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分析

2018-12-06 08:14张凤秋张惠刘莽
当代医学 2018年32期
关键词:氧分压二聚体阻塞性

张凤秋,张惠,刘莽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康达医院呼吸内科,江苏 宿迁 2237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肺部疾病,高发人群主要在老年群体,该疾病的主要特点在于反复性以及病程延迁,较大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症状为呼吸不畅,咳痰,呈气道高反应性[1]。由于气流受限为不完全可逆,并且呈进行性发展,因此能够对该疾病实施预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累及器官主要是肺部,但也会累及其他器官,该症状属于临床常见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显著增加社会负担,已经成为全球主要致死病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可以看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经成为疾病经济负担的主要病症[2]。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现将此次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6月1日~2018年3月31日收治的6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观察组)和同期来我院体检的6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观察组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56~87岁,平均年龄(71.8±6.9)岁;对照组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55~86岁,平均年龄(70.3±5.7)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此次研究。

1.2 方法 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之后于病情缓解期复查血清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

1.3 血气分析 在患者入院当天抽取桡动脉血实施血气分析,部分患者在吸氧条件下实施。使用GEM400血气分析仪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患者数据资料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两组人员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在实施治疗干预前后能够看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在对两组人员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对比分析之后能够看出,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Table 1 plasma levels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D-two dimer in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2.2 分析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血氧分压以及动脉血氧分压之间的关系 在经过分析研究之后能够看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具有相关性,其中D-二聚体水平与血氧分压呈负相关关系,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呈正相关关系,见表2。

表2 分析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血氧分压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关系Table 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two dimer level and blood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and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nalyzed.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炎性反应主要表现在肺血管,肺实质和气道等,并且牵扯到较多炎症介质和炎症细胞。按照近些年研究报道能够看出,血清C-反应蛋白能够有效阻止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发生发展,所以分析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疾病危重程度具有显著意义,能够有效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价值显著[5]。由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会受到二氧化碳潴留,缺氧以及感染等因素影响,造成凝血功能障碍,大量研究表明血压凝血状态异常与血栓形成会造成肺部动脉高压,加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化发展[6]。

按照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在治疗前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相比于对照组以及治疗干预后来说都比较高。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能够准确反映出炎性组织损伤程度,还能够对治疗反应等进行评价。C-反应蛋白主要是由肝细胞合成,如果机体处于急性心肌梗死,炎症,感染和创伤时,C-反应蛋白的改变会显著高于体温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在感染后两个小时内就会出现升高趋势,在48小时达到峰值,其半衰期小于24 h[7]。如果患者机体处于急性感染状态下,C-反应蛋白能够吸附结合在病原体表面,开启机体免疫吞噬作用,除此之外还能够诱导产生补体参与机体免疫,杀死病原体,在该种状态下血液内C-反应蛋白迅速增长,参与机体应激,在控制感染之后,会迅速降低C-反应蛋白。因此C-反应蛋白能够对组织损伤,感染以及坏死等多种刺激因素迅速发生反应,如果患者存在炎症,则会在短时间内出现炎症发展情况,如果炎症长时间存在将会持续升高C-反应蛋白,在消除炎症反应之后会恢复正常,并且抗炎药物、激素以及免疫抑制等不会对其造成影响,因此可以作为临床效果观察和急性炎性组织损伤程度的重要评估指标[8]。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和特异降解产物,血液当中的D-二聚体出现会显示人体内形成和溶解纤维蛋白,属于特异性反映体内继发性纤溶亢进和高凝状态的显著标志。D-二聚体水平不仅能够反映出凝血酶生成,还能够反应纤溶酶活性。此次研究通过多元线性分析,验证了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危重程度之间存在关联性,患者体内D-二聚体水平越高,疾病危重程度越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由于长时间处于慢性缺氧状态,会显著增多代偿性红细胞,并且导致红细胞能量代谢发生紊乱,降低顺应性,增强红细胞聚集能力和血黏度。按照有关研究资料显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当中,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值,并且病情越重,D-二聚体水平就越高[9]。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够是由于以下方面:①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持续性缺氧造成内皮受损,增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分泌情况,进一步增加纤溶酶生成;②由于经过多种炎症介质作用,增加释放纤维蛋白原,聚合细胞以及肝脏合成等,并且参与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害等,对血小板聚集和粘附造成刺激影响[10-11]。

根据此次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实施治疗干预前后能够看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在对两组人员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对比分析之后能够看出,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当中,其D-二聚体水平与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具有相关性,其中D-二聚体水平与血氧分压呈负相关关系,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呈正相关关系。由此可以看出,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增高存在密切相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液中D-二聚体含量异常增加会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并且形成肺小动脉血栓,使病情持续恶化,在此期间高碳酸血症和缺氧会促进病情的发生和发展。

综上所述,联合分析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能够判断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及时进行解痉、缺氧纠正以及抗凝治疗等,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猜你喜欢
氧分压二聚体阻塞性
静脉血中氧分压的调节
基于《TiO2基阻变存储器件性能》的教学实践探索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4例观察
D-二聚体检测参考区间的验证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