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个国内食用型甘薯品种的鉴定评价

2018-12-08 11:20李爱贤董顺旭靖兆霞王登良解备涛侯夫云秦桢王庆美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甘薯

李爱贤 董顺旭 靖兆霞 王登良 解备涛 侯夫云 秦桢 王庆美

摘要:为筛选出符合市场需求、适宜北方薯区栽培的食用型甘薯品种,本研究以济薯21为对照,对28个国内主要育种单位推荐的食用型甘薯品种的地上部、地下部表型性状以及产量、食味等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济薯26、秦薯9号、烟薯25和南薯016等品种具有商品性好、食味优、产量高等优点,适宜于北方薯区作为食用型甘薯品种推广种植;这4个品种还可以作为核心亲本用于优质鲜食甘薯品种选育。

关键词:甘薯;食用型;鉴定评价

中图分类号:S531.02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8)09-0023-04

Abstract In order to select edible sweet potato varieties suitable for market demand and cultivation in northern China, the phenotypic traits of aerial and underground parts, yield, and taste qualities of 28 edible sweet potato varieties recommended by domestic breeding units were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rieties of Jishu 26, Qinshu 9, Yanshu 25 and Nanshu 016 had the advantages of good commercial characteristics and taste,high yield, and suitable for popularizing and planting as edible sweet potato varieties in the northern regions. The four varieties could also be used as core parents for the selection of high-quality fresh sweet potato varieties.

Keywords Sweet potato; Edible type;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甘薯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和新型生物能源作物[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甘薯营养价值的再认识,食用型甘薯作为一种营养、保健和安全食品[2,3],在我国种植面积所占比例逐年增加。食用型品种要求薯形整齐、美观,薯皮光滑、鲜艳,维生素及可溶性糖含量高,干物质含量适中,熟食香甜可口。但是,受到遗传基础狭窄、研究水平滞后等诸多因素的限制,选育有突破性的优质鲜食甘薯品种相当困难[4]。

近年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等单位利用国外优异种质资源,先后选育出一批优异甘薯品种,用于鲜食甘薯生产,但是我国甘薯优质专用品种匮乏、主栽品种退化的问题仍然存在[5-10],制约着甘薯产业的健康发展。鉴于此,本研究对28个国内主要育种单位推荐的食用型甘薯品种进行鉴定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宜当地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并为品质育种提供核心亲本,为甘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品种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材料为全国25家甘薯育种单位推荐的28个食用型甘薯品种和品系(以下统一简称品种),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济薯21为对照品种(表1)。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6—2017年在山东省泗水县甘薯高科技产业园进行。试验地为壤土,肥力中等,地力均匀,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重复间距1 m、保护区2 m。小区面积20.0 m2。5行区,行长5.0 m,行距80 cm,株距25 cm,每个小区种植100株。5月中旬种植,10月中旬收获。

1.3 性状调查

参照张允刚等[11]的方法收获前调查:地上部性状有叶形、叶色、顶叶色、叶脉色、茎色、茎长、茎粗、茎基部分枝数等,地下部性状有薯形、薯皮色、薯肉色、薯块商品率等。

1.4 块根干物质含量测定

收获时每个品种取3个中等大小薯块作为样品(300 g以上),收获后一周内分别切成0.5 cm厚薯片,取50 g,在65℃温度下烘2 h,再用100℃烘至恒重。每个品种干率取3次重复的平均值。

1.5 食味评价

收获后一周内,取中等大小薯块进行熟食味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甜度、粘度、糯性、香味和纤维等。食味综合评价采用百分制,并把对照品种济薯21的食味设定为70分。

1.6 产量测定

收获时,测定中间3行鲜薯重量,并换算为每公顷产量。

2 結果与分析

2.1 地上部综合性状分析

调查结果(表2)表明,包括对照在内的29个甘薯品种除叶色外,其它性状存在广泛变异。其中叶形大多数为心形或心带齿,部分品种为浅裂、深裂复缺刻、掌状深裂、花叶或三角形;供试品种的叶色均为绿色;顶叶色为绿色、紫色或绿带褐;叶脉色有绿、淡紫和紫色3种;茎色多为绿色,个别品种为绿带紫;平均茎长在63~350 cm之间,平均茎长在100 cm以下的超短蔓品种有2个(桂薯10号和郑红23),200 cm以上的中长蔓品种有9个;平均茎粗在0.54~0.94 cm之间;平均茎基部分枝数为4.7~15.8个,其中平均分枝数在10个以上的品种有8个。

2.2 地下部性状表现

对29个品种进行薯形、薯皮色、薯肉色以及商品性等块根性状进行鉴定,结果(表3)表明,这些品种除了薯形外,其它性状的变异范围不大。从薯形上看,有纺锤形(包括上膨、中膨、下膨、短和长纺锤形)、卵形、球形和长筒形等多种块根形状;薯皮颜色除皖苏610为黄色外,其余均为红色;薯肉颜色分黄色、淡黄色、红色、淡红色和白色5种;薯块的商品率除桂薯10号(78.2%)外,均高于80%,其中阜Y6-7、赣渝3号、渝薯13-3-19、浙薯33的商品率超过95%。

2.3 甘薯块根产量、干物率及食味评价

对供试品种产量、干物率和食味进行统计评价,结果(表4)表明,有13个品种的鲜薯产量高于30 000 kg/hm2,其中济薯26、南薯016、秦薯9号、徐薯55-1和烟薯25的鲜产超过37 500 kg/hm2;供试品种的干物率均低于35%,并且除了阜Y6-7(16.38%)、徐薯55-1(16.83)和郑薯21(20.99%)外,干物率均高于25%。供试品种中,仅有2个品种的食味得分少于对照济薯21(70分),1个品种得分与对照相同,其余品种得分均高于对照,WHS1-4、济薯26、南薯016、秦薯9号、苏薯16、万薯7号、烟薯25、浙薯33共8个品种的食味得分超过75分。

3 讨论与结论

根据28个食用型甘薯品种的综合评价结果,济薯26属于中长蔓型品种,商品率为94.5%,鲜薯产量48 460.0 kg/hm2,比对照增产96.07%,干物率27.77%,熟食味糯、香,食味综合评价75.6分;秦薯9号属于长蔓型品种,商品率90.7%,鲜薯产量45 345.0 kg/hm2,比对照增产83.47%,干物率32.91%,熟食味糯、甜、香,综合评价得分75.7;烟薯25为中等蔓长,商品率87.6%,鲜薯产量39 920.0 kg/hm2,比对照增产61.50%,干物率27.58%,熟食味粘、甜,综合评价75.2分;南薯016属于中等蔓长,商品率88.5%,鲜薯产量39 425.0 kg/hm2,比对照增产59.52%,干物率31.94%,熟食味甜、糯,综合评价75.1分。总之,本研究中济薯26、秦薯9号、烟薯25和南薯016在商品率、产量以及食味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优于其它供试品种,适宜在北方薯区作为食用型甘薯品种推广,并可以作为优质鲜食型品种选育的核心亲本。

参 考 文 献:

[1] 马代夫,李洪民,李秀英,等. 甘薯育种与甘薯产业发展[C]//中国作物学会.全国甘薯育种与产业化学术研讨会(成都).2005:3-10.

[2] 张立明,王庆美,王荫墀. 甘薯的主要营养成分和保健作用[J]. 杂粮作物,2003,23(3):162-166.

[3] 李锋,李建科,赵燕. 红薯的保健功能及发展趋势[J]. 农产品加工·学刊,2006(11):21-23.

[4] 王淑芳,何中秋,陈申巧. 甘薯优良杂交亲本和组合筛选[J]. 河北农业科技,1990(9):9.

[5] 李爱贤,董顺旭,侯夫云,等. 优质鲜食甘薯济薯26的三项关键配套技术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17,49(2):89-92.

[6] 李爱贤,张海燕,董顺旭,等. 甘薯新品种济薯27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农业科学,2015,5(4):163-166.

[7] 王庆美,李爱贤,张海燕,等. 高淀粉甘薯新品种济徐23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術[J]. 农业科技通讯,2010(12):175-177.

[8] 王庆美,张立明,郗光辉,等. 优质鲜食型甘薯新品种济薯22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2):193-195.

[9] 张立明,王庆美,李爱贤,等. 甘薯新品种济薯18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2004(6):13-14.

[10] 张立明,王庆美,张海燕,等. 多用型甘薯新品种济薯21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2008(9):101-102.

[11] 张允刚,房伯平. 甘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0-37.

猜你喜欢
甘薯
甘薯种植特点及其在养殖技术中的应用
甘薯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探讨
甘薯黑斑病的危害及其防治
甘薯汤
洪都拉斯Monty Farms公司被准许销售甘薯
枣强甘薯映红丰收季
紫甘薯浓缩澄清汁生产技术
土番薯,洋出身
甜甘薯
甘薯的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