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画像中的建筑形象

2018-11-29 05:56郑好
收藏家 2018年11期
关键词:楼阁画像石画像

□ 郑好

图1 山东诸城东汉画像石庭院线图

画像石、画像砖是独具特色的两汉绘画遗产,多见于墓室、石棺、石阙、享祠、崖墓等建筑载体中,除祠庙阙等存于地表,总体上说属于丧葬艺术的一种类型,表现汉代人的生死观、宇宙观、宗教理念等意识形态。《荀子·礼伦》说:“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画像石、画像砖以刀代笔,通过线刻或者浅浮雕的表现形式,描绘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汉代社会生活。画像材料提供了大量多种形式的建筑图像,是逝者生活环境的生动体现,丰富了我们对汉代建筑的认识。画像材料从宏观上勾勒了建筑的组合关系、院落布局;从中观上记录了不同的建筑类型;从微观上提供了建筑单体的形制结构、室内装修等信息,保留了汉代建筑技术和艺术的发展成就,丰富了我们对汉代社会生活的认知和联想。下面我们就已发现的画像石、画像砖中的建筑图式,对汉代建筑形式略做探讨。

一、院落布局

我们对1000年以前院落的认知,一方面来自考古发掘的大型建筑遗址,如偃师二里头宫城遗址内的1号基址、2号基址,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基址,唐长安大明宫麟德殿建筑基址等等,认识以墙体围合建筑空间的平面形式;一方面,来自不同载体的绘画材料,如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壁画的佛寺、天宫、经变图,工笔界画中屋木楼台等的宏伟精妙组合。绘画材料更加直观、完整地展现建筑的体量、组合关系和空间氛围。约2000年前的画像材料也向我们展示了有体量、有纵深的空间环境,当时的人物活动其中。画面表现的宅第院落最多,有代表性的实例有山东诸城东汉墓画像石庄园庭院图(图1),四川成都汉代画像砖庭院图(图2),山东曲阜城关镇旧县村东汉墓画像石庭院图(图3)。三图所画都是大型宅第的鸟瞰景观,意在展示墓主生前的居室华美及优渥生活,描绘墓主逝去后应享用相应的庭院生活。后者还特别用双阙标识出它是较高等级的宅院,是一个三进院落,主院内正中的一座各面出台阶的建筑应为公共活动的厅堂,后院应为起居空间,旁侧还有多重跨院。

图2 四川成都曾家包汉墓庭院图

图3 山东曲阜城关镇东汉画像石庭院图

从画像上可以看出汉代院落已经按活动性质将建筑空间进行了分类。宅院呈现前后二院至三院,旁侧还建有别院。院落中的厅堂建筑具有公共活动空间的性质,承担接受拜谒、宴请、文娱等礼仪活动。跨院常有井、桌、炊具,安置厨房空间,有的还有望楼。宗族成员的长幼尊卑也通过处于院落中不同位置的建筑得以体现。从画像上看,院落布局已经开始注意轴线、对称的应用。

二、建筑形制

图4 江苏铜山县东汉永平四年画像砖两层楼阁屋面

图5 江苏徐州睢宁县画像石上建筑的屋面

图6 妇人半启门形象

图7 正门两侧的阙

图8 可作望楼的阙

图9 山东微山县西汉二层楼阁画像石

画像材料不仅反映出建筑在院落中的分工与组合关系,还显示出汉代建筑的不同类型,如厅堂、楼阁、亭榭、阙、回廊、仓廪、桥梁等建筑形式。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空间由立柱和梁架①组合构成基本框架,梁枋上安置檩木与椽木,椽上铺设瓦面形成屋顶;柱与柱之间砌造墙体、安设门窗形成屋身;上有屋顶,下有地面,四周围合供人们使用。

建筑的台基、柱身、斗栱、屋面等要素在画像中都有直观体现。以厅堂为例,厅堂一般都建造在台基上或者直接建造在平地上,大量图像没有刻画柱础,少量有简单方形柱础结构。厅堂平面以长方形为主,楼阁平面有长方形、方形、曲尺形、多边形。斗栱在多种类型的建筑中均有使用,用以承托屋面、楼面和装饰作用,形式较为灵活,制度尚未确立。抬梁式、穿斗式、干阑式等②梁架结构在画像中也有体现。屋顶平直(图4),上铺筒瓦、板瓦,到东汉时出现屋角(戗脊)、正脊上翘(图5)。屋顶形式有四阿顶、歇山顶、悬山顶等,以四阿顶③最为常见,屋面收山明显。可见在汉代,代表建筑等级标志的屋顶形式和斗栱的制度特征还没有确立。画像材料通常以开敞的形式展示人在建筑空间中的活动,所以门窗的表现并不普遍,从仅有门框的结构,可见到有阔门、双扇门和单扇门。从东汉中期开始,院落的正门较为细致地描绘出门上的铺首、门墩、挡门石和合页等结构;跨院之间的门,往往呈半开启状,让空间流动连通,有的还有人像从门后探出半身,称为“半启门”“妇人启门”的艺术表现(图6)。窗以直棂窗、斜格窗、空窗的形象为主。从图像上看,屋身高度(檐柱高度或檐柱加斗栱层高度)和屋顶高度的比值以3:2和1:1为主,屋顶和斗栱的体量都比较大,外观古朴庄重。不过同时应该注意的是:“汉代遗物之中,壁画及明器两种在部分的比例及绘塑上都不甚准确,所以仅能借以知斗栱之存在;至于权衡大小,却须在墓窟及墓阙上去寻觅。”④

1.高层建筑

两汉时期的高层建筑是这一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发展成果的代表,通常认为主要有阙和楼阁两种类型。“西汉时期高台建筑虽然流行,但由东汉起高台建筑逐渐减少,而多层楼阁大量增加。当时的楼阁建筑,每层都是一个独立的结构单元,直到宋、辽、金时期仍然是中国高层建筑的基本结构方法。”⑤画像上的高层建筑往往直接建造在平地上,既与建筑技术发展有关,也与非宫殿的建筑类型有关。

从现有材料看,阙这种建筑类型至迟在东周已经出现。《诗经·郑风·子衿》曰:“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说的是青年在城阙上张望等候他(她)的恋人。除了城阙,由周至汉还有宫阙、墓阙、祠庙阙等,它们分别置于宫城、外城、陵墓和宗庙的入口处,标志这些建筑的重要性、礼制性。阙通常成对设置在入口两旁,中间留出道路,汉代刘熙《释名·释宫室》曰:“阙,阙(通缺)也。在门两旁,中央阙然为道也”,正是阙形制的简要说明。《白虎通义》说,用阙饰门以别尊卑等级。画像中有大量阙的形象,有的作为高等级宅第院落的入口,位于正门的两侧(图7),安徽濉溪县海孜乡常庄出土画像更是在两阙之间题刻“太尉府门”,以双阙象征主人作为太尉的显贵身份;有的标识逝者升仙的天门,阙顶常立有凤鸟,图像中有时还有亭长或西王母。有的宅第院落中也有“阙”,“阙”身下部开门,有可以登临的楼梯,应视作望楼(图8),供人登高远眺。

图10 山东费县垛庄镇潘家疃东汉三层楼阁画像石

图11 江苏徐州睢宁县墓山一号墓前室的三层楼阁

图12 河南陕县刘家渠73号墓出土陶水榭

图13 河南焦作白庄6号墓出土陶仓楼

图14 建在楼外的楼梯

除了阙这种建筑形式,画像材料中还有多层的楼阁建筑。与单层建筑相比,楼阁需要筑出二层、三层及以上的楼面,上下层梁枋与立柱之间的构架方式成为建造楼阁的技术关键。山东微山县微山岛沟南村出土的西汉宣帝至元帝时期(前73~前33年)画像石上的两座二层楼阁(图9),山东费县垛庄镇潘家疃发现东汉画像中的三层楼阁(图10),江苏铜山县汉王乡东沿村东汉永平四年(61年)的两层楼阁,江苏徐州睢宁县墓山一号墓前室发现的三层楼阁(图11),都是两汉时期楼阁建筑的缩影。画像中的楼阁常以楼板上下叠柱的形式表达楼层之间的连接,说明使用叠柱是常见的构造形式。但楼阁的屋身有上层小于下层、上下层大小相同、上层大于下层三种结构,应是不同支撑结构的外在体现,而楼层之间的结构过渡表现并不充分。借助出土的阁楼和仓楼陶建筑模型(图12、图13),⑥我们了解到高层建筑中还使用平座结构(暗层)和斗栱的承托技术,有的平座或斗栱外饰以腰檐,设计精巧。从描绘出楼梯的楼阁图像看,楼梯位置有建在楼内和楼外两种情况,楼梯数量有一道和两道(图14)。

汉代城市楼阁建筑的兴起或与刺激人口的政策使人口迅速增长有关,有研究者认为汉代的长安和洛阳都是高层建筑构筑的城市。⑦

两汉时期的高层建筑除了通常看到的阙和楼阁两种类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亭榭类型。我们印象中的亭榭建筑常临近水边、四面开敞,一侧或有楼梯登临。画像材料中的亭榭均为高层建筑,是人物垂钓、娱乐的休闲场所。亭榭一侧有楼梯连通到地面,底部由连续出跳的斗栱或者华栱出跳承枋和叠枅的层层组合承托,第一跳华栱下有立柱承托,栱尾插入楼梯梯身,举高直上、高耸悬空。代表性的实例有山东微山县两城镇出土亭榭画像(图15)。亭榭楼面以上的建筑形制与厅堂建筑相似,四角立柱,柱上多承托斗栱或叠枅,以承托挑高屋檐,有的周有回廊、栏杆。也见有用连续叠加数层一斗二升斗栱,如树干树枝一般托起的亭榭建筑(图16),亭榭双侧带梯状游廊,亭榭和游廊都是开敞空间,人物宴乐赏玩其中。亭榭是由斗栱承托的高层建筑,但亭榭的层数不便用斗栱的出跳数来衡量。

汉代画像材料中的亭榭图集中发现于山东中南部和江苏、安徽北部地区,这些亭榭图的创作年代均为东汉中晚期。亭榭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斗栱或斗栱和梯的组合作为支撑结构的创新,这种超乎寻常的构造设计,像天梯一样,将亭榭送入云端。在对亭榭建筑技术关注的同时,对这类建筑是复制现实还是描绘理想的思考也不断汇聚。这种创造性的举高悬空结构,不仅重心过高,而且确实缺乏垂直于华栱出跳方向的结构支撑,稳定性不足,实践难度大。但是通过它我们看到当时的匠人们借助对斗栱作用的理解、创新设计和夸张放大,采用亭榭这种建筑类型极富感染力地表达了在汉代人们追求极致登高、飞升仙界的愿望。

2.斗栱

“中国建筑,自古以来,即以木构架为骨干,墙壁隔肩以维护,不负担屋顶的重量。这种木构架,下有立柱,上有梁檩。在梁檩与立柱之间,有一种过渡部分的许多枓型木块,与肋型曲木,层层垫托,向外伸张,在檐下可以使出檐加远,这便是中国建筑数千年来所特有的‘枓栱’部分。”⑧梁架是构成建筑物的主体,而斗栱结构是木构建筑中变化最明显的部分,斗栱的萌生、发展、成熟勾勒出中国古代建筑演变的脉络。

图15 山东微山县两城镇亭榭画像

图16 江苏铜山县发现的汉代楼阁亭榭画像

图17 斗拱中的一斗二升

画像上的建筑物,有的使用斗栱,有的不使用斗栱,使用斗栱后,出跳或者不出跳。按使用斗栱的位置分,有柱头斗栱⑨、补间斗栱和转角斗栱。斗栱位于柱头上,承担出挑屋檐或者平座的荷载。不出跳的斗栱直接承托屋檐(檐枋)或者楼面。常见一斗二升(图17)、一斗三升 (图18)以及叠枅(图19)、插栱等。从图像上看,出跳的斗栱,与内部梁架并没有关联,华栱的尾部插入柱中,从柱身直接悬挑而出。这种做法与后世称为插栱或者丁头栱的做法相似,区别在于插栱或者丁头栱均由斗口出,且往往以柱、斗为轴心,栱与栱、栱与梁连通。出跳的斗栱使出檐的距离更加深远,有利于建筑立面、台明的保护,也帮助塑造了建筑的立面风格。

图18.1 山东前凉台墓墓门下横额画像上的一斗三升

图18.2 四川荥经陶家拐砖石墓石棺画像上的一斗三升

图18.3 四川郫县一号石棺楼阁上的一斗三升

画像上的斗栱还运用雕刻装饰(图20),使结构与装饰有机结合。《三辅黄图》中有一段对未央宫的记载,大殿“以木兰为棼橑,文杏为梁柱;金铺玉户,华榱壁珰;雕楹玉碣,重轩镂槛;青琐丹墀,左磩右平;黄金为璧带,间以和氏珍玉……”。棼、橑、榱、楹、槛分别为房屋的檩木、椽木、立柱和栏杆的古称,碣为石碑,墀、磩为台阶,雕梁画栋、极尽奢华。画像上凝固着当时人们对冥间世界建筑的装饰和想象。以山东沂南县北寨村东汉晚期墓的前室八角柱上的斗栱画像为例(图21),一斗二升的栌斗上刻虎首和凤鸟;两散斗的耳平部位均刻两只展翅的凤鸟相对,凤鸟间有两枚相叠的五铢钱,斗欹上阴线刻卷云纹;栱心的方木上刻一虎首;栱部阴线刻四条盘折的龙,龙身与卷云纹连为一体,内容以求吉辟邪和升仙相关。

三、室内装修、陈设

古代建筑的梁柱框架结构为内部空间的分隔提供了较大的发挥余地,依附于大木构架的非结构性装修比较发达。画像材料通常以开敞的形式展示人在建筑空间中的活动,于是我们对建筑内檐的装修情况一目了然。帷帐是汉代内檐装修的一种常见形式,主要起分隔空间、防风保暖、承尘、美化室内环境的作用。帷帐的使用,从文献上可以追溯到东周。《周礼·天官·冢宰》:“幕人掌帷、幕、幄、帟、绶之事。凡朝觐、会同、军旅、田役、祭祀,共其帷、幕、幄、帟、绶。”郑玄注:“在旁曰帷,在上曰幕”;“四合象宫室曰幄”。画像上厅堂里的帷帐通常用组绶褰系起来,露出部分垂幔装饰,正如我们经常看到的檐下、柱侧露出的连弧纹样(图22)。织物甚至富贵者使用丝绸作为帷帐的材料,不仅富丽堂皇,更显室内柔和舒适。

汉代,人们仍然习惯席地而坐,室内铺设筵席或者使用低矮的床榻、矮几等家具。

四、小结

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但是因为这一阶段建筑实例的缺乏,研究者往往局限于从建筑明器、画像、崖墓构造中寻找这一时期木构建筑技术发展的投射印迹。从上述材料看,汉代建筑的主体构架和承重方式发生了转变,木构架体系逐步发展优化夯土墙的功能,为建筑高度的增加和平面的开阔深远积极创新。这一时期出现了多种形式的高层建筑,是建筑技术发展的一种见证。建筑上下层之间通过梁枋、立柱、斗栱的组合形式,实现了更上一层楼的突破;斗栱、插栱等的创新探索使出檐更加深远。尽管建筑物中的斗栱之间以及斗栱与梁架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仍然为后代木构建筑技术的发展成熟奠定了实践基础。诚然建筑图像中的一些题材可能只具有象征意义,而不能作为建筑实践的代表,但是观念设想已经发生萌芽。

注释:

①《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左传·襄二十一年》子产曰:“子于郑国,栋也,栋(脊檩)折榱(椽子)崩,侨将压焉,敢不尽言。”梁架为房屋主体结构、框架基础。

图19 汉画像石上展示的叠枅

图20 四川乐山柿子湾崖墓斗拱栱

图21 山东沂南县北寨村东汉晚期墓前室八角柱上斗栱画像

图22 江苏省邳州东汉陆井墓画像厅堂檐下垂幔

②井干式仅见于文献,未见实例。《汉书·郊祀志》:“立神明台,井干楼高五十丈,辇道相属焉”。颜师古注:“井干楼积木而高,为楼若井干之形也。井干者井上木栏也,其形或四角或八角。”

③四阿顶的屋面常出现上下两层布瓦的情况,宿白先生认为:“这种做法可能是为了屋顶内部的通风。”《中国古建筑考古》,文物出版社,2009年。

④梁思成《梁思成全集》第六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⑤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

⑥河南博物院编《河南出土汉代建筑明器》,大象出版社,2002年。

⑦李允鉌《华夏意匠》,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

⑧梁思成《梁思成文集(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年。

⑨此处没有使用“铺作”,一方面考虑“铺作”名称的形成更晚,但至迟见于北宋文献,《营造法式》中专指由何种斗和栱如何配合成一朵斗栱的名称;另一方面,铺作代表斗栱发展更成熟、稳定的阶段,斗栱已经同梁枋构架形成有机组合,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更加科学,对于增强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⑩一斗二升,栌斗上出一横栱,栱两头分别承托一散斗。

猜你喜欢
楼阁画像石画像
威猛的画像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00后”画像
汉代画像石里的成都生活
画像
紫檀木边嵌玉 石楼阁图挂屏
沂南北寨——大型画像石汉墓
他用筷子搭起心中的楼阁
亭台楼阁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