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基础教学的效率

2018-12-05 08:00徐胜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讲授法塑料袋物理

徐胜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比较基础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是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得来的,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花样.在这样的现状中,怎样才能够让那些基础的教学方法得到合理的应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呢?在本文中,笔者将针对语言讲授法、直观实验法以及自主探究法这三种教学方法进行简单的讨论和分析.

一、语言讲授法——发挥语言特点,找准合适

切入点

语言讲授法,就是通过教师的讲授或者谈话来提出课题,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听讲和积极思考来获取知识.这是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方法.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运用语言讲授法的时候过分地注重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实际上,语言讲授法如果能够合理运用,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光的直线传播》这节课为例,在讲授环节里,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了一个实际问题:在流动的河水中插入一根木桩,木桩的后面有水吗?手能挡住光,而木桩不能挡住水,说明光传播与水传播特点一样吗?通过这两个问题,我引导学生提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一猜想.随后我带领学生通过激光灯的实际操作以及课件的展示来认识光的传播方式.紧接着,我又提出质疑:你相信光始终是沿直线传播的吗?根据这个质疑,我组织学生一起探讨,如果光在不均匀的糖水、盐水中传播,会是怎样的现象呢?最终,总结出光的直线传播条件,那就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二、直观实验法——合理利用实验,呈现形象

新知识

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往往会忽略实验在整体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实际上,合理地利用实验来辅助教学,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巨大的作用:首先能够从视觉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让学生集中精神去观察实验的步骤和现象;其次,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有些时候仅靠语言无法向学生进行直观地呈现,如果使用实验演示,能够帮助学生体会知识形成的过程,建立知识结构框架,直观地学习新知识.

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汽化和液化》这节课的知识时,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我在课堂上引入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实验的内容是这样的:我把滴有酒精的塑料袋(不让学生看见内有酒精)挤瘪,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让学生观察这个塑料袋在热水中有什么现象出现.随后,我又取出这个塑料袋,将其放入冷水之中,再次讓学生观察现象.经过两番观察,学生发现塑料袋在热水中鼓起,而在冷水中变瘪了.对于这种现象,学生十分好奇,我引导学生对此现象进行思考,并组织学生有序地闻一闻、看一看塑料袋里有什么,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总结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三、自主探究法——确立主体地位,调动学生

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自己愿意学,主动学,才能够收获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我们可以将探究教学法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通过学生个人的学习行为进行探究,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个部分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众所周知,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能够聆听到多种角度的解题思路,这样一来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注重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对未知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例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出各种各样的电阻线,并提出问题:我们看到,高压输电用的电线,使用的金属线又粗又直.为什么不用细导线输电呢?电炉上面的电炉丝,为什么不用粗而直的导线呢?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组的看法.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我也加入了几个小组的讨论,与学生交流思想.在同学们的合作下,大家总结出了几种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例如导线材料、导体横截面积、电流流过的路径长短等等.对于学生的猜想,只要是合理的,我都会给予肯定和表扬,帮助学生树立探究的信心.

综上所述,那些基础的教学方法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依然在运用着,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机会和体验,我们要注重对基础教学方法进行更新和完善,打造一个更精彩的物理课堂.

猜你喜欢
讲授法塑料袋物理
只因是物理
我是一个塑料袋
浅析讲授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个塑料袋
讲授法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应用研究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