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房PICC相关血流感染控制研究

2018-12-06 08:14张梅刘金红
当代医学 2018年32期
关键词:病房血流导管

张梅,刘金红

(1.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山东 东营 257335;2.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山东 东营 257335)

PICC置管在重症新生儿的治疗中极为普遍,由于新生儿年龄较小,机体脏器、组织功能尚不完全,免疫功能低下,在PICC置管后极易发生血流感染,血流感染不仅降低了治疗效果,而且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极易引发各种护患纠纷,故对于新生儿PICC置管血流感染的控制措施成为当前广大临床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内容[1-2]。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本文为了分析新生儿病房PICC相关血流感染控制情况,特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重症新生儿85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重症新生儿85例,其中女34例,男51例,年龄1~25 d,平均年龄(13.2±9.1)d,体质量1 432 g~2 862 g,平均体质量(2 147.6±219.7)g。研究前所有家属/监护人均知情本研究,且已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PICC置管方法:对新生儿进行PICC置管之前,必须先对操作间用空气净化机进行消毒,采用1.9Fr单腔硅胶导管(美国BD公司),测量患儿的双臂围,对所需要的导管长度进行预估,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导管在静脉进行穿刺,沿着导管入鞘,将PICC导管送入到静脉中,无菌敷贴覆盖,置管后进行X线片拍摄,确保患者导管尖端的位置正确。

1.2.2 调查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PICC导管培养、拔管时间、导管留置时间、穿刺后并发症、出生时的体质量、出生天数、胎龄、性别、姓名等,在相关参考文献的分析下,总结新生儿PICC置管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例如胎盘早剥、分娩时孕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脐静脉置管、5 min Apgar评分在7分以下的(含7分)、羊水粪染情况、出生体质量等[3-4]。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24.0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产科情况对产科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可知,胎盘早剥为血流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单因素分析胎儿情况对胎儿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可知,5 min Apgar评分在7分以下的(含7分)、呼吸窘迫综合征、气管插管、胎龄、出生体质量为血流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见表2。

2.3 多因素分析新生儿病房PICC相关血流感染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5 min Apgar评分在7分以下的(含7分)为新生儿病房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表1 单因素分析产科情况Table 1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Obstetrics

表2 单因素分析胎儿情况Table 2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fetal condition

表3 多因素分析新生儿病房PICC相关血流感染情况Table 3 more than 3Analysis of PICC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neonatal ward

3 讨论

有本文研究结果知,新生儿病房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5 min Apgar评分在7分以下的(含7分),差异有具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合自身经验对新生儿病房PICC置管期间控制血流感染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措施:①严格规范PICC置管操作:穿刺部位一般选择较直、较粗的静脉,可提高穿刺的成功率;选择在贵要静脉上,因为贵要静脉的管径较粗,静脉瓣较少,相对更直,其次选择头静脉或者正中静脉[5-6]。PICC置管时,要把握置管时机,提高操作准确性,对套管针以及导管进行详细的检查,确定其是否完好,导管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导管的长度,一切操作均在无菌原则下进行,避免出现感染[7-8]。进针、推注等操作护理人员要严格的遵循相关原则,将封管液注入导管腔中,长期置管的患者,应予以溶栓治疗,可选用低分子肝素钠,提高导管的通畅性;尽可能的保证一次性置管成功,及时对辅料进行更换,保证辅料干燥、清洁,进而降低感染的概率[9]。置管之后加强对患者血常规、神志以及体温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如有异常,要及时告知主治医师,进行对症处理;置管期间,对于极低体质量的患儿,应加强营养供给,保证新生儿的正常发育。②掌握置管时间:医护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操作技巧,严格掌握置管时间以及换管时间,对于发现早期感染的患儿,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加强对患儿全身营养状况的观察,避免频繁反复的更换导管[10]。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临床中对于感染患者,均要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在抗菌药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临床医师必须严格遵循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为此临床医师应不断加强对抗菌药物适应证、适用范围、禁忌证等方面的了解,保证抗菌药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新生儿病房PICC导管期间,临床医师应加强对上述相关危险因素的重视,尤其是独立危险因素,及早的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降低血流感染率,保证PICC置管安全,为患儿的生命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

猜你喜欢
病房血流导管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更正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研究进展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破裂性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3例
CCU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