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发展村镇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

2018-12-05 12:56张万学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31期
关键词:村镇集体经济村民

张万学

(新疆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乌鲁木齐 830011)

村镇集体经济是“统”“分”结合的现有农村经济结构中起主导作用的实体,是振兴乡村,提高新农村建设综合发展水平,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及村民自治的主力军,也是基层组织职能正常运转和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根本保障,尤其对于当前脱贫攻坚和持续脱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奔小康目标的重要支撑。

一、深度贫困县经济结构的特点

第一,贫困地区基本都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封闭的小农经济社会。西奥多·W.舒尔茨的研究认为,传统农业社会如果不改变技术状态,即使农民们把自己所能支配的所有生产要素都发挥到极致,或者进行更多的储蓄和投资,都无法使经济有明显的增长(即使有小幅的增长,也是代价高昂得不偿失的),由于继续进行投资无法得到所期望的收益,所以这些地区的人们没有兴趣进行储蓄和对现有生产进行投资[1]。即农民们普遍储蓄很少,新增收入中生活消费增长高于生产性投资,将大部分的收入用于满足生活消费,也不对现有的产业进行大的投入,当然有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的短期性投入,但对种养周期较长、投入较大的农牧新品种,农民没有兴趣也无力开展。

第二,包产到户这种生产关系变迁所带来的效应在逐渐减弱,在解决了基本口粮问题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根本原因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在包产到户后受到极大的削弱,贫困地区大多名存实亡,农村集体经济“统”与“分”的度的把握走了极端,其生产关系的调整过度强调个体经济,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一家一户做不了、办不好的事情日益增多,如农资采购、农产品销售和物流环节个体农户面对大经营商就是弱势群体,这就需要集体经济组织出面帮助解决这些个体小农经济本身的问题。

第三,农业生产成为兼业化经营[2]。农民出于对温饱的安全性考虑,把对土地的经营看作是抵御风险的最后一道屏障,不会轻易放弃对土地的生产经营,但他们会把剩余的资本、劳动力等生产性投资用于非农产业,如外出务工,或搞副业和手工业,在部分农民中形成了一种农业兼业化的生产方式,农村务农者基本是老人和妇女,加剧了农村劳动力相对短缺的现象。

第四,村集体经济处于瘫痪状态,集体资产闲置或贬值,没有对村民的收入做出贡献。由于村集体组织的职能不到位,集体资产大多进行出租或闲置,没有进行经营,资产的价值远没有发挥出来。本来集体资产是村民共有的资产,只有进行有效的经营才能升值和产生价值,才能补贴村公共事业支出和增加村民收入。而目前大多村委会,不但没有集体资产收入,反而大部分还有欠账。

第五,贫富差距持续拉大。头脑比较开明和有一技之长的村民收入持续增长,进入富裕户行列,一般村民守着可怜的土地,更有老弱病残和家里劳动力缺乏的贫困户,只能靠政府救济艰难维持生活,这些人想要脱贫靠他们自己是无法实现的。

第六,人均收入较低,且以农业收入为主。如西部某贫困县2015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 728元,其收入构成是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实现收入3 183元、319元、422元(国家统计局数据,下同)。

第七,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第二产业十分落后。农民所生产的产品基本都是初级农产品如小麦、玉米、林果、畜禽肉类等,在农业产业链中处于养殖和种植的最低价值位,产业价值很低,加上土地少本来产能就较低,因此农民增收乏力。没有能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处于农业价值链的最低位,农业产业化非常落后。如西部某贫困县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为 36.72∶8.21∶55.07,第二产业的发展十分落后。一家一户的农民没有能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当然既有知识和技能的限制,也有发展资金的限制。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当前贫困地区的短板,这一是需要村镇集体经济组织牵头,二是需要借助外力。目前全国开展脱贫攻坚战,特别是西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更是举全国、全省之力脱贫攻坚,是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机遇,贫困地区应迎头赶上,彻底改变地区经济结构。

陈家建研究指出,全国农村虽然地理位置不同,资源条件相差悬殊,但生产效率差异不大,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并不明显。但包产到户之后,不同农村地区之间因发展模式不同带来的经济社会差异越来越大[3]。其中,是否形成工业生产性集体经济是导致发展差异性的关键因素。“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农村经济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必须改变单一的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实践证明,凡是二、三产业发达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一般较好,差的地区大多都是贫困村。集体经济的“空壳村”,往往只有单一种植业。

二、村镇集体经济的功能作用与必要性

(一)发展村镇集体经济的根据

村镇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村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

据农业部统计,2011年全国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有15.9万个,占有经营收入的村数(27.9万个)的 57%;2015年,在 5万元以下的村有 12.7万个,占 48.7%。与此同时,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我国农村拥有了数额庞大的集体资产。其中,土地等资源性资产66.9亿亩,各类账面资产2.86万亿元,大体上平均每个村是500万元。集体资产是广大农民共同享有的资产,也是其切身利益。而盘活和经营集体资产需要集体经济实体。

我国宪法第8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发展集体经济”,并在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相继提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探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具体形式和路子”。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克服了集体经济存在的弊病,有利于充分发挥农民在生产环节管理上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一家一户做不了、办不好的事情日益增多,如农资采购、农产品销售和物流环节个体农户面对大经营商就是弱势群体,这就需要集体经济组织出面帮助解决这些个体小农经济本身的问题。另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必须是集体经济才能承担的任务,个体农户不具备这个条件。

(二)村镇集体经济的功能作用及必要性

1.村镇集体经济的第一个作用是经济功能[4]。村镇集体经济可以弥补了公共财政对自身无力脱贫、“兜低保障”不力的“短板”,帮助有能力脱贫但无脱贫路子的贫困户实现脱贫目标[5],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是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它既是整个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形态深刻变革的重要载体,也是农村村级公共产品提供的主体,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促进农民增收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如江苏省村均经营性收入从2000年的26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172万元。2015年,苏州市持股农户比例超过96%,社区股份合作社分红46亿多元。常州溧阳唐家社区2 411个股民,2015年共分红480万元。太仓市村级集体资金支出中,超过80%的部分用于基本公共服务及福利性支出;金坛市金城镇由各村组建的农地股份合作社,投入大量资金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6]。

2.政治功能。马克思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强大的农村村镇集体经济是有效发挥村级组织功能的基础。目前西部深度贫困村大部分负债累累,入不敷出。如果没有一定的经费做物质保障,村党组织就无法有序运转,就不能规范党的组织生活,维持村党支部的正常运转,组织村民党员进行议事议策等等。事实上,由于缺乏足够的经费保障,许多村级党组织和村委会建设不规范、活动不正常,导致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下降,少数地方的村级基层组织曾基本瘫痪。因此发展壮大村镇集体经济有利于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定、党在基层执政地位的巩固以及社会主义优越性在农村的体现。

3.社会功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村委会进行村民自治的经济基础。虽然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7],但在实践中它却是基层政权的延伸,承担了很多行政性事务以及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离开村级集体经济,而国家财政又不能完全覆盖,村委会对于农民生产生活所需的各种公共服务,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村民自治也就难以落到实处。村镇集体经济是自身“造血”,而不是每件事都依赖上级财政,比如遏制农民因病因灾返贫、解决体弱多病和缺劳动力家庭的贫困问题,以及通过村民自律约束督促好逸恶劳者等,让农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未来即使有少数经济发达地区或村改居地区由政府公共财政承担村民自治经费,但绝大多数农村的村民自治仍将建立在集体经济基础之上。

4.准确把握“统”与“分”,建立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生产环节由个体经济承担,可以做到成本最低和最大限度发挥生产者的积极性,但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产业链价值链的延伸环节必须由集体经济组织去做,只有把握好“统”与“分”的度[8],才能更好地在资金、农资、技术、信息、销售、加工等方面为个体农户提供互补性的相关服务和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因此,发展村镇集体经济,有利于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巩固农村基本经济制度。

5.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业现代化包括农业产业本身、农业外部环境、经营主体和服务体系的现代化等内涵[6],是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农业,其主要特征是工业化、区域化、专业化,其规模化必然要求进行土地流转,专业化和工业化需要村镇集体经济作为主体,其未来形式要求很高的管理水平和资本运作水平[6],这都是个体经济无法适应的,必然要发展新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三、发展西部深度贫困县村镇集体经济的策略

几十年的中国农村发展实践证明,是否形成工业生产性集体经济是导致发展差异性的关键因素[3]。因此,着力于延伸农牧业产业链价值链,在其他产业链环节发力,尤其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发展村镇集体经济的主要方向,但需坚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原则,必须形成差异化。

第一,建立帮扶机制,选好带头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应建立健全包村领导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三位一体”捆绑式帮扶机制,明确职责,发挥部门和自身优势,统筹各方帮扶资源,扎实推进村镇集体经济组织和机制的建立。在本村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合作社负责人等优秀人才中选拔优秀致富人才,把社会上的优秀企业引入村集体经济,把一批有头脑、有眼光、懂经营、善管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意识强的能人选为村干部,选为致富带头人。

第二,明确村镇集体经济的形式。根据目前贫困村必须组建一个合作社和一个扶贫车间的举措,其形式,一是可以村集体资产为主、由有能力的村干部牵头建立村级合作社。二是可成立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一种是农民以个人资本(包括资金、实物、技术、劳力等作为股份)入股,建立在三户以上的一种纯农民个体的合作经济;另一种是农民、村集体资产和外来企业共同出资入股兴办的合作经济。特点是“财产共有、产权明晰”,既可集中力量办大事,又可使出资者更有积极性,既有股金分红,又有公共积累。三是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即农民自愿参加、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以某一致富带头人为核心,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资金、技术、生产、购销、加工等的互助性合作经济。

第三,确定产业类型。一是把土地作为经营介质,以整理出的土地或流转的土地为基础,通过土地有偿经营、流转、倒租发包等形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特色种植园和养殖场。二是整合集体所有的营业门面、荒地、果园等不动产及企业经营权,招标出租,盘活存量,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三是成立专业的农资、农机、物流服务合作社,为村民提供生产综合服务。四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伸农产品产业链价值链,提升农业产业价值。如新疆南疆四地州的林果业是主要支柱性产业,养羊、养鸽子、养鸡也是村民较普遍的家庭副业,其烤全羊、烤羊肉、烤鸡、烤鸽子享有盛誉,以往都是以本地自消费为主,如果发展林果产品加工和以熟食禽肉小包装产品打入市场还是有一定竞争力的。五是成立市场(新疆民族地区叫巴扎)管理公司,改善市场条件,扩大市场规模,为农产品交易创造更好的条件等。

第四,发展村镇集体经济要注意的相关问题。一是必须加强村两委的领导,加强村集体资金管理的制度建设,正确处理好村集体经济、企业、农民三者之间在利益分配中的关系,争取更多扶贫资金的支持,切实提升贫困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县乡两级政府应充分认识集体经济对农村贫困户脱贫的作用,全面推进发展村镇集体经济,努力形成县委带头、乡镇紧抓、农村突破、群众致富的发展新格局。三是委派专人赴内地参观学习,并在全县树立典型,营造宣传氛围,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应在方式、方法、机制、模式方面灵活掌握,不搞“一刀切”,不搞运动式、指令式,而是重点看效果。

四、结语

目前,我国农村中村镇集体经济的“空壳村”还很多,尤其西部深度贫困县几乎是空白。打赢脱贫攻坚战,使贫困户持续永久脱贫,必须发展村镇集体经济,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使强大的村镇集体经济成为贫困地区经济的主力军。

猜你喜欢
村镇集体经济村民
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和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2022年立法计划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村镇污水治理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全国村镇银行综合业务发展排行榜揭晓
全国村镇银行综合业务发展榜单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