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设计与利用初探

2018-12-08 14:54易娟潘俊兰邓伟
医学信息 2018年16期
关键词:设计

易娟 潘俊兰 邓伟

摘   要:文献调查国内外信息共享空间研究内容及进展,发现综合类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实践类文献较多,医学类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实践类文献比较少。在分析我馆空间管理与目前医学教育与科学研究的需要之间矛盾的基础上,参考任树怀IC三层结构模型,总结广西医科大学图书馆旧馆三楼改造构建IC的建设经验,为医学类高校图书馆构IC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研究共享空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16.002

文章编号:1006-1959(2018)16-0006-03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Design and Utilization of Information Commons in Medical University Libraries

YI Juan1,PAN Jun-lan2,DENG Wei3

(1.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Library,Nanning 530021,Guangxi,China;2.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4,Guangxi,China;

3.Nanning College for Vocational Technology,Nanning 530000,Guangxi,China)

Abstract:Literature survey of information commons at home and abroad shows that there are more practical literature on information commons in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libraries.and less practical literature in the information commons of Medical University libraries.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commons management of our library and the needs of medical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t present,referring to Ren Shu-huai IC three-storey structure model,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of constructing IC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third floor of the old library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C in Medical University libraries.

Key words:Information commons;Learning commons;Research commons;Design

隨着网络技术和搜索引擎技术发展,读者足不出户即可获取信息,图书馆对读者吸引力在下降,读者到馆率在下滑,图书流通率、电子阅览室使用率等指标在下降,有些图书馆基至出现了馆舍空间闲置的现象。为了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图书馆开始仔细审视自身的优势。国外图书馆界开始了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IC)理论探讨和实践工作,建立IC目的是促进信息共享、共有和自由存取,鼓励人们在讨论中学习、思考和实践,它大概分为三层,即物理空间层、虚拟空间层和支持层。自1992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图书馆开放的“信息走廊”起,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IC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创新,依据服务目标与建设理念差异,相继出现了学习共享空间[1]、研究共享空间[2]、知识共享空间[3]等概念。

1医学类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实践现状

在中国知网选择博硕论文库和期刊库,输入“学习共享空间”、“研究共享空间”、“知识共享空间”和“高校图书馆”检索,检索字段用主题,专辑为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共检出文献734条(到2017年3月28日为止)。华南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是发文量较多的研究机构,2015年笔者实地考察了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的IC共享空间,这两个馆依托IC开展了人文拓展计划,上海交通大学的IC还包括了创新社区。目前国内综合性大学有较多关于IC构建和服务的研究文献报道,封洁等[4]调查结果显示,100%院校建立了文献资源室、电子阅览室和综合咨询中心。但医学类图书馆研究构建IC的实践文献较少,孙璐[5]从理论上探讨了浙江省肿瘤医院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方案。研究医学类高校图书馆IC构建的文献,如苏宏权等[6]提出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应从实体环境、虚拟空间、支持层方面进行,从而使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成为全校的学习和信息中心。焦玲霞[7]在进行调研和读者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参考任树怀IC三层结构模型,构建该馆新馆学习共享空间方案。而2014年陈斯斯[8]运用网络调查方法对其图书馆的共享空间服务是否实施以及实施程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入选的17家高校医学图书馆均未开通共享空间服务。

2我馆以往安静空间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医学教育与科学研究的需要

医学生教育与科学研究的需要与传统图书馆服务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物理空间需求与管理上,高校医学图书馆在传统服务模式下,物理空间管理以安静为主,安静的空间为读者提供了良好的思考学习环境,但是绝对要求安静必然忽略了部分读者对喧闹空间的需求。如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医学生模式和教育资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学生大学教育越来越强调交流与协作,无论是由教师主导的标准化病人教学、病例教学还是角色扮演教学,还是由学生自主学习的MOOC和翻转课堂,医学教育方式已经由传统的大班式教育向小班式甚至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教育,更加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医学生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完成课后作业,小组协作学习效果都优于个人学习效果,但是协作学习需要一个可以进行自由讨论的空间。2017年以前广西医科大学图书馆空间管理主要采用借藏阅一体化的大开间管理方式,为读者学习提供了安静的空间和氛围,但读者之间基本不能进行交流和讨论,也没有针对小组协作学习提供讨论空间;图书馆以往为科研提供服务,主要体现在为科研人员提供文献传递和查新报告,注重个别科研人员与馆员之间的交流,主要提供一对一服务,对于科研团队成员协作研究没有提供服务,而科研团队成员协作研究是科研成败的重要影響因素,科研人员往往是跨部门甚至于跨学校跨地区合作,由于进行课题研讨时在校内找不到合适场所,他们不得不花费时间和金钱到校外租借研讨场所。另外,我校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在扩大,不是每个导师都有独立的办公室,这部分博导和硕导在学生们做开题报告时往往为场所烦恼。我校办学定位是教学研究型大学,我馆的任务则是为教学与科研提供服务,在“互联网+”大环境下,要切实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需考虑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同层次和不同群体的实际需要,空间管理上要更加灵活,以读者需求为向导,整合图书馆空间以满足读者多层次读者需求是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延伸图书馆价值的重要途径。

3基于国内高校图书馆IC实践经验及广西医科大学图书馆的实际需求并考虑服务的扩展性

广西医科大学图书IC建设思路和内容包括:

3.1通过文献调查学习和实地考察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构建IC的实践经验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图书馆利用影像发声法调研用户空间需求[9]:①舒适安静的自习空间;②协作化的学术空间;③社交活动空间;④覆盖面广的基本辅助设施,如充电插座、鼠标、移动存储设备出借服务等。这四个方面的需求与工作中观察到的读者需求相一致的。实地考查国内高校图书馆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和浙江大学图书馆IC建设情况。浙江大学的IC建设空间按功能进行区隔,建有研究、文化、创新、体验、学习及知识空间,如学习空间提供相对独立的个人学习环境,文化空间展示了国立浙江大学时期藏书,研究空间可为团队研讨及项目演示和发布提供场所。上海交通大学的IC服务按功能分,有小组学习室、影音欣赏室、培训教室、展览服务区和高科技体验室。

3.2以我馆十三五规划中的服务创新、管理水平创新要求为依据,结合医学高校图书馆服务学校人才培养、教学和科研的内在要求,参考任树怀IC三层结构模型,实体层、虚拟层和服务支持层,在三层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我馆构建信息共享空间,改变本馆三楼原来的大开间设计,重新区隔和装修,建立一个IC服务中心、7个功能室,并开发一个空间预约管理系统,并依托IC项目建设,建立图书馆馆员业务培训制度为信息共享空间提供服务支持。

3.3为项目实施争取资金支持  我馆通过参加校内重大项目建设项目立项,获得学校资金支持。

4广西医科大学图书馆IC建设结果

2015年向学校提交信息共享空间建设项目规划书并最终获得立项,2016年经费到位后进行设计和施工招标,施工3个月项目完成,信息共享空间于2017年9月正式向读者开放使用。广西医科大学图书馆IC包括实体层、虚拟层和服务支持层。

4.1实体层物理空间的区隔和设计,充分考虑光线、隔音、室内环境和功能等因素,把图书馆三楼由原来大开间区隔建成一个IC服务中心和7个功能室。针对本科研究生和教师不同层次读者需要,同时兼顾读者体验,建成3个针对研究生博士生和导师们学术研究与交流的团体室、2个针本科大专生的团体协作学习室、1个由学生主导的学习方法与活动交流室、1个高科技体验室。

4.2空间预约管理系统  读者可以通过网络预约使用学术交流研究室、协作学习室和活动室。

4.3依托IC项目建设,组建文化拓展团队,建立学习制度,提高馆员综合业务水平。我馆IC服务支持层以馆员为主,同时招聘部分学生助理帮忙管理。馆员是实施服务的根本因素,馆员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图书馆要依托IC服务中心向读者提供一站式服务,需要一批具有综合业务水平的馆员,而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分散在多个业务部门,各业务部门彼此独立,不利于培养馆员综合业务水平,依托IC空间,构建馆员与馆员交流平台,有利于彼此学习共享提高综合业务水平。为了提高馆员综合业务水平,我馆建立馆内业务培训和学习制度并在年终由相关部门考核个人学习任务完成情况,馆员的学习计划包括:①听取馆内业务培训讲座,由各部门轮流主持业务工作讲座。②图书馆专业最新研究动态学习,由馆内高职称或高学历馆员轮流主讲。③制定自我阅读计划,每年完成至少2本读者阅读推荐计划。④争取师资培训资金支持,到先进图书馆学习或进修。IC空间服务馆员来自馆内流通、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部,负责管理IC空间和设备,解答读者问题。服务馆员来自不同部门既有分工也有合作,资源建设部负责维护IC中心的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设备,管理各室根据功能配备电脑、交互电子白板、投影仪、XBOX体感机等,流通部馆员负责组织推广学生活动,如读书会、读书征文和图书馆微信网文写作,信息服务部的馆员主要负责参考咨询工作。依托IC服务中心馆员,组建广西医科大学阅读推广小组,组织策划了每年的阅读书单推荐、图书飘流、阅读量评比、名师主题导读和书友会,从线下及线上多个角度进行阅读推广活动,2017年我馆的纸质书阅读借阅量高于2016年的借阅读量。

5如何真正发挥IC共享空间的作用

宋廷旺[10]发现用户对于信息共享空间的认识度不足、用户使用信息共享空间进行知识利用活动的效率不高。如何充分发挥IC空间学术交流研究室、协作学习室和活动室的功能,避免IC空间变成自习室,离不开高频度的宣传和高质量服务。我馆通过多种途径宣传IC空间、网络预约管理IC空间和提高馆员服务质量等方法提高IC空间的利用率。首先多渠道宣传图书馆提供IC空间服务:在校园网上发新闻,在IC空间内组织学生读书活动,请图委会成员在QQ和微信上转发图书IC开通公告,在图书馆、办公楼甚至馆堂的布告栏张贴宣传广告等,充分宣传图书馆IC空间。其次让IC空间好用和易用是提高利用率的重要手段,空间的好用性和易用性通过空间设计实现,如轻便可移动的家具可根据用户需要自由组合,足够电源插口、良好的WIFI信号和方便的网络预约方式等。IC空间的易用性还与馆员的服务质量相关,IC空间馆员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用户是否再次使用IC空间,如及时的电脑维护、交互电子白板和投影仪的使用指导、丰富的参考咨询业务能力等。

6结论

高校医学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满足读者的需要是图书馆提供服务的主要任务。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自主式学习社区和讨论式医学教学需要以及协作科研需要,因此,医学高校图书馆建设IC空间意义重大。IC既能满足协作学习和科研的需要,其一站式的服务方式更是大大节约了读者解决问题时间,也能吸引更多读者走进图书馆,传统的医学高校图书馆还可以依托IC项目建设建立文化拓展团队及馆员培训制度,通过IC建设创新了图书馆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了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艳华.学习共享空间构建探究——以图书馆咖啡厅为例[J].领导科学论坛,2017(07):67-68.

[2]李旭芬.高校图书馆研究共享空间概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3(06):155-157.

[3]杜鸶.基于信息组织的数字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构建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29(04):33-36.

[4]封洁,邓莹婷,李秋实.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建设分析——基于“985”高校图书馆实证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26(1):123-126.

[5]孙璐.医院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研究——以浙江省肿瘤医院图书馆为例[D].安徽大学,2014.

[6]苏宏权,杨继红.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构建[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35(07):65-68,72.

[7]焦玲霞,宗红侠,谭世芬.以读者为中心的学习共享空间构建研究——以河北医科大学新馆建设为例[J].河北科技图苑,2017,30(02):38-41.

[8]陈斯斯,邱宇红,郭继军.医学高校图书馆的新型服务模式[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24(6):42-46.

[9]柳青.美国高校图书馆用户空间需求调研的实践和启示[J].图书馆学刊,2015(8):136-139.

[10]宋廷旺.信息共享空间中用戶知识利用行为实证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37(02):75-80.

收稿日期:2018-1-31;修回日期:2018-3-19

编辑/张建婷

猜你喜欢
设计
二十四节气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基于PWM的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89C52的32只三色LED摇摇棒设计
基于ICL8038的波形发生器仿真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基于iOS的室内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