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分析与对策探讨

2018-12-05 17:42影,方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产权制度农村土地收益

陈 影,方 翔

(1.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0072;2.浙江浙大万维科技有限公司,杭州 310052)

为了提高广大农民物质利益以及民主权力,我国于2017年1月3日下发了《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农业部长韩长赋在新闻发布会上清楚明确地指出,我国农民现阶段主要存在这样两点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一个是对我国农民财产权利的维护需求日甚一日,另一个就是我国农民在增收以及持续增收方面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针对这两点问题,我国想通过加大农民的集体资产占有使用以及收益分配两方面的途径,为农民开辟增收的新局面。在此形势下,针对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以及对策的探讨,成为现今社会各大农业企业争相研究和探讨的热门话题。

一、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相关概念

我国在沿海等县市实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之所以能够在2015年底就分红400多亿元,主要是因为加强了农民的财产权利以及民主权利。具体来说,就是在集体经济内部持有股份内部流转、封闭式进行限制性运行的同时,将农村土地集体资产股份占有的权利、利润收益、补给性有偿退出、抵押担保继承等权利交与农民。与此同时,加强农民在集体经济内部运营过程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监督权等,按照自主意愿选择民主性权利。让农民在此次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中,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参与和获益的目的。

二、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我国实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将我国农村资产转化成资本,其本质上也就是把钱币的“不动的项”变成“可动的项”。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现阶段我国农村都是把空闲的土地和房屋作为改革的主要突破口,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政府出面规划土地,作为整体一起承包;或者通过政府扶持,鼓励大农户、合作社承包大面积房屋土地进行统一土地耕种。虽然部分试行点已经印证了这种改革确实有助于我国农民增收,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这种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只是表面上实现了农民增收,实质上引发的问题却远远多于改革带来的益处。纵观我国试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地区,在改革过程中普遍存在这样几点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1.在土地房屋流转的过程中,产生的纠纷比较多。由于土地流转没有统一的价格标准约束,法律也没有针对土地违约的惩罚,导致土地流转没有受到应有的保护。为了利益,农民往往在有价格对比之后,将土地房屋租给出价比较高的户主,这种违约行为产生的土地纠纷越来越多。

2.缺乏政府市场定价机制。由于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时间不长,对改革的研究力度不够,导致政府对土地房屋流转的定价缺乏管理约束机制。这种缺失价格约束的土地房屋流转,在价格上会受地区影响,显现出高低不平的不均衡状态。

3.国家政府的扶持机制政策缺失。由于缺乏科学完善的社会政策扶持,导致很多信贷能力不够,但是技能技术够格的合作社、大农户得不到必要的信贷支持,严重影响合作社、大农户的农耕收益,这也会间接影响农民的增收。

4.土地房屋流转表面化集中,缺乏实质。由于很多大农户、合作社为了骗取国家政策扶持,只是表面将土地房屋进行集中登记,而实际中土地房屋在利用时还是自用自种。这不仅无法解决土地闲散浪费的问题,无法提高农民增收,而且还会影响国家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发展。

5.乡镇欺上瞒下问题严重。由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国家政府支持乡镇作为土地统筹者,将土地统一承包给大农户、合作社,以增加农民收益,减少土地闲置、耕种利用率低的问题。但是,由于国家管控力度不够,很多地区出现乡镇将农民闲置闲散的房屋土地高价承包给大农户、合作社,却分与农民较低的款项。这种行为不仅没有实质增加农民的收益,反倒让农民对承包失去了信心,严重影响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发展。

6.农民的实质收益与补偿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国家对经济农作物与其他农产品的补贴存在区别,导致农民的土地收益与土地补偿产生较大差异,这也是影响农民受益的因素之一。

7.种地收益不固定,收入不稳定。为了追求稳定的收入,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由于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固定的工资收益让农民土地收益成为家庭收益的小项,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导致农村闲置房屋土地越来越多,这种土地房屋的闲置,造成了土地房屋资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带来的问题远比给农民增收创收的影响大。为了实现农民增收的目的,笔者认为,想要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民实现增收的目的,需要针对这些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这些问题主要为“土地纠纷问题较严重”“政府市场化定价机制缺失”“政府扶持政策机制不完善,操作申请过于死板”“土地房屋表面集中,实质闲散”“农民土地房屋承包费用政府乡镇领大头,承包商得小头,农民收益低”“土地收益与土地补偿存在较大差距”“政府法律保护力度不够,农民收益得不到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多,闲置土地房屋资源浪费”等形式。针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提出建议,进行解决,以期促进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发展。

三、有关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民增收的建议对策

全国聚焦三农问题,经济发展重点主要在平衡城乡经济发展问题方面。虽然近年来,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试行点,为农民增收带来了诸多益处,但是想要真正通过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民增收的目的,就必须解决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在实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进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为了增加农民收益。在实施过程中,不仅可以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实施过程中,在统筹农村土地房屋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兴建厂房进行农产品再加工的方式,以及合作社、大农户农活招募农民用工,增加失地农户提供就业岗位机会;还可以通过政府市场化定价机制管理,避免房屋土地低价承包,增加土地房屋流转股金分配额度。

2.缩小城乡生活差距。可以通过增设工厂、招商引资等方式,增加农民耕种收益,缩小城乡收益差距,从而减少农民外出务工的人数。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土地闲置浪费,也能更好地促进农村发展。

3.加大政府管理权制,统一规划土地房屋租赁。在政府方面,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实现对土地房屋流转的同价同权管理,避免土地房屋流转纠纷,以及县市高价承包给用户、低价拨款给农户等问题的产生。

4.完善政府政策,加强政府对土地房屋流转的管理。具体可以通过建立政府承包档案,帮助农业耕种能力强的大农户、合作社通过档案弥补信贷力不足的问题;还可以通过政府增设农村房屋土地管理服务机构,帮助打击滥用职权,危害农民房屋土地权益的行为。

5.加强社会对农民增收的帮助,弥补政策的不完善。具体可以通过鼓励农业保险发展,弥补政府对改革增收管理的不完善,还可以通过整合农业补贴的发放信息,帮助增加社会政策扶持,减少农村房屋土地收益与房屋土地补偿之间的差距。

6.加强国家对改革政策的号召力度。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农民土地集中利用,也可以减少土地房屋闲置,还可以增加农民房屋土地资源利用率。让更多闲散农户加入到房屋土地整合活动当中,从而不仅可以推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农民的增收。

四、结论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有名的农业大国。作为农业为国库经济创收主力的国家,如何增加农业产值,如何达到土地使用最大化,如何实现农民经济利益最大化,不仅关乎到提高我国经济效益必须思考研究的话题,而且也是如何提高我国综合实力的关键性问题。笔者结合所学知识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简要针对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在农民增收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土地纠纷问题较严重”“政府市场化定价机制缺失”“政府扶持政策机制不完善,操作申请过于死板”“土地房屋表面集中,实质闲散”“农民土地房屋承包费用政府乡镇领大头,承包商得小头,农民收益低”“土地收益与土地补偿存在较大差距”“政府法律保护力度不够,农民收益得不到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多,闲置土地房屋资源浪费”等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从“增加失地农民就业工作机会”“增加失地农民股金分配额度”“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增加管理,实现土地租赁同权同价”“完善政府政策”“增强社会政策扶助”“加强国家制度改革号召”等几方面改革以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参考。

[1]刘娥苹.关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分析与对策探讨[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5,(10).

[2]陈雪灵.关于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探析[J].农业经济与社会财经,2016,(4).

[3]卢思巍,邬芮奇.农村土地流转中的融资难点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4,(14).

[4]于多,孙宏国,谷秀侠.针对推进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相关研究[J].江北科技信息,2016,(9).

猜你喜欢
产权制度农村土地收益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农村土地如何突破“细碎化”?——“三农”干部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经营创新
祥云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浅谈城镇化中的农村土地管理问题及优化措施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问题分析
国有企业产权应允许部分员工持股
100个县将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土地承包法修改的基本原则
其他综合收益的几个重要逻辑关系解析
建设银行利增6.1% 日赚6.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