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策下甘肃绿色金融发展对策

2018-12-05 16:35王艺璇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15期
关键词:甘肃金融绿色

王艺璇

(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代表着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已经成为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枢纽,连接欧亚的黄金通道,甘肃保证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可持续发展又与绿色发展、金融支持息息相关,所以发展绿色金融成为甘肃顺应新时代需求的自然道路。

1 甘肃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

根据2016年8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228号)第一条:“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许多新政策支持绿色金融更快更好地发展。对于甘肃来说有较大影响的新政策有两个,一个是“一带一路”建设,另一个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后出台的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倡议——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为西北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机会,为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良好的生态环境离不开绿色发展。甘肃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通道、黄金地段,所以对于甘肃来说从金融上支持绿色项目建设需要下功夫,应确保高效率高质量发展绿色金融。

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自2018年1月1日起,国家层面,《环境保护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多个环保新政正式实施。环境保护税全部作为地方收入,促进各地保护和改善环境,增加环境保护投入。这些环保政策的出台说明环保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说明甘肃省绿色发展的必要性。

2 甘肃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甘肃地处我国西北部,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弱,存在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工农业污染、空气污染、沙尘暴频发等生态问题。由于甘肃长时间处于过度开发、自然环境恶劣的状态,全省国土荒漠化率达到45%,国土沙化率达到28%,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6%。且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全省只能以石油、冶金、采矿等重工业和资源型产业为主,这些产业对环境的污染极其严重。如何保证可持续发展,侧重于发展绿色金融已成为甘肃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

近年来,甘肃对绿色金融的关注度不断上升,甘肃省绿色金融发展整体呈良好态势。

至2017年末,甘肃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融资额2420.85亿元,增长10.83%,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3.67%;当年新增236.56亿元,占各项贷款新增额的13.28%。这说明甘肃省绿色金融实现了快速发展,融资额稳步增加,投向面不断拓宽,有效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

2017年,甘肃省资金投放的主要领域是绿色交通运输项目和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这两个领域融资额增加77.71亿元,占各项融资新增额的32.85%,仍然是资金投放的重要领域。绿色金融对于全省交通领域中的铁路、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给予了重点支持,同时大力支持了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领域中的风光电、水电等项目建设。

绿色农业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至2017年末,绿色农业开发项目融资额为262.93亿元,同比增长11.44%,比绿色金融融资总量增速高0.61个百分点;绿色农业项目融资额增加26.98亿元,占各项新增额的11.41%,成为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新增长点。

2018年2月,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制定出台,意味着甘肃绿色金融从起步走上了规范化发展道路,将迎来全面加快发展的新格局。

虽然近年来甘肃绿色金融发展形势良好,但参照国家出台的新政策,甘肃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

2017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通报显示,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突出,存在严重的违法违规开发矿产资源问题,部分水电设施违法建设、违规运行,周边企业偷排偷放问题突出,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不力。尽管在被通报后相关部门及时作出调整规划,使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有所缓解,但还有仍待解决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比如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矿业权仍有80余宗未退出,被破坏的矿山环境治理修复工作未完成,黄河流域水污染保护治理工作还有待加强等。除此之外,有色冶金、石油化工这些排放大量污染性气体的重工业也需得到有效整改。

当前,甘肃仍处于绿色金融体系建设起步阶段,全省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的重视度还需提高,绿色金融产品数量较少,缺乏创新,导致绿色金融产品供给与需求不对等,绿色金融产品市场未能得到有效发展。其次,甘肃省还没有设立专门的绿色项目评级机构,没有建立社会环保信息共享体系,使绿色金融相关信息的及时共享与传播受到限制。此外,甘肃在关于绿色金融的政策和相关制度上不够完善,在激励和提高企业与社会公众的绿色金融参与度方面投入力度也不太强。

3 甘肃发展绿色金融对策

在“一带一路”建设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环境保护政策的出台、现代社会绿色金融需求激增的推动下,发展绿色金融已成为甘肃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甘肃在现阶段的主要发展方向为解决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探索新的发展道路,这个过程需要政府、金融机构还有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3.1 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发展对策

第一,甘肃省大规模银行如甘肃银行、兰州银行等应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方向,力求遵循“赤道原则”(“赤道原则”是一套非官方规定的,由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公司的环境和社会政策和指南制定的,旨在用于确定、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过程中所涉及环境和社会风险的一套自愿性原则),以“赤道原则”的标准来要求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甘肃各金融机构应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增加绿色金融产品数量,加大对绿色金融产品的投资力度,把发展绿色金融提升到战略位置。

绿色信贷是当前绿色金融的主体,各金融机构仍需密切关注绿色信贷,加大对循环经济、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绿色建筑、文化旅游等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

发行绿色债券可以向绿色中长期企业提供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企业提供更宽阔的参与绿色投资的渠道。2017年5月中下旬甘肃首单专项用于绿色信贷项目的金融债券——甘肃银行发行的10亿元人民币绿色金融债券完成发行,这是甘肃发展绿色债券的良好开端,但对于以后的发展来说还需加大力度。

发展绿色证券,对上市企业进行绿色评级,披露企业环境信息,对于绿色评级级别低的企业债券、环境信息披露不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企业应禁止其上市发行。

发展绿色保险,丰富绿色保险种类。目前甘肃省绿色保险种类单一,主要为环境污染责任险。根据甘肃的产业特征,保险机构可以开发工业环境污染责任险、有色金属冶炼环境污染责任险等险种;根据甘肃的地域生态特征,保险机构可以开发森林保险、中药材险、特色农产品保险等险种。

3.2 政府绿色金融发展对策

第一,建立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建立绿色项目库,设立专门的绿色项目评级机构,确定绿色支持项目清单,对于清单上的项目可以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优惠。建立社会环保信息共享体系,保证绿色环保信息在市场中及时有效地传播,给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一个高效信息共享平台。

第二,建立政府激励机制。政府可以采取贴息、奖补、PPP模式等方法降低企业的绿色融资成本,通过加大绿色信贷的财政贴息力度促进绿色信贷的长久发展。还可以建立各商业银行间绿色金融发展评比机制,对于年终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好的项目给予承贷商业银行一定的风险补偿和奖励。对于有条件的地区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和担保基金,促进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对绿色金融的投入力度。

第三,加快生态环境改善工作。政府应做好监督受到破坏的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工作,严把关卡,制定明确的环境破坏处理条例,防止此类影响绿色金融发展的事情再次发生;对于未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政府应首先做好保护工作,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使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发展。全省企业水权、排污权、用能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市场需尽快建立和完善,降低生态环境污染程度。

3.3 企业和社会绿色金融发展对策

据有关资料,“十三五”期间,绿色产业每年至少投入2万亿元以上,但政府的财政资金只能提供10%~15%,剩余的85%~90%需要企业及社会提供资金给予支持。为了甘肃的可持续发展,也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绿色财富”,企业及社会应积极为绿色发展投入资金。企业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需考虑环境保护问题,应做到经济和环境发展相平衡,不能为了高利益而投资污染环境的项目,违背可持续发展原则。

[1] 荆勤忠.发展绿色金融的现实思考——以甘肃为例[J].甘肃金融,2016,(05):20-23.

[2] 姜再勇.甘肃省绿色金融发展思路[J].甘肃金融,2017,(01):04-07.

[3] 李文瑞.绿色崛起:甘肃金融业的使命与未来[J].发展,2017,(11):57-60.

[4] 马腾跃,刘音妤,许朝阳,张颖.以绿色金融推动绿色发展——2017第四届西北金融论坛侧记[J].中国金融家,2017,(11):116-118.

[5] 纪敏.“一带一路”建设及其金融支持甘肃金融[J].甘肃金融,2016,(12):04-07.

猜你喜欢
甘肃金融绿色
绿色低碳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P2P金融解读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