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视角下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018-12-04 05:24
运动精品 2018年8期
关键词:结合部体育设施健康中国

叶 坤



“健康中国”视角下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叶 坤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在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不断转变的环境中,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增强,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也感受到各方面带来的紧张感和现阶段供给的现实性。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提升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构建和谐文明社会,促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不断的完善是我们广大体育行业的人士的机遇,同时也是挑战。文章以“健康中国2030”为研究基点,从各个层面探讨体育公共服务建设,以此扩大体育公共服务涉及范围建设,促进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践行全民健身计划。

健康;健康中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健康”现在是我们现在家喻户晓的一个词汇,尤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实行开放,让人民“活跃起来”;党的十六大确定了社会与经济并重的方策,让社会“更加和谐”,紧接着“健康”就不断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开始为了让大家对健康的认知,先是从“亚健康”这一入口进行突破,让大家熟知“健康”不仅仅是不感冒、不生病,而是躯体、心理、社会交往等多层面的健康才是健康。政府为让更多了解“健康”群众能够更加深入认知,同时也为了加快群众的“健康建设”,2016年《健康中国2030年规划纲要》中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公共体育服务是满足公众的享受公共体育服务权利与体育需求的基础性保障,应该成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部分。其社会建设的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管理制度建设。如此有目标有规划的去建设有这些好处,第一是为了大众享受到更好更便利的服务,第二则为了大众在使用过程中有序且相处和谐,同时公民权利得到了保障。

同时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体育公共建设加快,对其建设研究已经比较全面,拥有实践经验和建设理论,相对而言城乡结合部研究较少。城乡结合部自身处于城市和农村连接的一个区域,它既不属于城市,也不属于农村。经济发展中一个也不能落下,我们对城乡结合部的居民生活质量、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也不能落下。因此,本文的研究的目的不仅是从民众的追求健康的方面,还有能够合理公平的享受体育服务,使其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更加完善做出自己的贡献。

随着体育运动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今后一段时问内,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会以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呈现在大众面前,尤其是在大众参与方式、实施途径、运动项目和发展目标,把体育现代化发展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对于体育事业尤其是全民健身是不可错失机遇与不可或缺的挑战,同时需要更加准确地把握新时期全民健身发展内涵。

“健康中国2030”中指出,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在我国这样的一个13多亿的人口大国,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健康水平的上升是最基本解决我国民生问题的途径。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来看,小康社会的前提是健康社会,即公民的身心健康,显而易见,体育在小康社会中起到了促进人和社会健康发展的作用,同时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在实现健康强国及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健康中国”战略是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标准的上升。与此同时,就需要政府与体育社会组织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加大对体育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这也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为我城乡结合部群众的健康素质的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树立了标杆。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本市的几个城乡结合部参与体育活动的居民为调查对象。

1.2 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图书馆的藏书资源搜集进行综合查找,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分类、归纳、总结,收集整理与当地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书籍资料,提炼出其中对本研究具有启发与参考价值的理论和资料,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调查法

第一,实地考察法。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学校体育场馆、公共体育场馆的开放情况以及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情况。第二,访谈调查法。对地方体育行政部门管理者和体育组织的负责人进行访谈,了解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状况。

1.2.3问卷调查法

对各地区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参与体育活动的人群多的场所进行问卷发放(例如:健身广场和公园)。共发放问卷 300份,回收285份,问卷回收率 95%,剔除无效问卷40份,有效问卷245份,问卷有效率 86%,对城乡结合部公共体育设施场地管理人员发放问卷共 6份,回收率和有效率为 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城乡结合部锻炼人群年龄阶段分布

表1 锻炼人群年龄阶段统计

年龄人数比例(%) 少年155 青年3010 中青年155 中年10836 老年13244

由表1可见,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主要是中年人士以及老人,少年处于学习阶段,是获取知识的黄金年龄,家长或多或少的让自己的孩子尽量在家中看书、阅读,提高孩子的知识储备,偶尔让孩子做一定量的室外活动,同时跟多的是玩耍。中青年由于工作情况、家庭压力、闲余时间不充分、健身意识不强烈等一些类原因,还有外出务工等一些列原因,中青年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较少。中年人和老年人闲暇时间充裕,健身的意识强烈。

2.2在体育服务设施中很多地方标明了该设施名称、如何使用,但受重视程度不够,在设施初建设期间,群众由于对新奇事物抱有好奇的心态去尝试使用,但随着时间流逝,一段时间过后就成为摆设,大多成为儿童的玩具,老年人闲聊歇脚的位置。研究表明,城乡结合部基于城乡受教育的差异,乡村一部分人民接受教育文化程度不高,受传统文化影响,在健身意识上以及健康认识程度不够,未引起相应的重视,出现有体育服务设施不会用,不清楚体育设施价值所在,不明白使用体育服务设施达到怎么样的局面,导致村民参与程度不高。

表3 公共体育设施使用情况

了解使用方法和锻炼目的人数比例(%) 模仿他人6020 查阅使用说明9632 随意使用14147 专人指导31

2.3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发展阶段的矛盾,现在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居民收入的提高和群众素质的提升,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改变了大家生活方式,提高了居民普遍生活水平,城乡居民对需求方式发生了变化,群众希望享受更好的生活,同时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迫使其对体育健身需求追求越来越强烈,从侧面也就要求政府和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体育服务。而相对于其他领域服务体系,需要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逐渐缩小与其他公共服务的差距,以保障城乡体育均等化供给为核心,通过统筹规划,加强体育资源优化配置、健全体育服务网络、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全覆盖、多供给、均衡性发展。

图1 体育公共设施使用反映情况

2.4从场地设施保障程度来看,场地设施承载着居民进行参与活动的行为,以及居民想要健康的意识,场地设施作为基础,城乡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就需要跟上居民的需求,供给的体育资源要充足。城乡结合部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种类少,器具也很少,居民切实需求不能达到满足。居民在公共体育上应有相应的享有使用体育场地的基本权利,也是居民的一种社会福利,需要通过法律层面保护居民的权利,维护群众的利益。应加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实施免费开放程度,增进民众社交性互动,以加强健身意识。

3 结论

3.1加大宣传力度,在城乡结合部的居民都有向往健康生活的意识,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城乡结合部的居民对于如何去达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存在着不一样的看法,需要我们扩大宣传的范围,以及健康文化的知识,从思想上引导,慢慢的去让他们用科学的方式达到健康的生活方式。

3.2公共体育设施的使用的指导员是全面健身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专业的指导员可以提升居民使用公共体育设施的正确性,提升居民的身体素质,在调查中经过专业指导员知道的人数少,专业指导员人数的增加是必不可少的,体育志愿服务在发达国家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在有些地方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地方,同时城乡结合部应多与附近高校相结合,鼓励高校学生到城乡结合部帮助需要的居民,鼓励体育专业大学生以及有志青年参与到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中,让大学生为国家的建设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可 提升有志青年的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综合实力,同时加强专业指导员义务指导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让更多的体育爱好者加入其中,扩大体育志愿者的团队,减缓专业指导员需求的压力,共同提高体育人口数量,优化体育活动质量。

3.3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引导公民和社会力量参与,同时发挥社区政府人员作用通过更多有意义的活动,并积极组织群众参与其中,让群众从中体会到运动的快乐。进一步影响周边乡镇群体对健康的关注,引导乡镇居民群体加入其中,指导居民有规律的进行体育活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4注重多层次、多部门协同配合提供公共体育服务。多走到群众中,了解群众想要的和真正需要的公共体育设施,促使场地设施的种类增加,实现公共体育设施多元化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公共体育设施更加注重标准化建设,根据民众切实需求进行投建,体现出公共体育服务的选择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放置上更加合理以及设施的标注更加明确, 有利于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质量的提升,让居民真正的享受到社会的福利。

3.5加强体育公共设施的维护与保养,降低体育公共设施在的损坏,同时体育公共设施供应商应对设施安装后,安排专业人士进行抽查器械情况,安排专人负责公共体育设施的保养工作,以及设施损坏后的维修工作,以最大限度的延长器材的使用寿命。同时是相关政府部门应对城乡结合部的公共体育设施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与帮助,加大资金的保障、扩大体育志愿者队伍、提供专业的健身器械维修,加强政府对全民健身路径的日常管理及更新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确保了硬件设施的供给,也让群众能够安全健身有了心理上的保障。

[1]柳鸣毅.健康中国背景下全民健身公共政策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7.

[2]桂玉清.“健康中国”规划背景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研究[J].运动,2017,10.

[3]汪刚.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公民参与研究[J].2013,3.

[4]常芙蓉,金梅,贺鑫森.健康中国背景下残疾学生公共体育设施及服务满意度调查与分析--基于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的调查[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7,2.

[5]杨毅然,魏孟棋,沈克印.“健康中国”背景下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6,11.

[6]刘超,谭金飞.基于大众体育分层发展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社会体育学.

[7]周碎平.从《‘键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透析全民健身运动的走向[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7,2.

[8]易剑东.中国体育公共服务研究[J].体育学刊,2012,3.

[9]王占坤.浙江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2015,6.

[10]卢文云,陈娟,戴健.我国竞技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7.

Construction of the Sports Public Service System of the Urban-rural Fringe in the View of "Healthy China"

YE Kun

(Wuhan Institute of PE, Wuhan 430079, Hubei, China)

叶坤(1992—),硕士生,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结合部体育设施健康中国
全民健身视域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策略的探讨
比亚迪集团扶贫
论城乡结合部学校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城郊结合部土地利用与土地管理研究
机床结合部特性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浅析铁路货运组织改革车务与货运结合部问题及解决对策
探讨体育设施规划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