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国外研究动态综述

2018-12-06 20:02
金融经济 2018年16期
关键词:生产率产品质量贸易

一、引言

习近平在“十九大”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必须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并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突出“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质量强国”提供有力支撑,以“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在此背景下,牢牢抓住创新驱动这一战略实现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加快培育以质量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早日实现贸易强国梦。

在国际间经济学研究中,产品质量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范畴。一个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之一为产品的质量,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水平不仅会受产品的质量影响,而且还会通过各种的机制使国家产业升级和出口竞争力提升。有利于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贸易进步,提高企业生产率等。甚至会影响一国贸易方向。因此怎样较精准测算出产品的质量是近年来各国经济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因此,探讨国外对创新驱动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国外理论研究动态

出口产品质量的测度方法及影响效应分析成为国外对于创新驱动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研究的重要关注点。在出口产品的质量升级影响因素的研究方面,以往文献对政府政策干预和贸易开放的影响效应关注较多,得出了一些有应用价值的结论。国外文献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估计方法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已尝试突破单纯用价格衡量质量的局限性,并取得初步的成果,但由于质量测度是该领域的研究难点,被广泛接受的科学测算方法仍有待进一步探索。总之,国外一些文献在创新怎样驱动出口产品质量升级、通过何种路径实现、需要什么样的机制支撑诸多方面的研究已取得初步的成果,因此可以为我国深入开展有关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经验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一)出口质量的经济效应分析

Robert和Romalis(2012)在一个扩展的垄断竞争框架中构建了一个质量与价格的关系模型,在这个框架中,企业除了选择价格外,还同时选择质量,并允许各国对质量有非同调的需求,使用1984-2008年期间大约200个国家的详细双边贸易数据进行估计,发现国际贸易商品的单位价格受到质量的严重影响[1]。

Crozet等(2007)使用法国葡萄酒的出口与生产者评级相匹配的数据对质量差异影响出口产品异构的效应进行考察的结果表明,高品质的生产者出口到更多的市场,收取较高的价格,并在每个市场销售更多[2]。

Hallak(2013)建立了一个具有企业异质性的国际贸易模型。该模型包含了两个维度,一是“过程生产率”,源于生产率的标准概念;二是“产品生产率”,定义为公司开发高质量产品的能力。他们使用印度、美国、智利和哥伦比亚的制造企业机构的相关数据,对基于企业异质性的出口产品质量及影响效应进行了系统测算,测算结果对该模型的理论假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出口商提高产品质量,会获取更高的市场价格,需要支付更高的投入成本和更高的工资,并更加密集地使用资本[3]。

Hummels和Klenow(2005)使用110个出口商和59个进口商对5000个产品类别的出口数据对大国交易的货物类别与数量进行考察的结果发现,在较大经济体的较大出口中,巨额保证金占三分之二,在较大经济体的较大进口中保证金占三分之一,较富裕的国家以较高的价格出口更多的商品。这些估计还表明,商品质量的差异可能是约25%国家人均实际收入差异的直接原因[4]。

从Krugman(1979)的开创性工作以来,在贸易和增长模式中产品多样性发挥了核心作用。尽管普遍使用了爱的多样性模式,但没有系统地研究新品种的进口如何促进美国的国家福利收益。Christian和David(2006)使用相关细分的数据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过去30年(1972-2001年),从美国进口产品品种的数量增加了四倍,这一增长是贸易收益的重要来源[5]。

Eric(2008)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贸易扩张与工资不平等加剧之间联系的新模式,并探讨了这一模式在新组建的墨西哥制造企业委员会中的因果影响。在同异质企业和质量差别化的理论环境中,外贸企业生产的出口产品质量好于国内市场,以便吸引较富裕的发达国家消费者。生产高品质的产品需要支付给白领和蓝领的高工资,尤其是对白领的雇员。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生产商出口的刺激,会在各行业内产生不同的质量升级,因为生产率较高的公司增加高质量产品的份额,增加出口,而生产率较低的公司仍然集中在国内市场。这个过程增加了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的工资不平等。利用1994年墨西哥的行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证实了上述理论假设[6]。

Bin Xu (2010)针对以往文献称中国商品出口复杂度具有 “特殊”性的结论,发现其原因在于两个度量偏差,一是在衡量产品的复杂程度时,没有充分考虑产品质量,这就造成了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复杂程度的高估;二是中国的平均收入一直被用来衡量中国的出口能力,这导致了对中国出口尖端产品能力的低估。在纠正了这两种衡量偏差之后,中国在出口复杂性的跨国比较中似乎就不再是例外了[7]。

(二)出口质量的影响因素

Barbara和Spencer(2002)研究了战略性贸易政策对纵向差异的出口行业质量改进的激励效应。在两个生产国的最优政策是不对称前提下。低质量国家对投资进行补贴,在竞争中促进了出口质量提高,而高质量国家则征收税收,却降低了已经高质量出口产品的质量[8]。

Hallak(2006)为了对各部门层面的双边贸易流量进行预测,他开发了一个经验框架,利用了1995年60个国家间双边贸易的横截面数据。实证结果证明:产品的质量对全球双边贸易格局具有决定性影响,人均收入的高低与需求质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富裕国家倾向于从生产和出口并进口高质量产品[9]。

Kugler和Verhoogen(2008)开发了一个研究横向和纵向差异化产品贸易的框架。研究不同收入和不同口味的消费者购买同质商品,并对不同的产品进行质量和品种的离散选择,结果表明,优惠的分配产生了嵌套的逻辑上的需求结构,因此购买高质量产品的消费者的比例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该模式有助于解释富裕国家生产出口高质量产品的原因。它为研究贸易和贸易政策对经济中不同收入群体的福利影响提供了一个容易处理的工具[10]。

Moraga-González和Viaene(2003)运用贸易和垂直产品差异的双寡头模型对转型经济体的贸易政策和质量导向的关系进行了估计。 研究表明,贸易自由化的发生率对转型经济中的企业是否是低质量或高质量的生产者很敏感;关税和补贴都会增加价格竞争,而前者提取外国租金后者会导致质量升级;在成本不对称程度较低的情况下,政府有理由承诺实行社会最优政策,以引导国内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11]。

Amiti和Khandelwal(2013)使用高度分门别类的数据,涵盖了从56个国家向美国出口的10000种产品,使用了一种新的方法来衡量质量。研究发现,各国的进口关税影响了它们提升产品质量的速度,较低的关税与接近世界质量前沿的产品的质量升级有关,而较低的关税则不利于远离边境的产品的质量升级[12]。

三、国外实证研究动态

(一)出口产品质量的测度方法

Hallak和Schott(2009)把质量定义为能够增加消费者认知度的有形或者是无形的属性,认为除了出口产品质量可以影响价格,其他的因素(非质量的因素)也会影响价格。因此在原有基础上,一国出口产品的价格被他们区分为受到质量因素和非质量因素影响的非纯净价格与纯净价格,并构建了测度出口产品非纯净价格指数、纯净价格指数和质量指数三种计量模型,并利用了1989年到2003年间美国进口产品数据,对世界其他国家出口美国的产品质量进行了测算和分析,最终发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出口产品的质量差距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缩小[13]。

Hummels和Klenow(2005)、Amington(IMF Stulf Papers,1969)以及Krugman(1979.1980.1981)开创了基于集约边际的质量测度方法。他们的主要思想:可能是基于三种模式导致大经济体比小经济体的出口更多,出口更高质量的产品(Quality).969)和Acenmgl和Ventura(2002)解释了富国(或者高生产率国家)的集约边际效应理论。Amnington(1969)的模型中说明了集约边同将导致更低的价格。Acrmoglu和Verntura(2002)在Amnington(1969)的模型中增加了新的因素即内生因素(资本积累和品种数量),该模型认为,导致更低价格是因为富国(或者高生产率国家)具有更高产出水平(给定产品品种)。Knugman(1979.1980.1981)解决了Anmingon(1960)和Acrmoglu和Verntura(2002)没能解释的问题,即在现实中有些富国(或者高生产率国家)为什么能在在给定产品品种的情况下做到出口量大并且价格高。该模型基本思想是:在富国更加倾向于出口高质量产品情况下,高出口数量与高产品价格有可能并存。质量作为一种需求转移机制,消费者在给定(进口) 价格条件下会更加的青睐高质量(进口) 产品。[14]

“质量-调整”价格的估算方法认为,产品质量的高低与生产率的高低都影响产品的价格。该估算方法来源于Khandelwal(2012);Feenstra和Romalis(2012)[15]的思想,假设:第一,产品质量来自于需求方的因素,不考虑质量选择的问題;第二,改进质量将提高消费者的需求而不会提高价格;第三,不变替代弹性系数,从而忽视基于涨价的潜在价格变化。基于“质量-调整”价格估算方法没有考虑产品内(HS某一类别内)质量变化(有别于Boorstein和Feenstra,1991Harriemn和Barrows.2009)

近些年来,很多的学者发现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出口复杂程度都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也就是说,这些国家出口复杂程度的水平远远超越了与之相应的人均收入水平,许多学者从加工贸易,FDI等角度作出了解释(Amit 和Freu nd,2008;Roadik,2006;Ferantin,2007;Yan 和Gamgnes,2008;XuBi 2010;Wang和Wei,2010)。另外有些学者认为出口复杂程度的指标本身就有缺陷,也就是说衡量出口的复杂程度的主要指标和没有体现产业内产品的质量差异因素(Scholt,2004.2008 XuBin,2010) 基于该思想Xu Bin(2011)提出了基于相对价格的产品质量估计方法。

Hallak和K.Schott (2011) 提出的基于纯净价格指数估计方法其优点在于:第一,不纯净的价格指数必然受到拉斯贝尔-派许价格指数的约束,由此可以去除一部分异常价格的数据。第二,由于价格在所给的条件下,出口的产品质量越高,那么市场份额也就越大。第三,有效的解决了内生性的问题。对于数据要求比较高是这种方法的缺点,也就是说需要使用到各国GDP,各国真实汇率、贸易成本(关税率) 、双边贸易净额等数据。Khadewalet(2012) 提出的基于“质量调整”价格估计方法的优点在于其对数据的要求比较低。由于该方程无法进行跨产业的比较,并且忽视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Hmmels和Klenow (2005) 和Feensm (1994) 关于基于集约边际精确价格指数估计方法的优点在于更加的接近其出口产品质量理论模型的描述(Flam和Helpe an1987;Falvey和Kierzkowski.1987),但由于仍然难以剔除价格中除质量以外其他干扰因素,XuBin(2011)提出的基于相对价格的估十方法是被广泛采用的方法,他的优点在于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对其数据要求较低,但同样还是无法剔除在价格中的非质量因素。[16]

(二)贸易竞争与创新的关系

Aghion等(2005)利用英国公司在美国的专利活动的数据,研究了产品市场竞争与创新的关系,结果表明,一方面市场竞争可以增加创新带来的增量利润;另一方面,竞争也可以减少对落后者的创新激励。并且发现四个关键的预测:首先,产品市场竞争与创新的关系是一个倒U型的关系;第二,企业间技术瓶颈的均衡度应随PMC的降低而减小;第三,一个行业的平均“瓶颈”长度越高,倒U关系就越陡峭。第四,如果企业面临更高的债务压力,尤其是在PMC较低的水平,它们可能会有更多的创新[17]。

Glass和Wu(2006)的研究发现,北方公司的创新,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可能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将成熟的产品生产转移到南方公司。南方公司可能模仿跨国公司的产品,模仿可以提高国外直接投资以及提高和创新产品的质量,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则可以减少模仿,促使南方公司从模仿改进现有产品转向开发新产品[18]。

Draca和Reenen(2011)开发了一个简单的“捆绑因素”的创新模式,使用一个12个欧洲国家超过50万家公司的相关数据,考察了中国进口竞争对专利、信息技术、研发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的进口竞争有两个影响:一是导致研发、专利、IT和TFP在公司内部的增加;二是在公司之间将就业重新分配给更创新和技术先进的公司。在2000年至2007年期间,这两个影响效应大致相同,似乎占欧洲技术升级的15%左右。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进口竞争对创新没有影响[19]。

Haruyama和Zhao(2008)探讨了贸易自由化对异质企业研发、生产率水平和生产率增长率的影响,他们假定,技术进步采取的形式是产品的持续质量改进,企业的进入和退出是由贸易产品的创造性破坏决定的。在这一框架下,他们证明了较低的运输成本或出口沉没成本可以明确地将资源从非出口行业重新分配到研发和出口行业。这意味着贸易自由化提高了制造业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的速度[20]。

四、研究趋势

随着各行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大,在原来的基础上,企业除了选择价格外,还同时开始注重质量。国外学者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估计方法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已尝试突破单纯用价格衡量质量的局限性,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由于质量测度还是该领域的研究难点、被广泛接受的科学测算方法仍有待进一步探索,随着国外学者的研究发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可以减少模仿,促使企业从模仿改进现有产品转向开发新的产品。目前对于创新怎样驱动出口产品质量升级、通过何种路径实现和需要什么样的机制支撑,国外的许多文献在上述诸方面已取得了初步的研究进展,为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实证研究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对于如何实现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这一问题,以往文献探讨了影响质量升级的因素,但在考虑出口产品质量与在世界前沿水平的差距因素影响下,开放对产品质量的效应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但对于创新与出口质量,已有文献认为国家之间为了创新和模仿的周期往复循环,从而使得其获得市场份额,促进了出口规模的扩大和出口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

猜你喜欢
生产率产品质量贸易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本质与拓展
国外技术授权、研发创新与企业生产率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望闻问切”在产品质量鉴定工作中的应用
贸易统计
关于机床生产率设计的探讨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