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你遗忘在过往的岁月

2018-12-01 12:18朱舒予郭纪凡
神州·上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陈旭潮人南洋

朱舒予 郭纪凡

摘要:通过探访从熙公祠并结合相关资料,对潮汕传统建筑和石雕、木雕等艺术进行浅层探究;联系从熙公祠的主人陈旭年下南洋的经历与清末大量潮汕人下南洋的史实,分析潮人下南洋的历史作用,论证其现实意义;分析部分潮汕古建筑没落的深层原因,呼吁各界发现、关注潮汕历史及文化遗产,真正实现潮汕文化的复兴与历史精神的弘扬。

关键词:百年风雨;从熙公祠

一、长山绿水初相见

雕梁流光绕此间,几时掠过堂前燕?阑珊不语深深锁,落入尘埃多少年。

这寥寥数语,最能诉说我与从熙公祠的第一次会面。一切似乎既在想象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祠堂依山面水,坐西向东,确凿合乎中国传统建筑风水学的要求;然而,祠堂周围冷清萧条,透过门口的铁栅栏,我们清晰地看到石碑上刻着几个醒目的大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心中略有些无奈。

拨通挂在铁栅栏上的联系电话后,过了好一会儿,一个村民爷爷才晃晃悠悠地来开门。我不禁惊讶:如此珍贵的文物保护单位,钥匙竟由村民保管?栅栏内,两只栩栩如生的石狮沉默地对望着,守护在祠堂正门前。它们似乎想告诉我些什么,却未曾开口。当我观赏完祠堂走出大门时,再见这两头石狮,心里倒不免有些遗憾、有些感叹了。

二、彩塘溯源闻轶事

从熙公祠的主人陈旭年便是当年下南洋的潮人中的一员。陈旭年斥资所建的从熙公祠坐落在今彩塘镇金砂村斜角头,于1870年动工,1884年竣工,历时十四年。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潮汕乃至闽粤范围内许多建筑都采用中西合璧的形式,具有浓厚的西洋风格(如汕头澄海的陈慈黉故居、开平碉楼群等)。然而从熙公祠的营建却完全采用潮汕传统的建筑技术与装饰,是土生土长的“府第式”民居建筑,这是其独到之处。从熙公祠中有天井,两边回廊,整体为木瓜抬梁构架,拜亭为歇山顶屋面。[1]堂内雕梁画栋,花、鸟、虫、鱼等图纹精美繁复,每一处雕琢都灵动细致、堪称完美。经过如此美不胜收的艺术体验的洗礼,我们不禁深信石雕师傅并非以手雕刻,而是以心为工了。

当时,陈旭年重金邀请各地的能工巧匠,无论堂前堂内都采用石雕或木雕装饰,并极力用精细线条表现出立体形式。兴建过程中他不计成本,不追求速度,整座建筑共耗资二十六万多银元。陈旭年为保证雕刻质量,好烟好酒款待石匠,让他们在吃饱睡足之余再干活,精神稍一疲倦即令歇息。每天只让干一两个时辰,而磨刀却需三个时辰。如此精益求精,也不难想象为何一堂之内的石雕与木雕需耗时十四年了。[2]

在从熙公祠入门处,有一幅描绘“士农工商”的石雕,作品中有一放牛的牧童,牧童手中是一根无比精细的悬空绳索,直径仅为几毫米。民间相传,为雕好这根牛绳,先后有师公、师父、徒弟三人反复雕刻,然而每次眼看快要成功,就不慎弄断牛绳,最终功亏一篑,对此师徒三人懊恼丧气,背起包袱从乡里消失;而后,第四位师傅吸收了前人的教训,改用泡水细磨轻刮的方式,精雕细镂,呕心沥血,最终成就了“一根牛绳”的杰作。

三、鬼斧神工藏匠心

(一)石雕艺术

潮汕石雕就以花岗岩为主要原料,用通雕、圆雕、浮雕等不同工艺手法精雕细镂,形神生动、古朴庄严,反映了不同时期潮人审美趣味的发展和社会风俗的转变。[3]清末,潮汕地区的石雕技艺达到顶峰,而从熙公祠正是将潮汕传统建筑艺术推向顶峰的代表作。

用大理石砌成的从熙公祠门楼上的石斗拱、石柱、石雕画屏被称为该祠“三绝”。祠堂外,梁角上的“垂花柱头”,采用多层镂空技法,可谓凿石如木。中间一层有一个镂空花篮,由玉兰花和牡丹花等组成,寓意玉堂富贵;花篮四边主要由连绵不断的拐子龙组成,以示一脉相承,子孙昌衍。[4]花篮中的花瓣的纹络、叶子的叶脉,花叶相簇时的褶皱,无一被石匠雕刻得灵动逼真,虚实转换之处,刀锋柔韧,巧思经营。近看花篮极富静态美,花瓣娇嫩舒展,花篮典雅大方;远望却于静止中平添一种动态美,花篮四周宛若有神龙游动,身姿曼妙灵活,花篮霎时间清香满溢、生机勃勃。这或许就是传统艺术中所追求的对静态作品的突破,由象生境,给游览者以形简而意丰的感受。祠堂的屋檐下还有用石材精雕细刻而成的水渠,连普通的排水渠工匠们都雕刻得精细至极,匠人们的精益求精與敬业精神便可见一斑了。

除此之外,祠堂大门两侧石壁上的四幅石雕也非常著名。这四幅石雕巧妙地运用了中国画“之”字型的构图方式,画面整体性和连贯性极强。其中的“士农工商图”尤其生动地刻画了古代封建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情态,具有十足的动态感与市井气息。最上层为“士”,展示任官之人出行之场面;中间左为“商”,右为“工”;最下层为“农”,有农夫拄锄歇息、牧童放牛、孩儿赤身嬉水。[5]除了牧童手中的那一根细如牙签的牛绳,“士农工商图”还有众多可考之处:上层的“士”神情凌厉,即将走马上任,难免心高气傲;相比于“士”,“农”神情轻松愉快,生活清简朴实。这幅图由上而下,气势恢宏,画面饱满,人物情态毕现,形象栩栩如生,反映了各阶层不同的生活水平与精神追求,极富艺术价值与历史研究价值。

(二)金漆木雕

从熙公祠中的木雕艺术水准堪称一流。木雕主要分布于门楼内侧、抱印亭和后厅,璀璨夺目。檐角下有一处“方骨龙”,呈昂扬向上、跃跃欲飞之状。有趣的是,该柱子下方由石材做成,而上方由木材做成,两者却衔接自然、浑然一体,实在精妙。房梁上有着一樽形似龙与狮、又似麒麟的怪兽木雕。这件作品构思寓意极为精巧:相传这只怪兽叫做“贪”,它贪心成性,甚至想吃掉太阳,可无论怎么游都游不到太阳旁边,最终精疲力竭淹死于东海。“贪”兽口中喷溅出的四溢的水花中卷着一朵纯白的牡丹花,以此告诫人们不能贪得无厌,必须脚踏实地地打拼。[7]由此可见陈旭年中年虽发家致富,却不忘告诫子孙戒贪,并将其心愿寄托于木雕艺术中,实在巧妙。而该作品不仅构思新奇,雕刻也极其精细。该动物的头冠由圆曲流动的波浪组成,三层重叠,繁而不乱,富有厚重的意蕴感;眼珠多留眼白,其贪得无厌的神情被刻画得入木三分;远看其身姿蜷曲,似在幽然蛰伏,等待时机出动。该作品静中有动,繁复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三)嵌瓷

嵌瓷是以造型绘画为基础,采用各种具有釉彩光泽的陶瓷片,经过剪取、敲制、镶嵌、粘贴、堆砌制成具有半浮雕或立体圆雕效果的特种手工艺品,而它同样是一种潮汕特有的工艺美术传统工种。嵌瓷的艺术风格较为写实,色彩浓艳、质感坚实,经日晒雨淋后更加璀璨夺目,历久弥新。[8]

从熙公祠的嵌瓷大多分布于屋脊,晴天烈日下,它们熠熠生辉、光彩夺目,题材上大多为花鸟、虫鱼、龙凤。远望,仿佛花鸟鱼虫正集聚起来举行一场盛会,蛟龙和凤凰也不远万里前来赴宴。整体构图气势雄伟,色彩晶莹绚丽。瓦片是庄重的黛青色,花瓣是娇艳的粉白色,叶子是清一色的翠绿,龙凤是灼目的金黄,而房檐是经岁月洗刷过的棕褐色……这些流动的色彩与庄重沉稳的祠堂碰撞融合在一起,奏响出最为鲜活灵动的乐曲,演绎出一曲古老的潮汕歌谣。这寂静中的喧闹,给幽深的祠堂格外增添了一抹鲜活的色彩,注入了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四、南海洸洋展雄风

从熙公祠的主人陈旭年在下南洋后发家致富,衣锦还乡,斥资兴建了从熙公祠。但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潮人下南洋的历史基调始终是沉重而苦涩的。

潮汕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濒临南海,自然条件优越。潮汕地区远离统治中心,俗话说:“天高皇帝远”,因此,潮人的骨子里一直暗藏着一股叛逆精神。其次,潮汕人自古就有亦商亦农的传统,拥有一定的经商头脑,同时又吃苦耐劳,敢于闯荡打拼。并且潮汕地区多天然良港,潮人造船航海技术发达,这一切都为下南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明清时期,统治者开始实行海禁政策,尤以清朝为盛。康熙元年,海禁政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官府压迫、天灾频繁与疾病交侵,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走投无路的民众,只能冒死出海谋生。于是,潮汕开始了向南洋大量移民的时代。鸦片战争之后,潮汕人的海外移民达到高峰期,陈旭年就是在这个时候下南洋打拼的。

陈旭年出生在清代海阳县上莆金砂村(今潮安县彩塘镇金砂村)。彩塘镇如今是重要的侨乡,侨属户占总户数的70%。[9]贫穷和屈辱使年仅17岁的陈旭年决意出洋谋生,只身去到柔佛(今马来西亚十三州之一)。最初他以贩布为业,之后因发现新锡矿受到嘉奖。致富后他结识马来贵族阿布加,并与其结拜为兄弟。1866年,他成为了马来半岛上最大的港主。当时柔佛一带流传着“陈天蔡地佘皇帝”的说法,“陈天”即指陈旭年;[10]1870年,他斥巨资在家乡兴建从熙公祠。他在柔佛和新加坡期间,为两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实际上,陈旭年一开始也只是无数的下南洋的潮汕人中的一个普通青年,前路茫茫,却又对未来充满了期冀……最后他能成功,凭借的是他勤俭的品质、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过人的毅力,这些崇高的精神,不仅会被历史铭记,也应该为世世代代潮人所弘扬。

但是,能像陈旭年这样的潮人,毕竟是极少数。有许多人在异国他乡因疾病、饥饿或过度劳累而死去,也有人甚至在去往南洋的途中就不幸离世……凡是下南洋所经之处,遍布汗水与尸骨。潮人下南洋的光辉成就背后,实际上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潮人奋斗史。而其中蕴含着多少血泪,或许只有茫茫大海能够说清了。

当下,国家正大力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海洋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也在逐渐上升。潮汕优越的地理区位和与其相关的众多海外华侨,使潮汕在当下国家海权意识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拥有极大优势。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探寻适合汕头的经济振兴道路,发扬祖祖辈辈敢闯敢拼、勇立潮头、吃苦耐劳的潮商精神,爭取创造汕头在新时代的辉煌!

五、潮汕风骨引长叹

在本次历史研究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潮汕文化隽永深厚的力量,但作为新一代的潮汕青年,我们对潮汕文化与历史的了解之少又不禁令人痛心。包罗万象的潮汕大地是每一个潮人的母亲,我们是在母亲怀里长大的孩子,却仿佛遗忘了潮汕的历史文化是一直流淌在母亲脊骨中的血液,是这片土地的本源之根。对此,政府与教育机构应予以重视,落实对潮汕历史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毕竟民众是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而青少年更是潮汕的未来。唯有唤醒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文化意识,才能将文化传承和历史精神的发扬付诸实践。

除此之外,政府需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和历史精神的宣传力度。从熙公祠的疏于管理已使其有衰败之势,然而从熙公祠的价值不容置疑,若任其没落绝对是一大损失。在研究过程中,政府印发的相关资料虽丰富了我们对从熙公祠的了解,但对于从熙公祠的振兴远远不够,潮汕大地的文化复兴和历史精神弘扬之路仍任重道远。

在本次探究过程中,我们也得以从资料中了解到更多的潮汕传统建筑。联系从熙公祠的现状,我们可推想:在潮汕大地上是否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的建筑也无法得到较好的保护?就此现象,政府相关部门应展开调查、修复与管理,开展对以从熙公祠为代表的没落的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让其不成为历史的文化遗珠,不被过往的岁月风尘所掩盖。

潮汕大地上的传统文化,是历史长河中的思想精髓,是漫漫岁月里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六、岁月翩然已忘年

离开从熙公祠时,我不禁感叹:祠堂虽不大,可其体现的文化力量却是无穷无尽的,早已超越了时空的界限,沉淀着属于潮汕大地的文化风骨;而在潮人下南洋的大背景下兴建的这座祠堂,仿佛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底蕴,默默记录着潮人的血泪风雨历程。我沉思着、反省着,对潮汕大地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敬畏感油然而生。

我站在碧空之下,祠堂沉寂依旧。我长久地凝望着,此时此刻,仿佛刹那之间,已然度过百年。

参考文献:

[1]从熙公祠宣传资料。

[2]林凯龙:《潮汕老厝——四海潮人的心灵故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版,第46-47页。

[3]李绪洪:《新说潮汕建筑石雕艺术》。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08页。

[4]从熙公祠宣传资料。

[5]从熙公祠宣传资料。

[7]从熙公祠宣传资料

[8]《潮汕百科全书》,“嵌瓷”词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版,第427页。

[9]《潮汕百科全书》,“彩塘”词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版,第20页。

[10]《潮汕名人与故居——第一辑》。汕头市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编,2006年版,第144-145页。

照片拍摄作者:朱舒予 郭纪凡

照片拍摄时间:2017年7月13日

猜你喜欢
陈旭潮人南洋
纽约“东村”的南洋菜
Dispersion and damping rate of Langmuir wave in space plasma with regularized Kappa distributed electrons
南洋爱国华侨三领袖的赤子情
Low-dimensional phases engineering for improving the emission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of quasi-2D perovskite films∗
Warm needling moxibustion plus PKP for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due to kidney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Long A Sounds
民国南洋华侨文献出版热及“南洋”观辨析
“潮人”老妈
各界潮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