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问题导向 构建高效课堂
——七年级历史“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8-11-30 22:05陆益银
初中生世界 2018年28期
关键词:皇权朱元璋措施

■陆益银

一、教材分析

“明朝的统治”是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第一节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本节课内容,首先向学生介绍本单元的阶段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教学重点: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正确认识明朝皇权的强化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虽已掌握了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方法,但是分析、理解能力较差,也不善于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因此,要借助多媒体手段补充展示相关资料,揭示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要注重问题导向,利用小组合作,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通过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途径了解历史知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识记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掌握明朝的八股取士,理解其影响;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和影响,认识到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及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明朝皇权的强化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也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通过创设情境,提问设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设计引导。(略)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简单的知识点填空,学生课前预习导学,梳理了解教材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充足的准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组织“历史知识抢答赛”。

师:同学们,回顾前面对七年级中国历史的学习,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皇帝使你印象深刻?并至少说出一条与其相关的史实。

学生抢答:秦始皇、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宋太祖、元世祖、明太祖朱元璋……(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导学或课外知识储备回答问题,个别学生能回答出朱元璋。)

组织“历史故事擂台赛”。

师: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一位平民皇帝。有谁能介绍一下朱元璋的身世?他是如何从一个孤儿、一个和尚最终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的?

学生代表讲述有关朱元璋从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当上皇帝的经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相关史事”的内容,适当指导补充。

设计意图:让学生大胆展示,通过知识抢答、故事交流等多种形式,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朱元璋其人,了解明朝建立的经过,为新课的教学做好铺垫;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问题归纳能力。

(三)合作探讨,指导点拨。

目标导学一:明朝的建立。

1.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结合教师补充的史料,分析明朝建立的社会背景。

“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

——《醉太平·堂堂大元》

师:上述材料反映出元朝末年怎样的社会状况?结合教材P66第一段内容,总结明朝建立的社会背景。

生: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农民起义不断。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史料分析的能力,渗透“论从史出”的原则。

2.教师讲述明朝建立的概况。

师:概括明朝建立的三要素——时间、建立者、都城。

生: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定都应天府(今南京)。

师:指导学生观察教材P67明朝疆域图,明确告知学生图中明朝的都城是北京,原因是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至北京,明朝后来一直定都北京,直到明朝灭亡。

师:元末农民战争以改朝换代而告终,中国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朱元璋当了皇帝就高枕无忧了吗?

目标导学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师:阅读《好了歌》(改编版),分析朱元璋做了皇帝后,有哪些烦恼?

《好了歌》(改编版):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宰相权大睡不好,官民议论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生:烦恼1,如何防止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烦恼2,如何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烦恼3,如何有效地监视官吏百姓,使他们唯命是从;烦恼4,如何更好地选拔官吏,帮助自己分理朝政。

设计意图:通过换位思考,分析归纳出朱元璋面临的四大烦恼,引出教材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四个主要措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主线,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有利于课堂的深入探究。

1.在地方:取消行省,设三司。

师: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

师出示材料:

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元史·百官志》

师:由材料可以看出,行省长官有哪些权力?会带来什么危害?

生:行省长官拥有管辖范围内的行政、财政和军事等权力。危害为行省长官权力极大,不利于中央集权。

生:在地方上,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还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2.在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师出示材料:

材料一:凡选法、钱粮、刑名、造作、军站民匠户口一切公事,并经由中书省可否施行。

——《元典章》

材料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皇明祖训》

师:根据材料,概括朱元璋加强皇权的措施及其理由。

生:措施为废除丞相和中书省、设立五军都督府和六部。理由为中书省和丞相权力过大,专权乱政。

3.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师出示历史小故事“宋濂请客”——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师:朱元璋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宋濂请客的详情的?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什么?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生: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职责为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特点为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作用是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皇权得到空前的强化。

师:明朝通过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真正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明朝利用专设的特务机构,用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中央集权,在我国封建史上实属罕见,这表明封建制度已经渐趋衰落。

4.改革科举制度。

师:请回顾科举制度由产生到完善的过程?

生:雏形(隋文帝)→形成(隋炀帝)→完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师:明朝统治者为了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又是如何改革科举制度的呢?

生:考试范围必须来自“四书”“五经”;答题标准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答题形式必须严格规定为八个部分,即“八股文”。

师:科举制度在创立之初,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弊端日益暴露。

师出示材料:(略)

设计意图:补充解读相关史料,教师层层引导,带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了解明朝加强皇权的具体措施,并对这些措施的影响进行探讨,使认识更加全面。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史论结合,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师:通过以上的合作探究,你认为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对当时的社会有什么作用?这些措施的实施还预示着什么?

师展示“动脑筋”:

在学习本课过程中,小君、小杰就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产生的影响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小君: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非常有效,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我很赞同。

小杰:不对,这些措施实际上预示着我国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渐趋衰落,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同学们,你认为他们谁说得对?请说明理由。

如果你是明朝的一位官员或读书人,你生活的幸福指数高吗?你认为应该创设怎样的社会环境,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

生: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从巩固国家统一的角度来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缓和了社会矛盾,安定了社会秩序,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经济。但也加强了对人民的镇压,特别是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说明皇帝依靠高压政策来维护统治。八股取士扼杀了人们进步的思想,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这些措施的实施,预示着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渐趋衰落,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使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

生讨论回答: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民主、开放、创新等。

设计意图:设计“动脑筋”环节,摆出两种不同的观点,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认识明朝强化皇权措施的作用,深刻理解明清时期的阶段性特征,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看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

目标导学三:经济的发展。

师:明朝时的经济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请大家阅读教材,看看教材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发展情况的?

生:农业、手工业、商业。

1.农业。

师:明朝从南美洲引入了不少农作物,它们有哪些?

生:玉米、马铃薯、甘薯、花生、向日葵。(多媒体展示图片)

2.手工业。

师:我们再来看手工业,明朝手工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生:棉纺织业向北推进,南北出现一批棉纺织基地;丝织业发展,苏州成为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成为制瓷业中心。(多媒体展示图片)

3.商业。

师:明朝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哪两座?

生:南京和北京。(多媒体展示图片)

师:明朝的时候,许多富人积极参与商贸活动,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商帮。所谓商帮,是以乡土亲缘为纽带,拥有会馆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的商业集团。明朝出现的两个有名的商帮是什么?

生: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多媒体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问答的简单形式,引导学生快速把握相关知识点。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图片,形象直观地提高学生史图结合学习的能力。

(四)反馈提升,课堂小结。(略)

猜你喜欢
皇权朱元璋措施
君臣互动与汉代皇权伦理政治特征——以身体及亲缘关系比拟为视角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最含蓄的画谏
最含蓄的画谏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朱元璋背后的女人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草莽皇帝朱元璋
天无二日国有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