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18-11-29 13:50张金华
新校园·中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小学体育应用

张金华

摘 要:小学体育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门课程,因为体育课能让他们感到放松和愉悦,没有繁重的作业压力。但是现阶段的体育课程面临着不受重视、缺乏趣味性、运动量过大的问题,导致小学生逐渐失去了兴趣,体育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将体育教学游戏化,使学生在游戏中既锻炼了身体,又加强了和同学间的合作交流,使体育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应用

体育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抵抗力,使小学生学到体育技巧并熟练运用。当前,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对缺乏趣味性的体育课程兴趣不高,体育课程不被重视,常被其他文化课占用,从而导致学生缺乏有效锻炼。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许多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上,认为小学体育不是“主科”,随便教教就可以,对该课程不重视。在体育课上让学生做做体操、跑两圈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丧失兴趣。另一方面,教师不具备全面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只对学生进行跑步、体操等传统项目的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重视体育教学,将体育教学游戏化、趣味化,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小学体育教师也应该通过自学、培训等方式来学习各种技能,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让学生能在体育课程中学到更多的技能,拓宽视野,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学习太极拳,在体育课上教给学生太极拳的原理、打法,并让学生自由分组,二人对打。此外,教师也应该明确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交朋友,进行充分的互动交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

二、创新教学形式,合理设计游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对体育项目进行理论讲解,然后让学生反复训练,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让学生感到劳累,对体育课程产生反感。游戏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运用游戏进行体育教学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更符合现实要求和新课程理念。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运用游戏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反应力、行动力、合作意识和身体素质。

例如,在进行50米跑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耐力跑、接力跑等方式,在游戏中掌握跑步的要领和技巧,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力。又如,进行“两人三足”趣味游戏,将学生分组,用绳子将两个学生相邻的腿绑在一起,教师发出起跑命令后,两人共同前进,先到终点者获胜。通过此游戏可以很好地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再如,可以进行“抱团”游戏,锻炼学生的反应力。教师对全体学生发出“5”的指令时,学生要迅速反应,通过抱团的方式进行人数为5的自由组合,最后未组成5人组的学生被淘汰,以此类推,直到剩下最后一名,其为胜利者。

游戏教学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体育课中更积极主动,又讓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提高了反应能力和合作意识,增强了身体素质。

三、合理运用体育器材

体育课上如果仅让学生通过单纯的跑步、跳远、体操等进行锻炼,会让学生觉得单调枯燥,甚至身心疲惫,对体育课产生抵触情绪。小学生好奇心重,对于许多新鲜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丰富多样的体育器材来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向学生讲解体育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以及大型器材使用的注意事项,规避学生受伤的危险。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时刻注意学生的动向,及时对他们进行指导。例如,让学生利用跳绳、篮球、羽毛球等器材进行竞赛游戏,教师作为成员参与其中,和学生拉近距离,让学生在紧张刺激的比赛中得到有效锻炼。

四、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人们在强调知识素养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身体素质的发展,体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把提高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作为体育教学的重点,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创新教学方式,将体育教学过程游戏化,使体育课堂变得生动、有活力,合理借用体育器材,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主动性,缓解理论课程学习带来的沉重压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刘爱琴.小学体育教学方法中创新教学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4(33):115.

[2]徐艳巍.初探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J].当代体育科技,2014(9):103-104.

猜你喜欢
游戏化教学小学体育应用
倾心打造音标“游乐场”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