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亮工程”建设应用的实践与思考

2018-11-29 09:06陈建坪
重庆行政 2018年4期
关键词:雪亮监控图像

陈建坪

实施“雪亮工程”是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目的是通过分级有效整合、共享、应用各类公共视频图像资源,构建社会精准化、透明化、可视化、高效化的治理体系,提升公共安全防范和社会综合治理能力。近年来,重庆市沙坪坝区全力推进“雪亮工程”,初步形成了全域覆盖、高度共享、智能应用、实战实效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在打防管控、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推进“雪亮工程”的现实意义

(一)“雪亮工程”是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城市化、信息化快速发展,以往相对稳定的人、车、物等治安要素高速流动、变化加快,各类社会矛盾和冲突逐步增多,对基层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科技化手段加强资源互联互通、共享应用。“雪亮工程”通过整合联接各类视频和数据资源,实现社会治理资源共享、各领域工作深度融合,是在新形势下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不断推进综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二)“雪亮工程”是深化平安建设的基础工程。视频监控系统由于具备适时、动态、高效、可靠的特点,在指挥调度、侦查破案、打击犯罪、社会管理、服务群众等社会治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雪亮工程”优化升级视频监控能力水平、打通视频监控数据壁垒,结合安防大数据管理,运用大数据的技术和理念,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城市综合治理新模式,提升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推进平安建设现代化。

(三)“雪亮工程”是提升智能防控水平的重要载体。视频图像感知前端延伸和扩展了视线范围,在监控监测等方面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有优势。随着“雪亮工程”高清化、结构化、智能化视频设备的全面推广,具有视频监控、人脸识别、车牌抓拍、智能终端MAC地址、公共WIFI上网数据等感知功能前端视频设备的建设使用,能够有力推进视频监控由人员密集型向科技智能型转变,提升对动态信息的精准感知能力和公共安全事件的预警预防能力。

二、沙坪坝区“雪亮工程”实践

(一)把握好“统筹”。一是强化统筹规划。坚持综治牵头、公安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将“雪亮工程”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民生工程来推进,并列入平安综治考核。区综治办多次组织召开专题联席会议,谋划工作思路举措,制定了《重庆市沙坪坝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实施方案(2017-2020年)》,明确了目标、任务、措施和要求,形成了党政重视、多方参与、协同运作、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二是规范建设标准。遵循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性能稳定的原则,制定《沙坪坝区“雪亮工程”建设方案》,统一规范图像信息资源、接口服务协议资源、数据支撑、功能服务、应用服务等,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应用机制,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保证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共享共用,安全可靠”。三是加强资金投入。坚持政府投入、市场运作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建立多元化经费筹集机制。项目预计总投资1.2亿余元,其中2018年区财政投入3190万元用于工程改造升级、新建和联网,各街镇、机关企事业单位投入1000余万元提升本辖区、本单位监控覆盖面。同时,通过社会化动员和适度的市场化运作,调动特斯联等企业参与智能安防社区建设试点。

(二)把握好“建设”。一是推进监控建设。以科学布建理论为指导,完成1.2余万个视频监控镜头建设,实现重点公共区域的视频监控覆盖率和新建高清摄像机比例达到100%,基本构建成“空中地面相结合,动态静态相配合,物联防控为补充”的立体化前端采集网络,多角度、分层次、全方位、全天候采集视频图像及物联网基础数据。二是科学选点补盲。结合区情实际,将补点扩面的重点放到提高重点公共区域、重点行业和领域重点部位视频监控系统上。目前,已在今年开通的重庆西站、沙坪坝站新建高清镜头341个、鹰眼镜头2个、整合车站内外视频资源1165路,整合重庆大学等高校视频资源1268路,并完成8000余个点位勘查。三是增强智慧性能。在三峡广场商圈、火车站、进出辖区要道、大型住宅小区等重点部位安装人像识别镜头43套、卡口监控35套,在重庆大学、重庆一中、树人瑞景小学等7所大中小学试点建设“智慧校警”安防系统,在井口镇美丽阳光家园公租房小区、虎溪街道富力城小区等7个小区试点建设智能化社区,建立重点区域“数据自动采集、信息智能研判、结果自动推送”智能防控模式。

(三)把握好“联网”。一是汇聚监控资源。依托部署在视频图像信息传输专网上的视频监控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按照统一标准、分级分类、安全可控的原则,开展一、二、三类视频监控点的整合与共享。目前,已实现区、27个街镇两级综治办与1.2万余路公安视频联通,正开展50个示范社区(村)综治中心联通工作,并将逐年整合接入全区1000余家政府部门、社会单位总量达3.6万余路的视频图像资源。二是拓宽网络系统。通过利用“应指工程”视频专网、租用1条运营商链路、新增2台汇聚交换机等方式,拓宽电子政务外网、公安视频专网、社会单位视频接入带宽至100兆以上,为实现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平台、社会单位视频整合接入平台、综治分平台的互联互通,最大程度实现公共区域视频图像资源联网共享奠定了基础。三是扩充存储容量。按照项目新增视频云9000路4兆高清視频存储30天、1050个人脸车辆卡口2万张图片存储90天的需求,扩充1.5万TB非结构化存储容量,同时配置9台人脸和1台车辆结构化信息存储设备,建设横向边界区、系统应用区和前端接入区安全系统和关键服务器、数据库备份系统,满足数据存储需求,保障系统运行稳定、数据安全。

(四)把握好“运管”。一是建立管理机制。完善视频监控系统运维管理体系,建立日常巡查、应急处置、定期通报机制,提升运行维护规范化水平。同时,全面开展“一机一档”基础信息采集,按标准规范录入视频监控运维管理平台和“一机一档”数据采集管理信息系统,确保“一机一档”建档率及地理信息标注率达100%。二是加大运维保障。建设集中化、主动化、智能化的视频运维综合管理系统,对主机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等硬件资源及数据库、中间件等软件资源自动化维护管理,实现视频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测、视频质量情况智能诊断、设备故障事件第一时间主动告知,及时、准确分析和定位故障根源,确保监控正常运行率达95%以上。三是强化监督考核。立足运维管理系统,设置可量化的运维考核功能,通过对响应速度、维修效率、维修质量等反馈信息作为考核奖惩依据,促进维护人员全力保障监控系统和网络的高效、稳定运行,确保一类视频监控完好率达到98%以上,二类视频完好率达到95%以上,提升视频监控服务实战水平。

(五)把握好“应用”。一是成立专业队伍。建立区应急联勤指挥中心、区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合成作战办公室和派出所综合研判室三级视频值守、巡检、研判、应用专业队伍,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和治安形势分析研判机制,实时监控全区社会面治安状况,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和案件线索。同时配套奖励机制,推动队伍提升自身业务技能。二是加强深度应用。举办特征识别、轨迹追踪、人像比对、快速检索、数据挖掘等视频应用培训班,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与华为、海康、大华等企业深入合作,围绕实战需求,共同开展规划设计、课题研究和重点攻关,不断推动最新视频图像技术落地应用,实现前沿技术成果快速转化,深化在治安防控、社会治理、智能交通、服务民生等领域的应用。三是构建互动机制。坚持建用互动,加强与以公安部门为代表的业务单位的沟通交流,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对使用单位的业务需求进行吸收、消化、反馈,边建边用、不断更新。坚持人机互动,建立完善扁平指挥、监巡对接的巡逻防范与警情处置机制,根据社会面治安状况,随时调整防范处置力量,让更多的警情和治安问题在街面得到处置和解决。

三、沙坪坝区“雪亮工程”应用成效

(一)提升打击防范能力。通过“雪亮工程”视频信息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实现信息动态感知、数据精准分析、业务智能辅助,为科学决策指挥、高效打击犯罪、精准防控风险提供有力保障。2018年上半年,综合运用视频监控传统技战法及人像识别、车辆大数据、视频结构化等技术,直接破获刑事案件160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13人、在逃人员170人,同比分别上升15%、14%、65%;处理交通违法18万余次,同比上升32%。此外,通过实战指挥体系和巡防机制紧密衔接,做到监控、指挥、处置三方联动,确保全区110刑事警情数、刑事立案数、侵财立案数、八类案件立案数同比分别下降2.65%、5.54%、7.13%、44.74%。

(二)提升综合治理能力。将“雪亮工程”与街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示范社区(村)综治中心建设同步推进,建立以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为重点、信息化为支撑、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三级综治中心为平台的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在激活网格管理“视觉神经”的同时,将人、房、地、事、物、组织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范畴,整合汇聚综治、民政、城管、环保、安监等领域的各类基础信息和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民生服务等动态数据,构建网上网下联动工作体系,延伸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触角,拓展网格化管理内涵,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有力维护全区社会秩序持续稳定。

(三)提升服务民生能力。积极探索“雪亮工程”进居民小区、进学校,通过开展以“门禁+视频”为特征的智能安防社区试点和以“身份识别+视频”为特征的“智慧校警”试点,搭建“平安社区综合管理平台”和“智慧校园安全管理平台”,实现实有人口管理智能化、高危人员管控精准化、关爱对象服务迅捷化,提升安全防范能力、破案打击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同时,结合服务民营经济、服务旅游发展,加大企业、景区安全管理“视野”,更加及时有效地发现、预警、化解风险隐患,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教育环境、营商环境、旅游环境,让群众有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四、进一步深化“雪亮工程”建设应用的思考

(一)推进智能感知前端建设。以视频监控为主线,大力发展人脸卡口、车辆卡口、无线射频等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的各类前端感知设备,拓宽“雪亮工程”视频图像信息感知渠道,丰富视频图像信息感知内容,提升视频图像信息应用效能。开发应用人脸识别、车辆识别、轨迹分析、特征搜索、身份确认等功能,对海量的非结构化视频、半结构化图片转化成有价值的结构化信息,深度挖掘“雪亮工程”视频监控信息背后的有价值数据。

(二)推进融合共享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应指工程”已建的共享平台并整合综治已有资源信息,统一接入各类前端子系统和视频图像解析系统,建立具备实时预览、录像回放、联动告警、解码上墙、地图展示等功能的视频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具备重点人员管理、社会治安管理、护路护线、校园及周边安全、群防群治等应用服务的综治分平台,实现“雪亮工程”同级互联、上下互通。围绕公安实战应用需求,建立以人、车、物为重要目标的视频图像信息线索、案事件、关联研判等业务实战平台,为公安机关开展情报研判、指挥调度、侦查破案等工作提供支撑。

(三)推进智能链接终端建设。把握移動互联网发展趋势,创新管理服务移动化新模式,推动各部门与科技企业联合开发应用视频图像相关APP,将“雪亮工程”视频图像信息服务输出能力进一步向移动端延伸,实现对内打破指挥层级,精准决策指挥到一线打防管控实战,对外突破时空界限,为群众提供全流程、点对点的贴心服务。运用区块链技术,充分整合计算能力,按需实现任务分配、算法调度、资源配置,打造视频监控智能生态链,最大化保障视频图像信息服务输出能力。

(四)推进安全防御系统建设。围绕前端采集设备安全、传输网络安全、监控运营平台安全、信息存储交换安全,制定安全标准,明确保护对象、保护层级、保护措施,健全身份认证、信息加密、数据备份、病毒防范机制,落实安全责任,完善监测防御系统,推动视频图像信息安全建设与“雪亮工程”建设应用同规划、同建设、同维护,构建视频图像信息网络安全大格局,推动形成职责明晰、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全面提升视频图像信息安全防范能力。

作 者: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区公安分局

局长

责任编辑:马 健

猜你喜欢
雪亮监控图像
改进的LapSRN遥感图像超分辨重建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POSITIVE SOLUTIONS AND INFINITELY MANY SOLUTIONS FOR A WEAKLY COUPLED SYSTEM∗
有趣的图像诗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雪亮工程
探索雪亮工程的尖兵——评测来邦雪亮工程指挥调度平台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
遥感图像几何纠正中GCP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