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教学对作品的音乐处理

2018-12-03 02:04杨奇楠
艺术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民族声乐建议教学

杨奇楠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国家逐渐重视艺术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重视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声乐教育作为艺術教育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中国原本的声乐教学体系,大多是借鉴于西方,近些年,随着中西方艺术交流逐渐增加,我国声乐教学开始逐步转型,在继承了西方声乐教学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将我国传统民族声乐教学融入其中,形成了的独特的音乐教学模式。对于民族声乐的教学,既要提高演唱能力的,又要熟悉不同风格的民族声乐。本文旨在探究民族声乐教学的特点,就此提出新的教学建议,使民族声乐教学得到更好地完善。

关键词:民族声乐 教学 建议

一、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

民族音乐在上古时就已经出现,但不是以完整的声乐艺术形式存在的,是在人们日常劳动中发出的简单的呼喊,多为语气词,如:呼、邪、兮、噫等,这些呼喊通常都有规律可循,这就中国是民族音乐最初的模样。而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在劳作时不再限于单纯的呼喊,劳动者将表意的语言于与具有节奏性的呼喊相结合,并唱出来,就成为了最原始的民族音乐。《诗经》中收录的305篇诗歌,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写照,而且是那个时期期民族声乐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此后先秦时期荀子的《成相篇》、《楚辞》,秦时期《吕氏春秋(音初篇》、汉时期《汉乐府》等都是与歌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诗歌总集。

在我国历史上,唐代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最为繁荣,唐代也成为我国古代音乐艺术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当时的“曲子”、 “变文”等艺术形式被广泛地应用于说唱音乐中,以及唐大曲的形成更是影响着当时歌曲艺术的一片繁荣。宋代的杂剧艺术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新的声乐艺术形式。到了元代,音乐出现分化和演变,逐渐发展成为大家所熟知的南戏和北曲。明清时期则彻底演变成了歌唱和曲艺的形式,并产生了我国的国粹——京剧。

抗战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在党的领导下,大批量爱国的音乐从业者开始进行民族抗战音乐的创作,这一时期创造出来大量脍炙人口,振奋人心的民族音乐作品。这一时期的音乐多数以表现祖国沦陷的悲恸心情、歌颂中华儿女顽强不屈的精神和鼓励人民不要不畏艰险、奋勇向前,如《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露营之歌》、《保卫黄河》等,这些作品脍炙人口且具有极强的时代色彩。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正确方针引导下,音乐教育正式进入我国中小学课堂,大学也开设音乐相关专业,开始招收音乐特长的艺术生。大量人员开始投身于声乐艺术教育当中,由于当时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教学还处于空白状态,这些教育者开始学习和引进西方音乐理论知识,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与西方美声艺术相结合,对唱腔和歌唱方法都进行了改革,使民族声乐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了焕然一新的面貌。

二、民族声乐的教学历程

我国民族音乐教学历史源远流长,但是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元代燕南芝庵所著的《唱论》是可查到的最早的研究音乐理论基础的书籍,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研究。这一著作的出现填补了我国民族音乐教育史的一大空白,很多艺术工作者开始均一《唱论》为理论基础,对现有民族音乐教学进行发展和革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与西方在艺术方面的交流变得日趋频繁,西方的美声唱法对我国传统民族声乐产生了很大影响。民族声乐保留原本的演唱特点的同时,吸收了西方美声唱法的优点,在唱腔上变得更圆润、更流畅。

但是,正是由于借鉴了西方的音乐唱法,我国民族声乐教学过度西化,导致民族音乐教学过度重视演技唱法和对声音的修饰,很多年轻的演唱者过分追求演唱出好听的声音,缺少对作品风格的把握和深度的理解,以至于声音过分单调,缺乏对演唱者灵魂的释放,也失去了民族音乐最本真的韵味。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音乐风格大有不同,教学者要意识到到声音只是一种手段,演唱的最终目的是要长处作品的灵魂和情感。因此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要只拘泥于对声音的修饰,要重视对演唱者灵感的启发、对民族声乐演唱风格与特点的研究,以及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做到从多方面演绎声乐作品。

三、声乐教学中对作品的欣赏

声乐与其他科目教学不同,是一门将实践放在首位的学科,声乐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熟练掌握声乐理论与演唱技巧。在教学过程中,理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声乐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优秀的声乐人才。前面已经提到过,声乐教学并不只是注重声音的刻画,还要深入了解作品、体会作品灵魂,演唱时要将作品与演唱者本身合二为一,才能演唱出好的作品。

首先,在学习作品之前,教学者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查出作者相关的信息,例如作者生平、写作时代、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等。其次要掌握时代风格,不同时代的声乐作品,风格迥异,例如如在抗战时期,作品大多激昂向上、充满斗志;在和平年代,作品往往轻快、悠扬。因此我们在学习声乐作品时,要对这一时期的声乐表演形式和艺术风格有个基本的了解,这就要求声乐教师在教课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音律、音节起伏变化对作品的重要性。演唱过程中,要注意表演唱者传达的情感是否与作品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最后,要掌握民族风格,各个民族的风格都大不相同,例如傣族的音乐声音平稳流畅、细腻婉转十分优美;蒙古自音乐粗狂豪放、气势磅礴;维吾尔族的音乐灵活欢快,十分具有异域风情等。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声乐表达风格进行教学,分析作品意境,了解作品情感。每部作品都有其自己独特的情境,让学生自己聆听音乐,围绕上述三点,主动感受其中意境,结合自身演唱特点及优势,将作品更好的表达出来。

四、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音乐的源于生活,每个人对生活有这不同的理解,没有哪两个人眼中的生活是完全相同的,对音乐的理解更是如此,学生学习音乐作品就好像语文的阅读理解,要先挖掘出潜藏在作品中的深刻内涵,引发情感的的共鸣,然后将演唱者的情感注入演绎中,才能演唱出优秀的作品。因此在教学时,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歌曲《保卫黄河》,这首歌做于抗战时期,以中华民族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鼓励我们要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探究历史背景,在脑海中刻画抗战画面,让学生想象自己与抗战时时期人民同甘苦、共进退。只有当演唱者的内心体会到作品的意境时,才能同样地给听众们用歌声来诠释作品。

教育者在进行对作品含义的讲解时,还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教育者要知道,如果想演绎出完美的作品,单凭作品原有的意义与前人总结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每个演唱者都要在作品中找到自己的情感共鸣。虽然上课时间有限,但是应该让学生课下时间多看书、多听、多感受、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做到从多方面多交角度了解作品,并对作品有属于自己的认知。除此之外,还应多培养学生其他爱好,多运动、与大自然接触,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能力。

五、声乐教学中的细节处理

声乐离不开语言,声乐也是将语言魅力更好展现的一种形式,声乐与诗歌朗诵一样,有轻音、重音,抑扬顿挫和韵律等。教学中不仅要学生学习现有的声乐作品,一些节奏韵律感强的诗歌例如:《再别康桥》、《雨巷》;还有一些改编成曲目的诗歌 如:《月满西楼》(改编自李清照《一剪梅》、《送别》(改编自李叔同《送别》)、《兰花草》(改编自胡适《希望》)等;包括很多歌词优美的现代流行歌曲,如《青花瓷》、《相见恨晚》、《月亮代表我的心》等,可以让学生上课时将歌词进行有感情的朗诵,然后唱出,找出诗歌和音乐之间共同的情感特点,提高学生处理音乐语言的能力。

中国56个民族,现存大概80多种民族语言,各民族音乐特色和民族均有不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维吾尔语、达斡尔语、鄂温克语等则属于阿尔泰語系。不同语系的发音方法完全不一样,所以想学好民族声乐的重点大多是涉及在歌唱技法的咬字上。在声乐教学中,要秉承着一贯的主题“字正腔圆”的咬字与发声以及咬字与气息的训练等等与技法有关的内容。但在训练咬字的基础上,对语言的的探究也必不可少。语言中咬字的处理不仅在发声技法上十分重要,对于演唱技巧和音乐处理中同样不可忽视,咬字的松紧结合方式代表着演唱者的情绪。在歌唱中,咬字松紧不同,演唱情绪不同,教学者应多让学生多进行咬字练习从而达到演唱所需的情感要求。

节拍,是衡量节奏的单位,在音乐中,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节拍在每隔一段时间会重复出现,节拍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分析是处理细节必不可少的部分。我们常见的节拍有2/4、3/4、4/4、等,2/4拍表示每一节有2拍,强弱顺序为:强,弱,节奏快,音乐对比感强烈,适合急速的歌曲;3/4拍表示每一节有3拍,顺序为:强,弱,强,节奏感中强,适合中速节奏的歌曲;4/4拍表示每一节有4拍,顺序为:强,弱,次强,弱,节奏缓慢,声音深远悠长,适合慢速抒情歌曲。节奏中不同的强弱意义所表达的音乐效果也不同,课堂中教授学生如何正确的处理节奏也是十分重要的。

结语

由于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民族音乐教学已经走进课堂成为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特色不一,我国民族音乐的作品特点不尽相同、对作品的处理无法像西方美声教学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教育者还要在教学中汲取经经验,继续探索,在像西方借鉴经验教训的同时,要保持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特色做到“取其精华,取其糟粕”,不断改革进步,使我国民族音乐作品能够走出国门,立足于世界!

参考文献:

[1]范林林.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与演唱处理[J].科教导刊,2014(12).

[2]舒田恬.论声乐作品的节奏处理[J].歌海,2009(1).

[3]付立志.中国民族声乐风格研究[J].大舞台,2014(9).

[4]唐海燕.音乐教育与人的发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15(1).

猜你喜欢
民族声乐建议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基本问题分析
建议答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