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政、企、金、研、民整合研究

2018-12-06 20:02
金融经济 2018年16期
关键词:非政府一带一带一路

一、引言

创建“一带一路”,目的在于亚欧非大陆及其沿海国家能够加强贸易交流,建立和加强沿线各个国家之间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大范围、立体层次、综合性的互联网络,实现国家多方面在自主、平衡的基础上长久发展。“一带一路”这一互利互惠的项目将促进参与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探索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需求,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文化交流和相互学习各国人民的传统文化,让各国人民互相交流彼此了解,彼此互相信任互相尊敬,共同分享和平、友好和富裕的生活。

“一带一路”是未来中国西部大开发,实施西部开放战略的升级。中国西部具有较大的对外开放潜力,而扩大开放经济的广度和深度的方向也在西方。在过去的15年里西部实施了大开发,取得了目前为止无可比拟的成就。将来西部地区继续实施大开发,仍然需要以对外开放为依托,进一步扩大西部的开放程度,把中国西部和中亚、南亚、西亚贸易和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实现东西方平衡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

二、“一带一路”发展成果

“一带一路”作为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发展倡议,将为世界带来无限商机,促进全球经济共同发展,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积极响应和广泛共识。政治家、许多外国媒体和研究机构纷纷报道,对“一带一路”发展理念的认同和高度评价。截止到2016年底,超过100个国家表达了赞同“一带一路”倡议并积极支持和参与的意愿,与3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46份“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内容包括投资、文化、贸易、科技、金融、社会、民生等领域的合作。

海外投资不断增加,合作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国总投资约四千多亿元,签订新合同,合同金额超过1万份,总额超过2万亿元。与互连的基础设施和国际合作能力的“双核心”,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如老铁路、瓜达尔港、中俄和中亚油气管线已经启动,沿线和30多个国家开展了国际合作能力的机制,和50多个外国工业园区的建设进展顺利。中白工业园区、泰华罗永工业园区等多家海外产业园区发展迅速。

三、“一带一路”推进现状

目前摆在“一带一路”建设面前有两大问题,一是地方企业到沿途国家投资后,会遇到政治不稳定风险、经济风险和活动本身、文化差异和认知问题等等多种难题;二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内在困难”。区域产业链的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国际资本,而不是中国的“单打独斗”。

“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受外部因素影响,中国国内有关各方的合作也是影响着“一带一路”建设重要因素。我国的许多企业到外国投资经营工厂兴办企业,也有投资各种工程项目的建设,由于对这个项目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文化、宗教信仰和法律制度的了解不够全面深刻。造成该工程缺乏政府的指导,参与各方合作不够融洽,互相各自为政,更严重的是为了一己私利破坏行业规则;企业投资缺乏理性过于盲目,只是发现某个项目盈利机会大,就会匆忙投资于某行业或地区,很多企业都这样做的结果是,由于投资过于集中造成饱和甚至过剩,致使企业投资失败;对于出国投资办厂的企业,在信息传递不及时,宣传力度小的情况下,显得身单力薄,孤立无援缺乏相关组织或团体的支持,以经济利益为先,对当地政策和战略了解不透彻,理解不深刻,因此陷入“孤军奋战”的局面。

四、发挥整合优势,促进“一带一路”建设

(一)政府引导

“一带一路”提倡促进企业走出国门参与海外投资和建设项目,尽管从企业经营方面看到哪里投资是市场行为,然而根据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状况和自身经济发展阶段,很多实际问题需要政府部门给予适当的激励政策、行业指导、系统安全保障、法律援助和提供适合发展环境。因此,这些激励措施和保护措施不仅可以减少企业投资的外部风险,而且有效地引导了海外投资的流向。对于投资规模较大的项目,特别是难以产生短期经济效益但具有长期和长远利益的项目,政府部门不仅要发挥协调作用,还要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企业支持。

政府要开展理论研究和指导,引领“一带一路”发展,让企业“走出去”指明路线;研究提出国家长期战略规划的互联发展战略;加强政府间合作,加快我国政府参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全面把握中国和周围的国家之间危机的现状和基本趋势,建立和完善中国的海外投资法律体系,加强政府与投资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间合作关系,充分发挥“政策沟通”的作用,为企业建立良好的对外投资环境。

(二)企业主体

企业是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主体,是项目建设落实的重要执行者,是“一带一路”具体实践的执行者。目前,中国有3万多家海外企业,遍布在1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6个经济贸易合作区。在政府的引导下,企业要提高自身的学习和适应能力,加强政府、行业协会、中介的政策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提高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最终提高“走出去”的绩效。

首先,在政府的指导下,我们应该对我国的主导企业进行评估和澄清。在行业协会的指导下,我们应该让“走出去”的企业和项目发挥战略作用,避免过度集中带来的恶性竞争。其次,研究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帮助了解沿线国家最有需求的项目行业是什么,制定最实用的项目列表,发现双方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双赢切入点。第三,企业要与金融机构合作,搞好金融工作,提高基础设施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避免“一锤”项目。企业还需要与非政府组织共同努力,以“一线”建设项目的优势,促进“双方人民的共同愿望”的实现。通过项目建设人员交流,加深相互了解和文化交流,使当地人民在收获项目益处的同时获得一种文化认同感,为我国企业树立国际知名度打下坚实基础。

(三)金融支持

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应做顶层设计、规化科学的金融发展路径,推动金融创新的体制机制,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需求;海外投资是金融资本与工业资本投资相结合的产物,投资在哪里,银行应该在哪里设立,应该增加“一带一路”范围内的金融机构,完善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功能,对企业的金融需求动态实时了解,为企业的融资提供建议和政策咨询。

在亚洲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的基础上,推进中欧金融合作,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金融体系整体效率。构建跨区域多元化金融市场体系,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市场框架。一方面,加大金融工作的发展力度,另一方面加强“一带一路”区域金融市场合作。随着中国“一带一路”的扩大,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推动人民币货币互换网络,使人民币早日实现国际化。

(四)研究机构决策支持

作为制度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的重要组织,起到把“一带一路”政策和学术研究向普通大众传播的宣传作用,同时也发挥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惠互利的桥梁作用。因此,要实现“一带一路”政策的传播,与人民的联系,需要充分发挥专业研究机构力量、理论知识沟通能力和实践经验,同时还有对政府和公众产生影响力。

研究机构应与全国智库合作,共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发挥政府决策的作用,形成智库与政府之间的良性循环。以问题为指导,我们应该结合已经实施或将要实施的国际项目,结合企业的需要,研究更具体的问题,为企业“走出去”发展指出方向。结合民间组织,举办“一带一路”国际会议、国际论坛、国际学术交流、国际合作项目,通过各种媒体,介绍研究成果,帮助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了解政府政策,缩小国家意识之间的差距。

(五)民间组织夯实基础

“一带一路”的实现不仅需要国家和政府层面的合作,也需要社会和非官方层面的公民积极努力。民间力量是丝绸之路崛起的力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在制定行业规范、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承担政府职能转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民间社会组织将在政府不能采取直接措施的领域,起到重要政策载体和协调中心的作用。当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矛盾和纠纷时,民间组织代表国家出席参与,为解决问题提供一定的空间,而不是直接得到政府的支持。

积极推动非政府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我国和周边国家非政府组织在扩大舆论、科学决策、项目环境评估、国际项目协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扩大与周边国家非政府组织的交流。支持我们的非政府组织在邻国发展他们的关系网络。从国家战略层面出发,以“一带一路”为出发点,实施了“走出去”的非政府组织项目。增加对周边国家非政府组织的援助。设立专项资金,增加对周边国家非政府组织的援助,帮助他们建立国家会员网络、信息基础设施、教育培训设施等,帮助他们定期在中国学习和交流。委托一个非政府组织来评估或管理一个项目。评估和评价的具体项目,都以公开招标或直接形式进行,项目委托给我国非政府组织或国家相关项目负责具体实施,鼓励外国非政府组织合作来提高非政府组织参与“一带一路”的热情。

五、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的又一重大举措,是我们国家提出的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引领南亚、东亚、中亚、东欧、北非以及全世界经济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不仅要求政府进行高层设计,同时企业完善自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强与金融支持、科研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为实现金融、科研机构、非政府组织的融资、融智、融心,互助互帮,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三种利益驱动的经济共同体创造了利益共同体和共同体的命运。

猜你喜欢
非政府一带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研究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论非政府组织在灾后重建中的功能与培育
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初探
论民主党派在推进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优势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