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业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及其提升路径

2018-12-07 11:13王建东杨文军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胜任特征大学生

王建东,杨文军

(1.大连海洋大学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2.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实际上是大学生创新教育、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是适应社会经济转型期国家对人才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功能的扩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而有别于大众的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要讲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密切结合年龄特征和群体优势,全面客观的对创业环境进行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的SWOT分析,这样的分析才具有一定的决策性,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时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不仅要注重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实践教育,更要注重学生本身创新创业理念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层面。本文在国家倡导顺利推动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大背景和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攀高、就业难的社会现实背景下,立足于辽宁,放眼辽宁高校,基于胜任特征理论研究适合辽宁高校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引导模式,既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凝聚和传递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正能量,又可为辽宁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也是对国家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为促进民生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新动能。

一、胜任特征及创业胜任力的概念界定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应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胜任特征。哈佛大学教授McClelland把胜任特征形象的比喻成飘浮在水中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代表的是知识、技能等容易被感知的特征,但这些特征无法决定是否优秀,而水下部分代表的是价值观、态度等深层次的胜任特征,这些特征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卓越与否。McClelland教授把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条件和行为称为胜任力,并提出用胜任力来取代传统的智力测量。胜任力研究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重要理论工具。Chandler和Hanks首先运用了创业胜任力,将创业胜任力定义为“识别、预见并利用机会的能力”,运用胜任力理论已经成为研究创业者特点的有效手段。高校大学生成功创业最重要的内在因素就是其有别于一般大学生的胜任特征,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要达到切实有效的目的,需从胜任特征的视角研究基于大学生特点的创业胜任力,从而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二、构建高校大学生创业胜任特征模型

(一)行为事件访谈法及结果

在大连海洋大学和大连医科大学两所学校选择10名大学生创业者进行行为事件访谈,让大学生创业者自由联想描述他们所认为的成功创业者的胜任力特征,从他们的描述中按照关键词的重要性,从总频次和平均频次上归纳出大学生成功创业的胜任力要素,分别是:社会经验、创业激情、创新精神、诚信意识、心理素质、创业机会、敢为性、抗挫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市场洞察力、团队合作能力。

(二)问卷调查法及结果

为了从已经成功创业的大学生、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以及普通大学生中了解对大学生成功创业者胜任特征的不同描述,我们采用问卷法进行调查,进一步丰富大学生成功创业者胜任特征的构成要素。向辽宁省10所高校的1 000名大学生发放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21份,有效率92.1%。通过对问卷调查得出的关于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关键词进行整理,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结构要素有:自信心、责任心、创业机会、学习能力、敢为性、风险意识、创新精神、财富意识、时间管理能力、主动精神、叛逆精神、自我反省、抗挫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市场洞察力。

(三)大学生创业胜任特征要素

利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所得到的访谈文本和问卷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在文献综述、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对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结构要素,并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法最终确定了13个大学生成功创业者的胜任特征,即社会经验、自立自强、创新精神、诚信意识、财富意识、创业机会、敢为性、抗挫折能力、意志坚定、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市场洞察力、团队合作能力。

三、高校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提升路径

对于大学生创业胜任力,一方面,要看到大学生群体创业的优势是具有创业的热情,思想比较活跃,创新意识较强,文化层次较高,掌握前沿新技术等;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也有天然的不足,如大学生的管理能力不强,社会经验不足,往往缺乏韧劲和坚持,抗挫折能力较差等。虽然大学生具备一些如文凭高、热情高等素质,但并不意味着具备了创业胜任力,大学生应该扬长避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业胜任力,而接受创业教育正是大学生获得创业胜任力的主要途径。

(一)教育主体

高校是促进大学生创业的重要主体,建立完善健全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组织领导机构是创业教育的组织保障。建立由学校党政领导、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团委、创业就业专干及各教学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并下设相应的教学和实践分支机构,指导和带领全校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活动。构建专兼职“双师型”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一支由经济管理专家、孵化器管理专家、风险投资家、执业律师和心理督导师等相关学科背景的创业就业专干,知名企业家、辅导员、成功创业典型等人员构成的理论功底深厚、创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团队。积极搭建具有不同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通过校内外的实践项目,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思维,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本领。

(二)教育阶段

1.创业理念渗透,主要面向一年级大学生。新入学大学生对大学充满了热情和希望,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尚未有所规划,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尚未明确。每年学校举办的职业规划大赛和创业大赛都吸引了许多学生参与,每项大赛都安排了初赛、决赛,每轮比赛都有专业的校内外评委教师做点评,吸引了许多在校大学生前去观看学习。所以对于新生年级,鼓励他们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兴趣小组、学术沙龙,以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使学生对创业基本概念和领域有所认识。以名家讲坛、校友讲坛为平台,邀请各行各业的企业家进校园,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当前社会上各行各业的情况,动员他们积极投身于创业企划方案的制定,增强对创业活动的感性认识和自信心。通过创业成功人士的事迹展示、大学生校内外创业活动的实践成果展示、学生组织(就业实践部、科研小组、创业协会、营销协会等)宣传等方式加大对创新创业理念的教育力度,启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相关的创业教育教学和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2.创业项目演练,主要面向二年级大学生。随着对专业学习的深入、自我认识的不断提高,大学生会进一步深入思考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可以通过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专任教师传授给学生经营管理知识、创业知识和心理素质培养等与创业有关的知识点;利用课余时间鼓励大学生利用自身特长和爱好,走出校园参加创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创业过程;组建社区青年志愿服务队,利用暑期社会实践,为所辖社区提供业务服务;创建校内项目孵化基地,鼓励二年级学生入驻基地,进行项目产品的孵化,参与产品的营销策划、经营管理;与学校经营管理处合作,安排大学生参加校内经营网点的实训,了解企业的经营模式,参与到网点的日常管理与运营。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创业程序,储备创业知识,接触和了解社会,是对创业模拟试验的主要目的。

3.创业项目实训,主要面向三年级以上大学生。依靠省、市级各项创新创业项目平台,鼓励大学生积极组队,担任项目负责人,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申请创新创业类项目。学校要利用现有条件努力为大学生提供科研创新和创业实践的场所和资金扶持,要把创新创业与专业相融合,以创新来引领创业,让创业融入到专业,让创业来带动就业的工作思路。在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过程中,通过搜集资料、市场调研等活动,促进大学生扩大知识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三)教育体系

1.努力培养能够适应我国战略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当前我国的大学教育普遍存在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在数量、规格和结构上的失衡,以及重视理论、轻视实践、重视基础、轻视应用、重复性较多、创新性较少等问题。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开始进行课程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实验课程,重视实习和调研,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应该说,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但还需要进一步的更新创新教育观念。教育观念的创新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先导,改革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以及课程体系建设等,形成一种在过程和结果上都有创新特征的教育教学环境,培养大学生学以致用、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培养能够适应我国战略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2.构建适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模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跨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学科前沿知识、实践教学环节、创新意识培养、跨学科文化等综合性内容。一是要将高校创业就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专业知识、实习实训、教育评价相结合,营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二是要努力构建“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实践能力为主导,以促进创业实体为平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三是要丰富教育教学内容,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为载体,形成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优势互补,努力挖掘创业典型,发挥大学生创业的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等学术科技类竞赛,积极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把创新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3.搭建高校在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政策保障服务体系。我国政府出台了一些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帮助大学生降低创业的门槛,各高校一方面要充分为大学生解读好政策,争取好政策,另一方面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校的创新创业政策,帮助大学生获得所需要的创新创业资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搭建系统平台,帮助他们积极申请创业孵化基地的场所,享受财政贷款贴息等提供指导和服务,为大学生做一对一的针对性帮扶指导、分类会诊指导以及进一步的跟踪咨询指导等。

[1]黄敬宝.中国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综述(2008—2010年)[J].改革与战略,2011,(11).

[2]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观念理念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木志荣.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4]谢琨,郭涛,卢杨.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S2).

[5]陈德文.高等教育改革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J].教育研究,2012,(12).

[6]杨文军,王建东,常晓婷.基于胜任特征理论的高校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帮扶机制的建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20).

猜你喜欢
胜任特征大学生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数字特征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抓特征解方程组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抓特征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