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加大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2018-11-30 14:27洪文渊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信息化学校

洪文渊

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化进程带来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教育信息化在创新和变革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管理方式和教育研究方式等方面不可或缺。

2017年,在北京市西城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西城教委高度重视智慧教育和大数据建设工作,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将“智慧教育工程”列为推进西城区教育现代化实施路径之一。

推动信息化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在基础网络建设方面,优化自主铺设光纤链路,建成万兆核心互联,千兆裸光纤到全部教育单位的区教育城域网;在教学环境建设方面,继续满足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配置率、教师工作用机配置率、教室宽带接入率的三个100%;在网络运行环境方面,采用虚拟化技术统筹建设了教育云数据中心,为各教育单位提供软件统一部署和数据集中存储环境。我们还依托教育城域网统筹建立了IP网络电话系统,供各教育单位接入,解决多校址间内部免费拔号。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智慧教育应用和大数据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构建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体系。统筹建设了两个基础平台,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一是统筹建设数据交互平台,为各学校的数字校园应用系统接入CMIS数据以及各应用系统数据交换和统一认证等提供有力的支持。二是统筹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接入了北京市数字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获取教学案例的统一入口。

三是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不断强化教育行业数据安全管理,强化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技术防护,增强应急处置和灾难恢复能力,有效防范、控制和抵御网络安全风险。提高基层单位和学校整体网络安全防护水平,构建可信、可控、可查的网络安全环境。

四是构建机制保障。充分认识做好智慧教育和大数据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两委一室”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教育工委办公室、宣传部,教委办公室、规划科、中教科、小教科、学前科、职成科、民教科、校外办、社区办、法制科、保卫保密科、信访办、外事科、体卫科、信息科、财务科、基建科、教育督导室综合科、信息中心、考试中心、基建中心等相关科室和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智慧教育和大数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组织、协调教育系统各单位开展相关建设和应用工作,对建设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和协调。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委办公室、信息科。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工作融合

一是推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广泛覆盖。在网上教研方面,以西城教育研修网为依托,围绕全区1万多名教师在校本研修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了多样化的网上学习共同体,开展网络教研,创建和分享教学资源30多万个,有效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共享。在网络学习方面,推进应用“北京数字学校”等在线学习平台,学生通过电脑、电视等渠道获得“名师答疑”、名师同步课堂等在线服务。部分学校利用建成的教学系统,开展了教育教学活动的网络直播,探索了线下和网络“双课堂”的教学模式,保障了极端天气下的“停课不停学”工作。部分学校开展了微课和慕课学习的试点,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初步建立了数字高清播放平台,为优质课堂的远程直播、点播和多校的协同互动提供了条件,保障了“停课不停学”和区域优质资源的广泛覆盖。

二是提升了教育管理和政务工作效能。不断推进教育系统门户网站建设,基本实现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全面覆盖。门户网站已成为各单位在互联网上发布校务信息,传播文化,与校友及公众互动交流的重要渠道。不断完善教育金财网、学籍管理云平台、学业监测和评价服务系统、幼儿信息采集平台、入学服务平台、校舍信息管理系统等业务系统建设和应用,逐步提高学校和业务部门办公网络化和自动化,促进了教育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

三是校园特色信息化建设取得进展。统筹推进校本特色信息化发展,各学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开展了信息化应用建设,有效支撑了教研教学应用。

未来区域信息化重点工作

西城教委提出要全面促进智慧教育和大数据工作,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强化互联网思维。引导干部教师认真学习和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开放、平等、协作、共享、创新、高效的互联网思维,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干部教师专业素养,不断增强推动教育创新发展的能力。

第二,推进互联网与教育融合创新。推进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提升学生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制定实施校长和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利用互联网创新校长、教师培训模式,不断提升干部教师队伍的现代信息素养和能力。推进媒体素养教育;充分发挥西城区教育研修网的辐射作用,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供个性化学习指导服务,搭建西城区中小学生在线答题辅导平台、学生健康咨询平台、家庭教育咨询服务平台,满足学校开展在线辅导、微课观摩、评估评价等精准式学习指导需求。积极开展“创客教育”、开发STEM课程,促进学生跨界、综合、深度学习。开展大数据应用和研究。建设教育大数据系统,建设区级基础教育云计算中心和存储中心,面向各级各类学校和各级教育单位提供硬件平台服务。

进一步完善区级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开展市、区、校三级资源融合工作。构建全区数字教育资源门户,整合市数字学校、市数字图书馆、市教育资源网、西城教育知讯网等资源,初步实现全区教育资源统一登录、一站检索。构建绿色文明上网环境,推进“网安启明星”工程,正确引导青少年绿色上网、安全上网。

第三,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建立教育系统大数据管理和决策体系,优化教育管理模式。建立干部教师信息、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资料、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等数据库,实现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运用大数据技术,整合基础业务数据库,初步建立全区教育管理决策数据支撑平台。统筹建设,示范引领,推进学校信息管理。搭建教育云平台,实现决策科学化、管理信息化,实现对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区域教育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信息化学校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学校推介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