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深化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措施研究

2018-12-06 16:18宋娜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新商务周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经济体制国有资产监管

文/宋娜,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战略目标。国有企业作为国有经济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需与时俱进,改变原有旧体制下的管理模式,推动和深化新时期、新政策、新思路下的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

1 未来国有企业的发展目标

经过多年的努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成效显著,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已取得巨大进展,但从全局来看,改革尚未完成,一些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亟需继续降低国有企业门槛以引进多元化投资主体,健全和深化国有企业退出机制,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下的权力制衡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并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因此新时期深化国企经济体制改革的首要环节,就是要了解国有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所要达成的目标,即国有企业除了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增长,还肩负着哪些使命。

1.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下,国有企业需要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用现代化管理模式武装自己,如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市场化经营机制等。通过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各类优越体制的融合,增强企业自身以及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以及抗风险能力。

2.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显著提高,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断优化、主导作用有效发挥,国有企业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保护资源环境、加快转型升级、履行社会责任中的引领和表率作用充分发挥。

3.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更加健全与完善。监督体系、监管制度的制定与有效执行能够促使企业管理更具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对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管理权限划分和确定调控管理方式等方面起到监督、把控、服务、促进等作用。

2 深化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需要遵循的原则

2.1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这是深化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守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在国有企业建设中,党组织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是政治核心的作用,党中央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更加合法合理、规范有序。

2.2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国有企业改革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在管理制度上坚持政企分开;在政资制度上坚持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要向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独立型的国有企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而言,是在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下成立起来的企业,要抓住高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做改革的先行者。

2.3 坚持强化监管体制的原则

完善国有企业监管制度,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外部机构的监管只能治标,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还是要将内部监管体制升级到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奖奖惩的机制上来,做到财产权和自主经营权的有力结合,进一步提升企业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

2.4 坚持高效稳步原则

国有企业体量大、业务广、人员多、枝系繁杂,“稳则进、乱则败”,稳中求胜、上下一心才是深化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思路。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驰而不息,才能为经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3 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具体措施

3.1 政府转变职能助推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经济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国家的支持与推动,实现改革有如纸上谈兵。因此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助力国企改革发展稳定也十分重要。一是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调整机构设置,推东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前置审批流程,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二是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降低国有企业税负。三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快建立健全纵横联动协同监管机制,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秩序。

3.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条件下,国有企业与时俱进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尤为重要。首先,为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流失,国有企业要明确实物边界和价值边界,政府机构要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职能,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出资者责任,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其次,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度,即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形成由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有效运转。第三,国有企业要加入市场竞争,以生产经营为主要职能,制定预算约束和财务控制机制,设定盈利目标,各级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工按经营业绩和劳动贡献获取收益。第四,调整组织架构,在研发、生产、流通、人力、财务、销售等环节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3.3 实现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

负债率过高、利息支出多、财务成本大,是许多国有企业亏损上升、经济效益下降的重要原因。要使国有企业摆脱困境,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国有企业高负债问题。通过产(股)权转让、增资扩股、资产重组等方式,实现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是解决国有企业负债过高问题的好办法。同时,对于一般竞争性行业应适当减持国有股;对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向二级市场配售、协议转让等办法,减持国有股;对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可将部分国有产权转让给国内法人、自然人和外商,或者在企业扩股、新增投资和新上项目时,广泛吸纳非国有资本入股,达到减持国有股的目的;对于国有经济没有优势的领域,国有资本应逐步退出。

猜你喜欢
经济体制国有资产监管
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经济稳健发展
数字监管 既能“看病”也能“开方”
新医改下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途径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内部控制视角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探讨
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探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光辉历程
试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八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