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视角下的服装专业维汉双语人才培养模式的信息化建设研究

2018-12-07 11:13刘利波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双语校企服装

陈 鑫,刘利波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乌鲁木齐 830021)

引言

维吾尔族作为我国一大重要的少数民族,其民族服饰艳丽不失庄重,带有极强的本民族色彩。而正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服装专业教学当中,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积极培养维汉双语人才,在有效满足服装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基础之上,推动民族服装和现代服装的完美融合,带动民族服装走向世界。因此,本文将尝试从校企合作的角度出发,对服装专业维汉双语人才培养模式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探究。

一、校企合作视角下培养服装专业维汉双语人才的必要性

1.外部环境要求。我国一直将新疆等维族地区作为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其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特别是在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后,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制度和规划措施,通过在维族地区建设大批高等院校,在其他普通院校当中开设维语课等方式使得维汉双语人才的培养计划稳步推进落实。特别是在与服装产业、农业、工业生产、网络通信等行业进行相互融合的背景下,不仅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为服装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1]。

2.内在需求要求。通过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服装专业维汉双语人才,可以在为服装产业提供大量高素质优质人才的基础之上,帮助维族地区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同时,服装生产加工以及设计企业也可以拥有大量具有语言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而考虑到服装专业本身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要求比较高,因此只有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引导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汉语水平和维语水平,才能有效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帮助其胜任服装专业的工作。

二、服装专业维汉双语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

1.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在当前服装专业培养维汉双语人才的过程中,虽然当地政府及教育部门等每年都会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但由于受到学校自身办学条件的限制,以及维汉双语人才培养方面巨大的资金需求,目前的培养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下,维汉双语人才培养的方案制定、跟踪指导、培养过程等均沿用传统模式,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服装专业的维汉双语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2.师资力量较为有限。服装专业想要培养大量高素质的优秀维汉双语人才,就需要大量的专业教师。并且,教师不仅需要熟练掌握维语和汉语语言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扎实的服装生产加工、设计等相关方面的知识技能。但目前达到这一要求的教师人数寥寥无几,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部分维族地区,本身极度缺乏教师,更不用说是同时掌握语言技能和服装专业知识技能的“双师型”教师。

3.校企合作力度不足。虽然为了能够有效培养服装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其专业素养,部分学校开始主动开展校企合作的模式,通过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实践操作,以完成对知识技能的深化学习[2]。但大多数校企合作模式还只是停留在浅层阶段,学生进入企业后只充当普通一线工人的角色,很难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加之校企合作和维汉双语训练几乎没有直接联系,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服装专业维汉双语人才的培养效果大打折扣。

三、校企合作视角下的服装专业维汉双语人才培养模式

1.优化人才培养条件。在校企合作的视角下,通过积极加强信息化建设培养服装专业维汉双语人才,首先需要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政府部门需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大对该领域的资金投入,主动为其提供相应的物力、人力等资源。同时,学校也需要主动配置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并且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建立起信息化的服装专业维汉双语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实际学习情况,全网搜索大量与之相关的教学资源,在科学合理地设置服装专业维汉双语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之上,使得学生能够尽可能多地了解服装专业维语与汉语。利用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平行开设的方式,使得学生可以在课上课下同步接受服装专业维汉双语教育,以此有效优化自身的学习成效。

2.增加“双师型”教师。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也是推动完成维汉双语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校企合作下,教师可以在工作之余在当地的服装企业以及相关企业中挂职,深入企业了解岗位实际情况,并将其与服装专业维汉双语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使得人才培养能够更加有针对性,有实效性。教师通过工作实践,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吸引更多的学生利用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在企业生产实践中发挥出维汉双语人才的重要优势,吸引企业主动与学校开展合作模式,并为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资金,进而有效带动服装专业维汉双语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完成。不仅如此,教师同样也需要注重自我提升,通过主动学习维语及汉语的运用技能,学习了解更多服装专业的知识技能,并通过积极参加教学培训、研讨会等将自己打造成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为人才培养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3.校企合作开展实训。学校可以积极运用政府对于民族融合和发展维族地区方面的优惠政策,主动与企业进行沟通联络,了解企业在服装专业中的实际人才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调整维汉双语人才培养目标与计划。与此同时,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前往企业参与实训学习,鼓励学生在工作岗位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创新力,在有效强化自身服装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可以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维语语言能力以及汉语语言能力。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也可以和学校联手建立实训基地,由企业负责提供类似“双师型”的优秀员工作为培训讲师,带领学生在工作岗位中完成维汉双语学习。而学生则需要充分利用自身所学知识技能,帮助企业在维汉服装贸易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进而使得学生可以在不断实现自我的同时,践行服装专业维汉双语人才的培养目标。

4.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基于校企合作视角下的服装专业维汉双语人才培养模式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离不开大量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帮助[3]。服装专业中的维汉双语教学并不只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而是通过利用维语与汉语的语言桥梁,向学生传授更多服装方面的知识技能,因此通过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学校以及教师可以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借助大数据等分析技术从网络以及数据库中整合大量服装专业维汉双语的实践案例,编排出一套服装专业的维汉双语教材,挑选出最优的教育教学资源,并建立起人才培养和教学资源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建立起与之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档案,并对其在服装专业维汉双语学习以及相关实践活动中的行为表现等进行详细记录,使其可以成为服装维汉双语人才培养的一大重要资源。在校企合作的推动之下,学生可以在主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统一接受信息化的监督与管理,从而使得服装专业维汉双语人才培养模式始终与学生特点、专业结构相贴合[4]。

结语

总而言之,在服装专业中培养维汉双语人才不仅是实现民族大团结的重要路径,同时在校企合作之下也可以有效推动当地的服装产业发展,并培育出大量具有高素质的优秀服装人才。而针对目前在服装专业维汉双语人才培养当中存在的信息化建设力度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校企缺乏深度合作等问题,学校需要在对人才培养目标及条件进行优化的基础之上,主动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力度,并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以期有效完成维汉高素质双语人才的培养目标。

[1]韦威贤.浅谈校企合作下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美术教育研究,2014,(4):111-112.

[2]李娟,张晶镜.校企合作前景下的高职院校T型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南通职业大学服装设计专业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4):196-197.

[3]袁丰华.探索校企合作之路促进高职服装专业技能人才培养[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5,(3):9-10.

[4]翟乐.马克思主义实践自然观对自然中心主义的超越及其意义[D].西安:西北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双语校企服装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道具服装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