一端有两个小圆孔,以供穿系。

又如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元代白玉螭纹带饰(图11),高6.6、宽6.3厘米,白玉,整体呈厚片状,两侧贯穿一长方形孔以供穿戴,方形倭角,正面是凸起的边框,框内减地上凸雕一蟠螭,螭圆眼,八字眉,双耳向内翻卷,独角,脑后两绺长发分向两侧,身饰火焰纹,四肢粗壮,车轮形爪,背面光素无纹。

图8 宋 玉人物带板

图9 金 金釦玉带

图10 宋 青玉云鹤纹铊尾

图11 元 白玉螭纹带饰

图12 明 镂空桃形龙纹带板

明朝时期

玉带板在明代依然盛行,纹饰造型等方面在前代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与前代相比纹饰更为复杂多样,造型也有了不小的改变,但更多的还是对前代的延续,继承和弘扬了前代器物的精神内涵。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明代玉带板将传统的制作工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玉质 由于明代商业化气氛极其浓厚,玉器制作也出现了商人过于逐利的现象,使很多玉器在用料上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玉带板除一些官员用玉玉质较好外,多数玉质一般。所以很多玉器变得世俗化。

造型 明代玉带板在造型上延续了前代,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桃形等,但格局上发生了一些改变。前代正方形居多,而明代正方形带板数量明显下降。为配合纹饰的变化,形状标准的长方形带板迅速增加,且这一时期的玉带板形状稍微增大了一些。另外这一时期椭圆形的玉带板数量也有所增多,较为流行,但椭圆程度较小,仅四个角有些弧度,近乎正方形。

纹饰 明代玉带板纹饰在继承前代基础上有所发展,风格较前代有了很大改变,纹饰种类有所创新,主要以龙纹、花卉纹、瑞兽纹等图案为主。纹饰种类比前朝有所减少,具有前代典型特征的一些图案如狮子纹等单纯动物纹则很少见了。

龙纹—以云龙纹为主,在玉带板上装饰较满。如出土于西安市南廓门的明代白玉镂空桃形龙纹带板(图12),径长5.8、宽5.5厘米,现藏于西安市文物局,白玉,桃形,内刻龙纹,两层纹饰,底纹为卷叶纹,嵌于铜板上。

花卉纹—花卉纹装饰也是画面极满,几乎所有空间都被图案占据。如出土于甘肃省兰州市上西园鼓泽墓的明代青玉花鸟纹带板(图13),最大长7.8、宽3.3、厚0.6厘米,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此带板为明代兵部尚书鼓泽夫人之物,现存18块,其中圭形两块,长条形4块儿,桃形4块,皆为扁平状,透雕花鸟纹,圭形和长方形板各雕两只凤鸟,桃形板只有一只凤鸟,长条形板则有花无鸟,雕琢精细。

由此可见,明代玉带板在纹饰布局上一改前代疏朗与繁缛相结合的特征,变得十分繁缛,整个画面都被纹饰所覆盖。这一时期的玉带板十分注重层次,纹饰间各种关系都十分协调,而且线条都很粗,画面虽繁缛但十分清晰。

图13 明 青玉花鸟纹带板

图14 明 白玉透雕麒麟花卉纹玉带板

图15 明 青玉镂空人物带板

图16 明 仙桃缠枝玉带板

这一时期纹饰向程式化、世俗化发展,图案内容几乎固定为吉祥图案,很少发现前代反映市井生活的画面。常见纹饰为麒麟花卉、三阳开泰、仙桃缠枝等。如出土于江西省南城县岳口乡刘家巷明益定王朱由木墓的明代白玉透雕麒麟花卉纹玉带板(图14),长9.3、宽6.5、厚0.7厘米,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带板整体呈长方形,边框与里面的花纹平齐,两层透雕带翼麒麟,张嘴,上唇略上翘,露齿,身上有方格纹饰,尾梢两侧均饰卷云纹,站在山石上,呈向前奔走状。麒麟四周透雕山水、松枝、梅花等图案。

另外纹饰的装饰功能进一步加强,抛弃了前代玉带板写意与写实相结合,以传神为主要表现手法的纹饰装饰特征,而以写实为主,以图案的装饰性为主要特点。首先采取烘托手法:就是人第一眼看到的是极其繁缛的画面。其次是渲染的手法:就是以画面之中各种关系娴熟的衔接为特点,而且用浓重的笔道夸张地表现出来。玉带板的画面每条笔道都十分清晰,没有前代纹饰那种时隐时现的特征,突出了图案的装饰性,且图案与寓意已固定下来。如故宫博物院藏明代青玉镂空人物带板(图15),长7.2、宽5.6厘米,白玉质,镂雕锦纹地子,其上为婴戏图,多名婴孩之间相互追逐嬉戏,雕工生动细致,极为可爱。

装饰方法以组合纹饰为主,独立存在的很少见,主纹与辅纹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明代玉带板主纹一般是一个,拥有三个以上主纹的情况不是很多,主要以两个主纹为主。如“仙桃缠枝”桃为主纹,枝叶为辅纹,桃子有时是两个,多呈对称状。强调了纹饰的对称性。如出土于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市商学院工地明代太监墓的明代玉带板(图16),长1.5至7厘米不等,宽2.9、厚0.5厘米,现藏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青白玉质,色莹润光亮,一共有15块,带饰正面均以边框内减地浮雕方法雕出寿字、桃花、灵芝纹等纹饰,背面光素钻有对穿小孔,以供穿系。

明代的玉带板的做工与前代相比更加精益求精,出现了大量精美的镂雕工艺,此时玉带板的功能十分明确,主要以装饰为主。

通过对唐宋元明玉带板时代特征及发展演变的研究,对掌握中国古代玉器艺术风格、工艺水平的发展及对中国古代玉器赏析能力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玉质现藏玉带
十二月·热烈
石性与玉质
家乡的玉带
九月·游弋
《玄宗避蜀图》
阜宁“玉带大糕”有故事
玉质天成
玉带扣赏析
梵天东土 并蒂莲华
公主传奇(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