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2018-12-05 08:00顾明朱乔根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公式创设

顾明 朱乔根

随着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不断推行,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得到广泛的认可.在高中数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构建互动式的开放课堂,从而践行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相关教育教学理念.因此,本文对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展开分析和探究,并提出其相关的策略措施.

一、在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概述

在教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问题情境”其实就是指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其自身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经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突.借助这种冲突,能够激发和引起学生的强烈求知欲,使其进入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的状态中.故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当教师设置出了相關的问题情境时,学生为了提升对问题的认知和理解,就必须对其进行学习和探究,这样就使得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并发展其相关的思维能力.由于高中数学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因此借助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将学生引入相关的数学内容学习中,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

二、高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数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实际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首先,在长期以来传统教育思想和应试观念的影响下,有些教师教学思想墨守成规,教学方式也陈旧落后,依然采取传统“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而对于“问题情境”教学的方式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应用.其次,一些高中数学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情境”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水平,所设置的问题要么过于困难,导致学生难以抓住学习的重点和要点;要么过于简单,不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这类脱离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使教学脱离实际,教学的形式化严重.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策

略措施

1.创设的问题情境要具有趣味性.

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在创设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时,要使得问题情境具有趣味性.在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趣味性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专注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创设的问题情境要具有互动性

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要使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互动性,才能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比如,在高中数学中的“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可先列出相关的三角函数公式:

先让学生对“这些三角函数公式是否成立”进行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给出相关指示,让学生利用计算器、测量相关弦线和切线的长度等途径对这些公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或者让学生以特殊角为例,去找出相关的结论.然后按照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路,创设“如果特殊角满足以上公式,那么一般角是否满足呢”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一般角的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进行分析和探究,进而得出相关结论.最后,教师再利用运算变形,教导学生进行正弦、余弦三角函数和差公式的验证.再通过“我们已经证明了正弦、余弦的三角函数和差公式,那么正切、余切的三角函数是否也成立呢”这一问题,让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和探究,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这种互动式的问题情境,可以将教学知识由浅入深地串联起来,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知识和内容进行学习和探究.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结合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合理设置相关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公式创设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