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改革开放谱写建设新江苏华章

2018-11-30 09:29金世斌
群众 2018年21期
关键词:江苏建设发展

金世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江苏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进各领域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1978—2017年,按可比价计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81.86倍,年均增长12%;人均GDP增长58.98倍,年均增长1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了132.8倍,年均增长13.4%;进出口总额增长了1381.8倍,年均增长20.4%;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3.7%、13.1%,比GDP增速分别高1.7个、1.1个百分点。改革开放40年来江苏大地上发生的沧桑巨变,是一部在困境中解放思想、在改革中探索创新、在开放中锤炼成长的奋斗历程,生动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作出了系列重要指示,明确江苏要紧紧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光荣使命,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这是江苏创新发展的总命题,引领各项工作的总纲领。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要政治判断,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号角。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我们要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更大决心和勇气,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勾画的“强富美高”新江苏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以思想大解放,凝聚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磅礴力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了改革开放的力度。40年来,江苏每一次重大转型、重要跨越都得益于思想解放。现在我们已踏上新时代的历史征程,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口,不能“身体进入新时代,思想还在过去时”。

解放思想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找准思想解放的着力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错误思想或片面认识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比如,有的地方和部门“唯GDP情结”挥之不去,一说到发展,就片面地理解为上项目、建工程、抓投资,追求增长速度和短期效应,讲起来都是新发展理念,做起来还是旧办法老套路;有的则满足于过去成绩和现状,发展动力、劲头、热情不足,一味等上级定政策、发文件,缺乏自我加压、奋勇争先、持续创新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有的始终跳不出行政思维怪圈,习惯于政府大包大揽和“门槛式”管理方式,不肯把错位、越位的权力下放给社会、交还给市场,对市场机制、社会力量不会用、不敢用;有的依法办事观念不强,不能自觉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工作,人为引发了不少本可避免的矛盾问题;有的“求稳怕乱”,遇到问题绕着走,碰到矛盾躲着走,看见难点低头走,懒政怠政,为官不为,结果矛盾越积越多,包袱越背越重。

解放思想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当前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最根本的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无论是扩大改革开放,还是发展稳定等各项事业,都必须立足于新时代这个基点,坚决破除与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定势,真正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升华认识中提高站位,以思想大解放凝聚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磅礴力量,加快推进探索性发展、创新性发展、引领性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以深层次改革,增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强劲动力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江苏要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视察我省时提的要求,也是全省改革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总目标总定位。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勇蹚“深水区”,敢啃“硬骨头”,坚决改革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弊端,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要紧紧围绕“经济强”,更大力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和政府干预过多、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深化国有企业、科技、金融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促进产业链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要紧紧围绕“百姓富”,更大力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安排,拓宽居民增收渠道,优化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均衡化,健全现代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的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要紧紧围绕“环境美”,更大力度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源头保护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和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全面推进排污许可、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重要制度改革,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努力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文与环境交相辉映的美丽江苏。

要紧紧围绕“社会文明程度高”,更大力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全面增强先进文化引领作用、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法、智能化、专业化,全面提升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建设水平,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以全方位开放,构筑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宏大格局

开放是江苏发展的鲜明特色。要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创新思路办法,更好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全面构筑“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宏大格局。

全力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着力开创开放发展新局面。“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的伟大创举,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红利。要更加主动地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战略,积极用好国家外交成果,从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多方面统筹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建设,特别要发挥好连云港在东西双向开放中的重要纽带作用,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深度广度,推动形成陆海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着力拓展开放发展新空间。坚持引资引技引智并举,进一步推动外资投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领域,注重引进与我省高端制造业相配套的信息服务、商贸物流、金融保险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外资进入医疗养老、教育培训、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优化进出口结构,推动外贸“优进优出”。以國际产能合作为重点,鼓励企业通过绿地投资、股权合作、工程承包等方式,带动装备、标准、技术和服务走出去,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和服务网络。

创新完善开放政策体系,着力构建营商亲商新环境。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大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持续降低市场主体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着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新高地。

(作者系江苏省政府研究室社会发展研究处处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段培华

猜你喜欢
江苏建设发展
数读江苏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江苏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