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对于公民参与的影响研究

2018-12-08 06:50时旺云
商品与质量 2018年46期
关键词:公民政治幼儿园

时旺云

北京世纳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公民参与是当代政治发展趋势之一。传统的公民参与具有参与层次低、参与持续性差、影响力小等特点,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公民参与从传统的政治参与扩大到行政参与。新公民参与运动与传统的公民参与在其作用、角色以及参与的阶层范围上存在主要的差异。[1]从公民参与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社会经济现代化与公民参与扩大近乎于正比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并非在时间、地点、社会阶层这些不同层面上都存在的。比如,“八九风波”就是社会经济现代化与公民参与成正比关系在时间方面的反例;从地点上看,上海比北京发达,但上海的政治参与程度却比北京低;从不同阶层的参与热情上看,知识分子远远高于政治家,城市居民远远高于农村居民。

1 大众传媒对于公民参与的影响

公民参与受到社会经济现代化、时空因素、阶层差异以及个体政治态度和行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在现代民主生活中,大众传媒的影响尤为突出。如今的大众传媒对于公民来说,就像生活中喝咖啡一样熟悉和轻松。[2]从人类社会早期的口口相传,到文字传播,再到光电广播,直至当今的互联网传媒,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将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公民素养的提升以及社会民主化程度的不断增强等因素使得政治过程的个个环节几乎都有大众传媒的身影,对政治和社会产生全方位的影响。[3]大众传媒的普及与发展使得信息获得更加便捷与廉价,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及时与公开,其影响迅速渗透到政治领域,影响公民参与。

1.1 大众传媒对于公民参与的积极影响

首先,大众传媒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提供信息,信息的完备性和准确性深刻影响着公民参与和公共决策的制定与执行。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的不断开放,更多的公民可以通过大众传媒的力量去影响那些去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政策。大众传媒有效地改善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在公民与政治生活之间建立起桥梁,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基础。这种信息的提供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一方面,大众传媒通过多方面的媒体报道关注和反映社会动态情况和公众的意见,为政府提供信息补充,弥补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信息上的不足;另一方面,通过大众传媒,公众可以了解政府的政策和行为,增强对于公共政策的关注和理解,提升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

其次,大众传媒为公民参与提供一个自由开阔、相对健全的信息舆论交流平台,引发、引导社会舆论,成为公民参与中的民意代言人。在大众传媒扮演的众多社会角色中,公众最为期待的是其公共性,这种公共性对于保障社会大众的知情权,促进社会沟通和政治运作有重要意义。[4]一方面,大众媒体为公民自下而上向政府表达民意民情提供了通道;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大众媒体自上而下征求民意、试探舆论。通过报道与民众生活相关的社会新闻、公共话题,大众媒体促使公众出于各自利益诉求参与到社会的话题讨论中来,形成不同程度的舆论压力迫使公共话题进入到公共政策议程中,从而促进公民社会模式的建立,有利于促进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5]

最后,媒体和公众视听被称为在“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之外的第四种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新崛起的、独立的社会政治力量,对于政府行为和公共政策起到监督的作用。大众传媒监督的本质是公众监督,作为表达民意的媒介,公民群体赋予大众传媒监督的功能。公共政策过程是多元利益群体复杂的互动博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众传媒起到监督政策的制定和监督政策的执行的作用。大众传媒主要通过曝光、批判或谴责违法、违规、违背社会道德伦理的行为,引发公众关注和讨论,使得一些法纪废弛情况及时得到处理和补救,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衡,从而有效抑制权力腐败和滥用的发生,增强公共权力的公正性与合理性。

1.2 大众传媒对于公民参与的消极影响

然而,大众传媒作为一个积极的活跃因素,在揭露问题、批判现实、思考社会现象,引发社会关注与共鸣,促进公民参与的同时;公民参与过程中的难题和媒介本身可能产生的不实、不适宜报道等负面功能,可能会导致人们心理的失衡与对现存社会秩序的不满,引起公民政治效能感的缺失或公民参与的无序化,影响公民参与的有序性,进而阻碍社会民主化进程。

首先,大众传媒在为表达民意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式的同时导致了一些不公平的现象。一方面,有机会利用大众传媒参与政治生活的人可能只是少数,一些贫困的、落后的地区的人们的政治表达被大众传媒所引导的公民参与排斥在外。另一方面,大众传媒背景下不同群体的利益同时显露,利益的不一致可能导致众口难调,增加政策制定、实施和执行的困难和障碍。其次,大众传媒所表达和传播的公民参与中公民的态度和意见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可能只是表达出了那些对大众传媒控制力最强、呼声最高的民意,而不一定是最真实、最符合全体人民利益的民意。一旦市场寻租现象发生在新闻媒介领域,将严重影响公平公正的公民参与以及有效的政策执行。最后,选民存在不理性的问题,大众传媒所传播的信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公民的不理性,降低公民思考能力,受利益驱使诱发无限欲望,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公众的恐慌,导致政府的错误决策,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和政治体系的稳定性。

2 案例分析

以近期出现的“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为例,可以非常直观地感受到大众传媒对于公民参与造成的影响。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2017年11月22日晚开始,十余名幼儿家长陆续发现并积极反映了朝阳区管庄红黄蓝幼儿园(新天地分园)国际小二班的幼儿在与幼儿园遭到虐待,园中老师对孩子进行扎针、喂不明白色药片等恶劣行为,同时家长们提供孩子们身上多个针眼照片作为证据。2017年11月26日晚,北京警方就该幼儿园幼儿疑似遭针扎、被喂药一事进行通报,涉嫌虐童的幼儿园教师被刑拘。三天后,针对红黄蓝新天地幼儿园事件,红黄蓝教育机构公开发布道歉信[6]。

该事件一经爆出,迅速引起轩然大波,公众一片哗然,一时间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各大新闻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争相报道和发表评论。在这一事件中,大众传媒在一定程度上是实践公民性的舆论载体,为公民反映社会动态,关注社会时事,表达看法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径,让公民有机会了解到甚至影响到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社会问题,最终指向民主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大众传媒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该事件的社会影响力,传达出的全社会对于幼儿教育的师资问题的广泛关注,形成舆论压力,对于政府的行为起到监督和制约作用。“红黄蓝事件”正在催生北京幼教管理的全面升级,汲取该事件的教训,北京市教委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区迅速开展幼儿园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责成举办者依法履行办园责任,进一步明确园长管理责任,增加对各类幼儿园全员的培训[7]。

然而,在该事件在网上和民间持续发酵的过程中,一些人利用大众传媒的舆论力量恶意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制造社会恐慌,扰乱公共秩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经过警方调查发现,网络上热议的“老虎团”人员集体猥亵幼儿的言论,是某幼儿家长编造而来。某电视台报道该园幼儿被喂食药片的情况是家长在家中使用家人服用的药片,以语言诱导方式询问孩子,拍摄后发至幼儿园家长微信群,相关电视台记者从网上下载编发的。这些虚假的信息经过媒体的传播迅速进入公众的视线,又因为事件的严重性和可恶性瞬间触及民众敏感的神经,公民的不理性在这种情况下被放大很多倍,导致无序的、恶性的公民参与,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的稳定性。

3 趋利避害地发挥大众传媒对于公民参与的影响

大众传媒是一把双刃剑,其对于公民参与的影响有利有弊。现代社会中,最常见的政治行为之一即是利用大众传媒的作用。因此,如何在大众传媒对于公民参与的影响的问题上趋利避害就成为政治行为主体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第一,公民的平等权利和政治参与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自由的表达空间、有效的表达途径是民主参与的重要前提。大众传媒所带来的开放的信息传播,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扫除了公民参与的很多现实障碍,为公民平等地行使政治参与自由的基本权利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基础。因此,政府应该加强现代化信息网络建设,拓宽网络交流和沟通平台,为公民参与提供多种渠道和方式,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信息和技术优势保障平等、有序的公民参与。

第二,权利与自由都具有有限性。法理上的自由不等于现实中的机会,事实上并不存在真正的自由,自由和权利要处于法律的边界和现实物质条件的边界之内。公民在利用大众传媒提升政治生活参与度的同时,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行使公民权利与自由,理性地对待网络上的信息,不造谣、不传谣,促进合理、合法、有序的公民参与。

第三,有序的公民参与需要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人口素质提高,基本的民主程序等一系列条件。大众传媒促进公民参与更需要以现实的条件为基础的,在现实条件发展不够充分的时候,不能一味地追求扩大公民参与,而是应该寻找适当的规模和范围,了解民意而不被不理性的民意所影响和支配,力求达到民主与效率地平衡。

猜你喜欢
公民政治幼儿园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