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和美”教育 创办特色学校
——吉林省永吉县口前镇中心小学建设 “五美”工程的实践探索

2018-11-30 07:08□赵
中小学校长 2018年12期
关键词:和美纸艺足球

□赵 凯

近几年来,吉林省永吉县口前镇中心小学坚持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凝练 “向上、向善”的校训价值观体系,以建设 “五美”工程为载体,深入探索、实践“和美”教育,扎实开展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各项工作。

一、建设 “成美”管理工程

所谓 “成美”管理,就是尊重个性、发掘潜力、友善相处、齐心协力,由此实现集体和个体的和谐、进步与发展,达成 “和美”教育的发展目标。

在学校日常管理中,放大教师的优点,大力宣传感人事迹,激发教师上进心,积极传播正能量。充分发扬民主,畅通表达意见的渠道,每学期都征求对学校和自身工作的建议,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结合校情、教情和学情,尊重师生员工意见,完善学校全员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创设有利于实施现代学校制度的环境与氛围,致力增强凝聚力,体现学校 “成美”管理境界。

围绕师德建设、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探索、创新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实施管理创新、教学创新、育人创新、教研创新和课题创新等,激发教师向更高目标发展。教师培训分层次、分学科、分类别,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经过不断地学习、实践,让教师在反思和重建中认识到职业的尊严与价值,品尝教育教学过程中特有的挑战与乐趣,形成自主提升与发展核心素养的内在动力。

班级管理引入激励机制,挖掘学生身上闪光点,对学生的优点赞美、赏识,做过的好事及时表扬。通过有针对性地鼓舞、激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遵守各项集体纪律,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同时,学生之间洋溢互帮互助、团结向上的氛围,学生个性逐渐得到张扬,荣誉感也日渐增强,由此和谐尚美的班集体逐次形成。

二、建设 “尚美”德育工程

所谓 “尚美”德育,就是以美育爱、多元发展,从而培养爱国、明理、乐学、向上、向善的“和美”少年。

学校秉持 “向上、向善”的校训,弘扬 “立德、慧智、健体、尚美”的校风。在每周隆重的升旗仪式上,全校学生大声诵读 “尊父母、敬师长、懂礼仪,争做乐学、向上、向善的好少年”的学生誓词,智雅的童音响彻校园,如沐春风、启人心智,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做一个好儿女、一个好学生,以及一个好公民。

学校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播撒自主发展的美好 “种子”,促进优良品德的形成。比如,举办四月读书节,开展读书汇报、即兴演讲、书法绘画、校园书市等各项活动,异彩纷呈、内涵丰厚;举办六月艺术节,开展纸艺奇彩、古诗新韵、器乐歌舞等各项活动,大放光彩、张扬个性;举办九月体育节,开展趣味游戏、赛场竞技等各项活动,妙趣横生、丰富多彩;举办十月科技节,开展绿色体验、创新大赛等各项活动,师生各显神通,促进创新发展。

为了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学校改革学生评价方式,以 “星级队员”评选活动为突破口,让孩子们学习有榜样、赶超有信心。确立每月养成教育主题,利用集会、中队会、班会对学生进行集中教育,发挥校园红领巾监督员的自我管理作用,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带领学生走进社区、警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形成学校与社会紧密结合、合力共育,由此从学生长远发展去实施 “尚美”德育工程。

三、建设 “立美”课堂工程

所谓 “立美”课堂,就是赞美激励、和谐融洽、互动心灵、激荡情感,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学生人格精神引向高尚层次,实现“和美”教育的目标价值。

学校全面实施 “立美”课堂教学模式,即情趣导入,引导亲近美;整体把握,初步感受美;分层剖析,深入探究美;总结回顾,指导欣赏美;拓展创新,启发创造美。教师是学生健全人格的领航者,需要平等、尊重和关爱学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心理支撑。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是要指向生命本质,唤醒生命内在自我,激发生命内在潜能。

高效课堂既要重视教学改革的高效率,更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需要做到真实、自然,重视学生真实互动、自然交流,形成和谐的课堂;需要遵循 “灵活生成”的教学过程观,即教师要持续锤炼教学技艺,采取灵活的互动方式与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不断生成新方法、新观念、新感悟,培养会聆听、会思考、会表达、会质疑的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生本”课堂教学就会具有真实生命对话,文本交流就会存在人生真谛思考,经历体验就会产生真正的发现,创新分享就会出现真美的绽放,课堂教学也就会更高效、更富有生机与活力。

学校采取积极措施,促使学生快乐地学习、教师愉悦地教学,激发师生和谐互动,由此才能形成有生命力的课堂。学校积极为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开设骨干教师示范课、组内教研课、教学新手汇报课,举办名师课堂等;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促使教师的教研不断创新,开展同课异构、师徒同课、分层展示等活动,以及鼓励课题研究等。同时,定期开展 “立美杯”教学技能比赛、教学基本功比赛、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等课堂教学竞技活动。通过营造和谐、美好的教学氛围,让师生体验到教与学、教与研的快乐。

四、建设 “传美”课程工程

所谓 “传美”课程,就是继承传统美德,寓教于乐、开放灵活、自主有趣,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有助于实现 “和美”教育的发展目标。

学校开设 “传美”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特长发展。《国学》《纸艺奇彩》《古诗新韵》《学法指导》等多学科校本课程充分体现 “传美”课程特色。每周组织开展两次活动,学生可以自由选课,按照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组建纸编、儿童画、剪纸、书法、武术、足球、乒乓球、篮球、田径、科技、合唱、舞蹈、科技、国学等28个学生社团,由此不断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以及发展学生特长与天赋。

同时,开设纸艺和古诗等特色艺术项目课程,养成学生艺术素养。纸艺奇彩是学校传统艺术特色项目。学校纸艺以纸编为主,非常普通的纸经过卷、搓、编、拧、剪、贴、刻、画等技法,加工创作成各种漂亮的立体手工艺术品。古诗新韵是把谱曲后的古诗教给学生传唱,从而给经典古诗注入生命活力,唱起来朗朗上口,好记、易背,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由此在体会情感、情趣的同时,也能深切感受传统中华文化的绚丽与多彩。

另外,开设武术和足球等体育健身课程,提升学生体质体能。学校把太极扇作为学生日常武术健身项目。太极扇融合太极拳与舞蹈的动作,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同时,学生手持红色的太极扇,红色寓意热情似火、积极向上;“扇”谐音“善”,教导学生时刻谨记校训——向上、向善。学校深入推进校园足球运动开展,培养青少年的足球兴趣,同时与县体校联合办学,由县体校选派专业足球教练,来校组织足球训练。体育教师还自编、自创校园足球操,让全校学生都接触足球、练习足球、喜欢足球,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质与体能。

五、建设 “融美”环境工程

所谓 “融美”环境,就是让教室、走廊、台阶、墙壁等都成为“会说话”的育人场所,成为孩子的生活花园、情感乐园、求知学园,发挥 “和美”教育的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要充满生机与活力,环境内容尽量丰富多彩,处处都能体现 “以美育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楼层文化建设充分表达上述的思路:一楼的办学思想、二楼的养成教育、三楼的古诗新韵、四楼的纸艺奇彩、五楼的逐梦风采等设计,润物无声地陶冶着师生的心灵。在春夏秋季的校园里,杏树、紫叶李、长寿菊等花草树木竞艳争新,美不胜收。通过全方位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美化校园,而且促使学校成为“环境育人”的好地方,让学生始终处在欣赏美、感受美、陶冶美的情境之中。校园环境保持特色鲜明、健康向上,彰显人文关怀,不断激励师生勤奋与上进。

实施 “和美”教育,提升了学校办学品味,拓宽了学校内涵发展之路。三年来,学校荣获永吉县优秀教学成果奖和教学质量提高奖,被县教育局授予提质突出贡献奖;被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确认为武术特色校和校园足球特色校;被省教育厅评为明德知礼工程基地学校。今后,学校将继续以建设“五美”工程为载体,不断地增强师生的核心素养,努力办成富有特色的学校,由此共创 “向上、向善”的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和美纸艺足球
继承创新学校文化 提升“和美”党建推动力
纸艺——鸟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纸艺插花技术
纸艺大丽花
认识足球(一)
开启课外绘本阅读的“和美”空间
“和美”语文:追求绿色生态课堂境界
我眼中的“和美”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