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海上丝绸之路

2018-12-06 07:43庄萍萍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19期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

庄萍萍

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使人们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关注度回升,而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心城市也被广大民众所注视。祈风石刻作为闽南文化的交流名片,彰显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昌盛与繁华。文章以福建泉州南安地区的九日山为对象,探析海上丝绸之路,领略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文化魅力与文化底蕴。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闽南文化;九日山;祈风石刻

1 福建南安九日山简介

九日山是福建南安境内知名的旅游胜地,是闽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远近闻名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九日山名字的起源与早期中原移民也有一定的关系。根据《南安县治》的记载,中原移民为了疏解思念家乡之情,便相约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登高望远,遥望故乡。久而久之,这座山就被冠以“九日山”之稱。九日山位于泉州西北处,离泉州市区仅7千米。在古代,九日山隶属南安丰州,而丰州又隶属东安县管辖,下属管辖区域还包括现在的莆田、泉州、厦门等地,因而丰州在一段时间内曾是闽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九日山地理条件的优越性还体现在其水路、陆路都十分发达、便利。同时九日山周边的物资也极其丰富,如德化陶瓷、安溪茶叶以及最知名的泉州丝绸,这些都凸显了九日山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经济与物资深厚底蕴。九日山凭借一句“山中无石不刻字”而广为人知,实际上九日山中的石刻内容就是记载着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资料,极富历史意义。早在咸通八年(867),九日山就建立了祀奉用的“九日山海神”“闽海第一代保护神”。宋代起,来往船舶都会在当地太守或是舶司官员的率领下,举行声势浩大的祈风祭海活动,成熟的海事活动彰显了当地航海事业的高度发展。

2 九日山与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见证了福建的过去。九日山地处福建文明古都——丰州,九日山的祈风文化不仅仅是丰州的文化名片,更是整个闽南地区的文化招牌,极大地丰富了闽南文化的内涵。泉州是目前闽南文化保存较为完整的区域之一,现存的文物与古迹彰显了古时这片土地的繁荣昌盛,见证了该地区与他国的友好往来,无愧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美誉。闽南文化除了海洋文化之外,另一显著文化为宗教文化。泉州的包容性极强,是远近闻名的宗教荟萃之地,还被冠以“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美称。强大的包容性与高度自由的国际贸易往来奠定了这片土地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泉州在古代是南安郡古城——丰州。丰州作为闽南地区治化最先的区域,自然道教与佛教传入肯定早于其他区域,同时当时民间也拥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这些因素综合导致丰州的治化水平已达到较高水平。南安佛教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西晋,延福寺就是闽南佛教的开山古刹。同时印度高僧的到来,并在此地诵经弘法,更为这片土地增添宗教色彩。宋文祐年间,泉州成立了舶司,掌管着祈风典礼的一切事宜,同时也留下了许多摩崖石刻,这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文物。闽南地区的海神文化也由来已久,且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神明,如妈祖、观音、福佑帝君等,都是可以共同祭拜与信奉的,无一不体现着闽南文化极大的包容性与开放性。

3 九日山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依据分析

3.1 港口条件与物资基础

九日山下的金鸡港古称梁安港,是闽南航海条件最为优越的港口之一,也是历史学家公认的福建地区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良好的海域条件为海上贸易往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金鸡港甚至被冠以“物资集散地”的称谓,海上贸易的频繁可见一斑。南朝印度高僧拘那罗陀远渡中国梁安,在延福寺内翻译《金刚经》,在回程时乘坐的是泉州制造的大木帆船。和尚台遗址的相关发现,让我们能了解到九日山当时的交通工具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现存的九日山上的翻经石遗址是极其珍贵的海交史料,同时也彰显了九日山航海活动的成熟。德国法兰克图书馆收藏的荷兰写实派画家对丰州码头描绘的画卷,山水、船帆、古城、高塔无一不彰显丰州古城的繁荣与昌盛,金溪水域不动声色地孕育着这片肥沃的土地。九日山周边环境地产丰富,如德化瓷器、安溪茶叶、泉州丝绸、竹编等,丰富的物质资源带动着贸易的往来。晋江水顺流而下,为这些丰厚的物资创造了运输条件,贸易来往日益趋向成熟。

3.2 闽南海神庙宇

闽南地区第一代海神庙宇,如海神通远王的庙宇昭惠庙就坐落在九日山下。在古代,由于生产力落后且科学观念尚未成熟,便有“天有不测风云”这一古谚语。为了避免自然灾害对生产造成巨大影响,人们就只能把美好愿景寄托于神灵,祈求风调雨顺、海舶顺风、海事昌运平安。南安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每年会有两次风向的变化。在每年农历的四月到六月,东南风阵阵;八月到十二月,东北风来袭。这意味着航海行动的返航只能在四月到六月期间,而出海也只能在八月至十二月之间。因此,为了保证海上丝绸之路的通畅无阻,渔民们都会谨遵大自然的规律。除此之外,提举市舶司等官员还会组织祈风活动,官员们大声宣读着祈风祝文,并向福佑帝君施行跪拜大礼,丰州子民以及外来商人神色庄重,共同关注着这声势浩大的祈风仪式。当地人民内心满是祈福,外籍舶商内心则充满好奇与兴奋,不同宗族之间其乐融融、亲密无间。民间相传,北宋时期泉州府衙押送贡品走海路时屡遭风浪,多次得到九日山海神的庇佑才化险为夷。普通渔民出海只有得到九日山海神的应允才可相安无事,因此,南安海民从古至今认为正是每年的祈风盛典的举行才让多年的航海活动在海神的庇护下得以相安无事。

3.3 祈风石刻

祈风石刻是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古代昌盛的航海活动的物证。祈风典礼始于宋元时期,是官方组织的声势浩大且一年两次的超级盛典,祈风仪式就在闽南最早的海王庙宇昭惠庙中举行。祈风典礼完成后在延福寺内还设有宴席,官员们在觥筹交错、其乐融融之后再乘兴登上九日山,将典礼过程的内容镌刻在山崖壁间。南安九日山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山中无石不刻字。”确实如此,九日山上的石刻记载了古代海外交通与贸易以及外交等事件,是不可磨灭的贸易往来事实,也是证明南安九日山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有力史实证据,是不可多得且保存完整的事物资料,极具历史科考价值。九日山上宋代的十方祈风石刻详细地记载了十一次海上交易祈风盛典的时间、地点、任务、内容以及结果,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说它为最早的新闻报道也绝不夸张。九日山东面的巨岩南壁摩崖上记载:咸淳丙寅,南至后十日,祷风北山。这是宋代能够发现的时间最晚的祈风石刻,从此之后,再无相关记载,我们也可以得知,宋代祈风典礼就此终止。

4 结语

祈风仪式是九日山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传统风俗,彰显了九日山丰厚的文化底蕴。九日山下虽已无当年盛况,但屹立在九日上的祈风石刻,正不动声色地承载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盛况。以九日山为代表的闽南文化彰显了这条古丝绸之路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功绩。而现今举办的“弘扬海丝文化,再现祈风盛典”的主题活动更是贯通古今,将海丝之路的辉煌重现人们眼前。

参考文献

[1]吴文良.泉州九日山摩崖石刻[J].文物,1962(11):33-47.

[2]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九日山[J].中国老区建设,2011(6):66.

[3]贾琼娜.九日山祈风石刻与闽南文化[A].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台湾中华闽南文化研究会.海峡两岸之闽南文化——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

[4]何春燕.浅谈九日山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几点依据[J].才智,2016(18):206,208.

[5]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资料组.宋代中外人民友好往来的重要历史资料——南安九日山司马伋等祈风石刻浅注[J].海交史研究,1978(1):67-68.

猜你喜欢
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海疆权益的真实记录
中国海疆权益的真实记录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下珠三角地区国际物流人才培养探究
南海旅游业发展研究
澳门:古代与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
中泰合作共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
印媒: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欲连印“季节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