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甲骨學發展史上的新際遇、新使命、新成果和新作爲

2018-12-02 07:06宋鎮豪
甲骨文与殷商史 2018年0期
关键词:拓本歷史甲骨

宋鎮豪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一、 甲骨文入選“世界記憶名録”

2017年我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甲骨文“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録”(Asia/Pacific Memory Of The World Register)與“世界記憶國際名録”(International Memory of the World Register)申報,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録”(圖一)。

圖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終選消息公布

“世界記憶名録”關注的是世界的文獻遺産,創建於1997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三大旗艦項目之一(另兩個是“世界遺産名録”,登録具有傑出普遍價值的建築物和自然遺址;“非物質遺産名録”,關注的是口述傳統和文化的傳承)。爲了區别其文獻遺産的地域影響力,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地區劃分,後來又建立了“世界記憶非洲地區名録”(ARCMOW)、“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録”(MOWCAP)和“世界記憶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名録”(MOWLAC)。“世界記憶名録”旨在用最可見的方式,將一個抽象的理想與目標——保護文獻遺産——變得更易於接近和具體化,目的是呼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引起各國政府、社區和個人對世界文獻遺産保護、利用情况的重視、關注與保護。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記憶名録指南》(MEMORY OF THE WORLD REGISTER COMPANION)説:“列入任何一級的名録都表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其永久價值和重要性的肯定。它同時也提高了該文獻遺産保管單位的地位。隨着時間的推移,通過讓更多的人瞭解那些不知名的文獻遺産,名録將有助於改變人們對世界歷史的認識和理解。入選後可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證書,有權利使用世界記憶的標志,該標志本身就證明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承認。該文獻也因此具備了與其他被列入名録的文獻同等的地位,因此也具有要求政府更加重視該遺産保管機關的理由。”此次甲骨文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録”,標志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開肯定了甲骨文遺産的世界意義,肯定了其對文化和社會歷史産生的深遠影響,也標志着甲骨文具備了與世界其他被列入名録的文獻遺産同等重要的國際地位,這是一份驕傲和榮譽。

殷墟甲骨文是地下出土中國最早的成文古典文獻遺産,也是漢字漢語的鼻祖,在發展進程上没有中斷過,可以稱得上是歷史延綿、生命不衰的古老字種,傳承着真正的中華基因。甲骨文是重建中國上古史,尋繹中國思想之淵藪、中國精神之緣起、中國信仰之由來、中國傳統文化之演繹源頭的最真實素材。甲骨文申報“世界記憶名録”,學界期盼已久。早在2006年8月,在河南安陽“慶祝殷墟申遺成功及YH127坑發現79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就籲請國家立項,啓動甲骨文申報世界文化遺産。2010年5月21日,全國古籍保護中心專門召開甲骨文申報“世界記憶名録”專家座談會,正式確定國家檔案局爲申報歸口管理單位,適時啓動申報程式,國家圖書館則組織專家學者多次研討申報事項及甲骨文申請列入“國家珍貴古籍名録”的有關標準制定和實施辦法。2013年3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甲骨文正式列入《國家珍貴古籍名録》。

經過醖釀籌劃,2013年7月,國家文物局協同國家檔案局委托我擔網“甲骨文申報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録”與“甲骨文申報世界記憶國際名録”兩個中英文申請文本,依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記憶名録指南》及《文獻遺産保護總方針》,對甲骨文申報“世界記憶名録”申請表的各項準則作深入透徹的分析,形成明正的對應規則,論證甲骨文申報“世界記憶名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爲確保珍貴的甲骨文遺産和檔案資料得到保護和傳播,提交明確真實而權威的申報理由,並爲國家文物局與國家檔案局準備提交申報紙本與數位化文本及所需配套資料。

甲骨文申報“世界記憶名録”,采用聯合申報的形式,我選定了以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和考古所、國家圖書館、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山東博物館、旅順博物館、天津博物館等11家珍藏的約93 000片甲骨文爲申報主體,主要是基於這11家甲骨文藏品數量多、來源與遞藏經過清楚、入藏程式規範、檔案登記明確可查,且經專家真僞鑒定,有其級别劃分,具備文物、文獻遺産及學術史意義的多重標準。擬寫文本其間,國家文物局還專門組織召集全國11家甲骨文收藏單位負責人一起商談如何配合申報工作,我的學生郅曉娜博士協助承擔文本的英譯工作,同年11月26日我們完成了全部交辦任務。

隨着國家全域性“世界記憶名録”各項申報項目審核落實與有序提交的安排,2016年我們又增補了申報圖文材料。在教育部等相關部委的積極配合下,2017年3月2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來通知,中國提交的甲骨文申報“世界記憶名録”初選順利通過(圖二);10月30日傳來消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國際諮詢委員會經過終審,中國甲骨文遺産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録”(圖二);2017年11月27日終選通知證書正式頒發;同年12月26日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教育部、國家文物局、國家檔案局、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委會等相關部門以中國官方的名義,聯合舉辦了“甲骨文入選‘世界記憶名録’”發布會。

契自甲骨,發軔今朝。甲骨文入選“世界記憶名録”,是三千年前古文獻遺産在新時代的新際遇,是實至名歸,更賦予了我們學人新的時代使命,去開拓甲骨文保護整理與科學研究的新視野。甲骨文的古典精髓在公衆層面的認知度將持續擴大,必然會激發出中華古老文明日久彌新的活力。

圖二 甲骨文申報“世界記憶名録”2017年3月27日

二、 新時代甲骨文研究的新使命與新成果

甲骨文内容繁富,涉及三千年前殷商時期的政治制度、王室結構、國家管理、社會生活、經濟生産、天文曆法、自然生態、交通地理、方國外交、軍事戰争、宗教祭祀、思想意識、文化禮制等方方面面,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史料價值和學術史研究價值。從1899年發現至今,經海内外學者們近120年來前赴後繼的探索,其中的歷史奥秘逐漸揭開,甲骨學嶄然成爲一門舉世矚目的國際性顯學。

甲骨文流傳不廣,能接觸揣摩到原物的更不易,甲骨拓本遂成爲方便傳播甲骨文的重要介體。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先秦史室是甲骨學研究的重鎮,藏有大批甲骨文拓本,其來源相繫於建國初製定“國家十二年科學發展遠景規劃”中列爲歷史學科重點項目《甲骨文合集》的編集。近年來我們發現有相當數量的甲骨文拓本爲當年《合集》及後來的《合補》所漏收漏選: 有的都是上世紀70年代以前或更早時期的拓本,而其甲骨實物往往早已去向不明;有的雖知下落,原骨却已破碎,片形遠非早期拓本完整;有的甲骨拓本集屬於海内外唯一性的珍本或孤本,有新材料的文物價值和古文字與古史研究的重要學術價值。但因這批甲骨拓本集塵封已久,紙張斷爛零落,需要進行搶救性破損修復和專業性有序保護整理研究。

新時代帶來新契機,我們基於甲骨文物遺産的保護整理、科學研究、學術史追踪、文化傳播及歷史教育之目的,擴大歷史所藏甲骨墨拓珍本整理與研究的視野,深入挖掘每宗甲骨資料的來龍去脉及其學術史價值,站在學術前沿,把握甲骨學科發展方向;走出象牙塔,横向加强與海内外甲骨收藏單位的交流合作,在整理研究中搜集補充甲骨新資料,並注意吸收甲骨文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呈獻我們的新知新獲;同時配合甲骨學科建設並加强中青年高端專業人才培養,不斷奉獻出我們的精品力作。近10年來,我們先後整理研究出版了10種總計9 230多片殷墟甲骨文的學術著作,列舉如下:

1. 《雲間朱孔陽藏戬壽堂殷虚文字舊拓》(上下册,綫裝書局,2009年12月,圖三)。爲上海著名收藏家朱孔陽所藏戬壽堂甲骨拓本,依當年王國維《戬壽堂殷虚文字考釋》一書的體例編次。戬壽堂甲骨最初爲丹徒劉鶚鐵雲所藏。劉氏搜購甲骨文始於1901年,自稱 “總計予之所藏約過五千片”。1909年劉氏獲罪流放新疆,生前所藏甲骨散失,其中近千片爲羅迦陵所獲,羅氏曾請王國維編集《戬壽堂所藏殷虚文字》,書爲石印本,印刷不精,甲骨拓片模糊不清。上海朱本的戬壽堂舊拓凡639片,拓工精良,屬於戬壽堂甲骨尚未殘損時的早期佳拓,遠較王氏《戬》完整,甚至比《合集》還要上佳。朱氏又藏編餘的甲骨文拓片、摹本《甲骨文集錦》二卷,上卷名爲《殷虚文字拾補》,收入135片;下卷名爲《殷虚文字之餘》,收入158片,合計293片。這兩批拓片雖不見於王氏《戬》,因有一部分顯然是《戬》甲骨的反版、正版或骨臼的拓片,只是其間失聯而已,可知爲戬壽堂同批之物。全部拓片中有近百片《合集》未收,現結集出版,使往昔戬壽堂同批甲骨材料得到齊整著録。

圖三

2. 《張世放所藏殷墟甲骨集》(綫裝書局,2009年12月,圖三)。本書以拓片、照片和釋文相對照的形式,著録安陽“四堂書屋”張世放先生所藏甲骨文凡385片,大抵爲安陽小屯村北出土。

圖四

3.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藏甲骨集》(上中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圖四)。著録甲骨凡2 023片,原爲郭沫若、胡厚宣、容庚、康生、羅福頤、羅福葆、王杏東、王獻唐、顧鐵符、易忠籙、羅守巽、葉玉森、郭若愚、徐宗元、徐坊、臧恒甫、顧承運、陳侃如、邵友誠、方曾壽、周伯鼎、蔣楚鳳、英國考文夫人、北京琉璃廠慶雲堂、韻古齋、振寰閣、富晋書社和北京文物商店等二十八家的舊藏品。甲骨的出土年代,多數是殷墟早期發現品,部分屬於上世紀20年代及1937年至1945年抗戰期間殷墟盜掘出土後散落民間者。本書以甲骨彩照、拓本、釋文與來源著録表四位一體的形式,貫之以“分期斷代,按字體别其組類,再按内容次第排序”的體例原則編次公布,上册爲甲骨彩版,包括有字甲骨1 920片、零星小碎骨41片、無字甲骨32片、僞片30片的彩色照片;其中已被《甲骨文合集》收録889片,《甲骨文合集補編》收録389片,仍有642片未被兩書著録。中册爲甲骨文拓本。下册爲甲骨釋文和6種檢索表格。彩版首開甲骨正、反、側邊照片兼具的著録樣式,側邊照片便於更好地觀察鑽鑿形態與邊側文字,以及甲骨邊緣鋸截錯磨整治等人工干預痕迹,其上下左右碴口的厚薄斷口狀,可供甲骨拼綴驗證。

4. 《俄羅斯國立愛米塔什博物館藏殷墟甲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2月,圖五)。著録甲骨凡202片,爲1911年前後俄羅斯著名古文書研究家黎哈契夫(Н.П.Лихачев)托一位中國官員購得,二戰前歸聖彼德堡冬宫保管。黎哈契夫曾與聖彼德堡大學東方系漢學家伊萬諾夫(А.И.Иванов)教授合作研究過。1932年前蘇聯科學院語言思想研究所布那柯夫(Ю.В.Бунаков)進行過專題研究,因衛國戰争而未能完成。中國科學院歷史所胡厚宣先生與俄羅斯科學院劉克甫(М.В.Крюков)教授也曾分别於50年代、2000年整理部分,但均受條件所限,未能全面整理著録這批重要材料。《合集》僅僅收了79片摹本,且摹寫有訛誤。這批甲骨文藏品從未傳拓過,甲骨照片絶大多數也未曾公布,只有小量摹本著録。現在我們與俄羅斯國立愛米塔什博物館合作整理著録這批甲骨,首次以彩照(包括甲骨正、反、側邊)、墨拓、摹本、考釋爲一體的著録範式予以公布,用中、英、俄三種文字對每片甲骨釋文加以簡説,滿足了學界長期以來的期盼。

圖五

圖六

5. 《旅順博物館所藏甲骨》(上中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10月,圖六)。著録甲骨凡2 217片,包括有字甲骨2 211片、無字甲骨3片與僞刻3片,蚌笄頭刻辭1枚。主要爲“甲骨四堂”之一羅振玉(雪堂)的舊藏品,少量爲日人岩間德也藏品,屬於安陽殷墟早期出土品。《合集》僅僅收了587片(拓片533、摹本54),絶大部分没有公布發表過。我們也是按照彩照(正、反、側邊)、墨拓、摹本、釋文簡釋與著録表前後一系的範式加以編集,是一部融學術研究與資料著録爲一體的大型甲骨著録書。

6. 《殷墟甲骨拾遺》(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1月,圖七)。搜匯安陽藏家的殷墟出土甲骨凡647片,計第一期228片,第二期186片,第三期33片,第四期11片,第五期189片。有不少珍品,如人頭骨刻辭、塗朱鹿頭骨刻辭、牛距骨緑松石鑲嵌刻辭等。本書采取甲骨彩照、拓本、摹本、釋文四位一體的著録體例進行編著。

圖七

圖八

7. 《笏之甲骨拓本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0月,圖八)。著録原笏之高鴻縉輯集甲骨拓本凡1 867片。原骨不少已流落日本,有的曾著録於林泰輔《龜甲獸骨文字》(1918年)、金祖同《殷契遺珠》(1939年)、《龜卜》(1948年)、饒宗頤《日本所見甲骨録》(1956年)、渡辺兼庸《東洋文庫所藏甲骨文字》(1979年)。其中的一批甲骨,歸了日本河井荃廬(1871—1945)收藏,二戰中1945年3月10日美軍空襲東京,位於千代田區九段富士見町的河井氏邸被波及,甲骨遭到战火焚燒,損毁嚴重,劫餘的甲骨後來入藏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松丸道雄《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藏甲骨文字》(1983年)有著録。數年前,我應邀訪問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在平隆郎教授陪同下,觀察過這批甲骨,所見色澤灰白,開裂斷缺,表皮剥落,收縮形變,慘不忍睹。此是河井藏品未損前的早期拓本,有可能墨拓於流入日本前,保存了甲骨原先形態,片形、字迹、墨色等明顯好於《東大》,彌足珍貴。

8. 《重慶三峽博物館所藏甲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1月,圖九)。著録甲骨凡210片。這批甲骨中小部分係端方舊藏,又歸羅福頤,後爲重慶博物館購藏(20片);大部分購自孫作雲(90片)及重慶白隆平(67片);還有一部分爲衛聚賢、羅伯昭捐贈。當年《甲骨文合集》著録了36片,其後《甲骨文合集補編》又著録3片(與《合集》相重1片)。此次對全部甲骨藏品進行拍攝、墨拓和整理研究,按彩照(正、反、側)、拓本、摹本、釋文、表格前後一系的著録範式公布出版。

圖九

圖十

9. 《符凱棟所藏殷墟甲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圖十)。本書著録山西太原符凱棟所藏殷墟甲骨文116片及安陽傅林明所藏大卜骨兩版。采用甲骨彩照、拓本與摹本三位一體的形式刊布。

圖十一

10. 《徐宗元尊六室甲骨拓本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1月,圖十一)

該書是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藏徐宗元尊六室甲骨,對徐氏《尊六室甲骨文字》一書的再編纂,增入補遺5片,合計269片,原書拓片不佳,現全部换成新拓,訂正了原書的若干訛誤,加補了原書一些甲骨正反臼的漏拓。本書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爲甲骨圖版,序號一遵原書排次;第二部分爲甲骨釋文,包括徐宗元所撰《尊六室甲骨文字考釋初稿》的排校標點本以及本書的新釋文;第三部分爲著録檢索表。

爲賡續《甲骨文合集》“輯集殷墟出土甲骨文之大成”的前緒,我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暨中國社科院重大科研項目《甲骨文合集三編》,歷經前後10多年的艱辛工作,已經告成。該書輯集了《合集》與《合補》漏收的舊拓殷墟甲骨文,以及編集《合集》問世後散見各處的甲骨文,補收補拓部分公私諸家所藏甲骨文,整合有關甲骨綴合資料,總計著録甲骨文達3萬片,不久將向學界提供一部材料詳盡、能反映當今學術前沿水準的大型甲骨著録集,並且盡可能體現甲骨學研究的新認知,全面充分展現百餘年來甲骨文與甲骨學研究的新進展與新成果。

另外,201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創新工程項目啓動,由我主持的“歷史所藏甲骨墨拓珍本的整理與研究”被批准爲其分項目之一,也可以説是因於我此前主持的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A類項目暨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甲骨文合集三編》的後續而設立的。此項目已於2016年結項,預計有多種甲骨珍本與孤本出版,其學術意義在於努力使一批甲骨墨拓珍本的原貌及藴含其中的原始學術信息得到帶有搶救意義的整理保護,爲揭示甲骨文庋藏事略和諸家收藏曲折情委的學術史提供新的考訂途徑,同時也通過刊布甲骨拓本叢編的甲骨文著録形式,爲學界提供一批學術研究新成果。

三、 甲骨文保護整理與研究的新際遇、新作爲

進入新世紀近10多年來,甲骨學科受到中央領導高度重視。2014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視察工作中指出:“中國字是中國文化傳承的標志,殷墟甲骨文距離現在三千多年,三千多年來漢字結構没有變,這種傳承是真正的中華基因。”2016年5月17日,習總書記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讲话,强調要重視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絶學”、冷門學科,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確保有人做、有傳承。兩次語重心長的重要指示,點明了甲骨文研究對於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和意義所在,這對全面推进甲骨文的保護整理和深入研究可謂是前所未有的新際遇。新使命必將造就新作爲。2016年8月20日,劉延東副總理在一份批示中説:“對甲骨學研究要予以支持。”同年教育部、文化部、科技部、國家語委聯合下達了《關於落實支持甲骨學研究的工作措施的報告》。隨着一個個堪稱大工程項目的相繼開展,開展海内外甲骨藏品家底清查、構建電子數位化甲骨文字形庫、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項目“大資料、雲平臺主持下的甲骨文字考釋研究”立項,有序將各地大宗甲骨文藏品加以徹底整理研究與著録公布,通過整理促進研究,推動交叉學科協同探索,有利於發現問題、承認問題和解决問題,有助於提升甲骨學科建設,爲加强甲骨文遺産的保護,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的構建和甲骨人才培養,爲國家製定的“十三五”實施中華典籍整理工程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時下,我正在全力主持兩個甲骨文整理研究項目: 一個是2014年11月5日立項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山東博物館珍藏殷墟甲骨文的整理與研究”,由山東博物館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甲骨學殷商史研究中心合作承擔(圖十二、十三)。山東博物館珍藏甲骨文數量達10 500多片,舊爲加拿大明義士、德國人柏根氏、上虞羅振玉、益都孫文瀾、濟南王惠堂、山東文管會與原齊魯大學等所藏,當年《甲骨文合集》和《山東省博物館珍藏甲骨墨拓集》兩書,總共才收録了1 970片,未經著録的多達8 000片以上。

圖十二 山東博物館庫房墨拓甲骨場景

圖十三 山東博物館藏甲骨文

圖十四 天津博物館庫房墨拓甲骨現場

另一個是2016年12月21日立項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項目“大資料、雲平臺支援下的甲骨文字考釋研究”子課題“天津博物館藏甲骨文的整理與研究”,也是在我主持下,由天津博物館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甲骨學殷商史研究中心合作承擔(圖十四、十五)。天津博物館珍藏甲骨文數量近1 800片,主要爲王懿榮、王襄、孟廣慧、羅振玉、王福重、李鶴年、陳邦懷、方若、魏智、徐寶祠的原藏品,其中王懿榮、王襄、孟廣慧三位是甲骨文最早發現者。部分甲骨文1925年王襄曾編入《簠室殷契徵文》,然因“印刷不精,且多割剪”,書出之後,曾蒙受不白之冤,遭到一些學者詬病,多以材料可疑,摒而不用。比如1930年郭沫若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中即説:“此書所列幾於片片可疑,在未見原片之前,作者實不敢妄事徵引。”商承祚也説:“王書紙厚墨重,筆畫侵蝕,字形惡劣,訛誤百出。”1932年商氏在《甲骨文字研究》一書中還懷疑説:“殆王(襄)氏摹刻而自欺欺世也。”但到1935年,郭沫若在《卜辭通纂》“述例”中對自己的看法作了鄭重糾正:“余曩聲言其僞,今案乃拓印不精,文字多上粉,原物不僞,特附正於此。”孫海波撰《簠室殷契徵文校録》,力證其片片皆真。邵子風在《甲骨書録解題》也辨析説:“今觀書中所録各版,頗多訛誤,去真已遠,故書初出時,論者見其文字契刻殊劣,疑爲贋品。然……王書材料非僞,惟因各版割裂剽奪之處甚多,復由作者手加摹寫,故文字失真,有似於僞耳。”著名甲骨學家胡厚宣在《殷墟發掘》一書中更明確指出:“王氏精於鑒别,書中並無僞品。”

圖十五 天津博物館藏甲骨文

兩館所藏甲骨文,其實均未徹底系統整理和全面公布過,經過長達近60多年的“冷封”,有的骨片面臨破碎粉化,有的文字殘泐消磨,不及時清除污垢蟲蠹對甲骨的腐蝕,則將因人爲物故或其他自然因素而招致“甲骨文收藏之日即澌滅之期”的時代遺憾,尚且不要説對甲骨古文字研究、出土文獻學與中國上古史研究所將造成的損失了。這兩大課題,别開生面,均在與甲骨收藏單位精誠合作下進行,不是因循守舊,而是與時俱進,重在有所作爲,傳承與研發並重,遵循“保護第一,整理第二”的原則,就兩大宗甲骨藏品展開全面徹底整理研究,多角度高清晰拍攝,整體性氈墨傳拓,辨其真僞,别其組類,分期斷代,殘片綴合,釋讀文字,縷析文例,詮解史實,最終將編著完成兩部融學術研究與資料著録爲一體的《山東博物館所藏甲骨》與《天津博物館藏殷墟甲骨集》,爲甲骨文和殷商史研究提供新一批珍貴的資料,歷練造就一批嶄起的甲骨學科研究新秀。

新世紀以來,甲骨藏品搶救性保護措施正逐步落實,甲骨文研究已呈專題化、系統化、數位化和跨學科性,甲骨學術史研究趨於精準化。新時代,新際遇,也賦予中華學子新的歷史使命,迎來甲骨文保護整理與科學研究的新局面,研究中面臨的種種新老問題有望得到解决,勢必使甲骨文研究“低迷”的情勢有所改觀,甲骨學知識在公衆層面的認知度將因之擴大,相信能够滿足新時代的社會需求,凝聚國民的自豪感與自信心,爲弘揚中華古老文明的影響力和國家文化軟實力作出應有的貢獻。

猜你喜欢
拓本歷史甲骨
字溯甲骨∙文承龙韵
《合集》27459拓本、照片对读的新发现
明刻《绿筠窝帖》及传世拓本考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拓本博古画:金石传拓与中国画的交汇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说甲骨新缀所见的“南孟”与“奠子方”
甲骨释字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