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的“幽闭”

2018-12-08 11:15魏琳吾文泉
戏剧之家 2018年29期
关键词:异化

魏琳 吾文泉

【摘 要】夏洛特·波金斯·吉尔曼在1892年发表的短篇小说《黄色墙纸》描写了一个产后心情低落的妇女被丈夫关在婴儿室中静养。在这所贴满黄色墙纸的房间中,女主人公产生了幻觉而后癫狂的故事。文中采取三部分来聚焦其细腻的心理活动以及悲剧命运,展现了女性在社会中的挣扎反抗与异化。

【关键词】《黄墙纸》; 幽闭;异化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9-0243-01

夏洛特·波金斯·吉尔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女权主义者兼作家,著名女权主义者领袖凯特把她列为美国12个最伟大的女性之首。短篇小说《黄墙纸》最为引人注目,作品不仅以女性为第一人称视角揭露女性被社会所压迫,其独特的价值还存在于作品中的男性与女性的婚姻关系,以及女性在密闭空间下心理异化的细微变化。

一、温柔幽闭下身体

“幽闭”一词最初记载于中国奴隶社会时期,专指对于女性所实施的刑罚。在维多利亚时期,女性产后抑郁多采用的疗法是完全卧床休息,不能从事任何工作,直至患者身体恢复。这种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人,《黄墙纸》的主人公被这种疗法推到了精神崩溃的边缘,最终癫狂发疯。

温柔的“幽闭”持续的状态越久,内心的抵抗会愈加强烈。文中的时间线多次暗示:“我们来这已经有两个星期了,自从搬到这里来的第一天起我还一直没想要写作。”[1]109约翰的照顧不仅瓦解了她最初的抵御情绪,也让她生出一种愧疚和内疚的情感。

女主人公内心的动态也逐渐通过墙纸上的花纹、色彩、气味一一显现。前两周的生活,她仅仅厌恶这样沉闷且黯淡的隔离生活,由于对约翰保留的歉疚感,无法直接表达,转而对周围的一切“移情”,特别是对整日面对的墙纸产生恶心、憎恶的情感。

此时她只是为了排解内心的忧愁将情感化成文字,却不敢真正与约翰交流,并且约翰和她的哥哥是具有较高声望的医生,她不得不听命于两位权威。作为“病人”,她自我定位和心理机制减弱,一方面将自己刻画成受害者的角色;另一方面又将自己看作挥着笔墨反抗的女战士。在幽闭的空间中,尽力掌握着自己的话语权。

二、温柔幽闭下的反差

在温柔幽闭之下,她有了陪伴,正是这样的反差使她变得更加压抑,产生幻想,消解真正的自我。观念上产生的巨大差异也使人丧失了深入交流的能力以及和世界沟通的可能性。此时,当身边的人都不是理想的沟通伙伴,或是得不到积极正面的反馈时,作为群居动物的人类都会产生异化感。

随着时间的积累,最初在她眼中静止的墙纸开始随着她的心理波动变得动态十足。人形的出现在另一层面也凸显出她的精神开始涣散,力量不再集中于反抗现实,而是转向进入幻想的空间让精神得以放松和解脱,她从抵触对抗到“开始喜欢这间屋子了…因为这墙纸的缘故。” [1]111再到坚持“追寻那毫无意义的图案,直到得出某种结果。”[1]111为了追求出结果,她制造出疲惫感,为了使自己产生价值将压抑的幻想投射在墙纸上,随着墙纸动态的剧烈程度,逐渐凸显出心理异化的爆发点。

三、精神的异化

不同人所能承受的痛苦阀限不同,但是在极度疲劳时,人会产生屈服感,求生本能会盖过一切需求,包括自尊。前苏联社会学家伊戈尔·谢苗诺维奇·科恩提出,“就其在社会科学中通常被使用的意义来看,异化表示作为局部的个体与整体的疏远与分离。异化所表明的分离可以指自我和客观世界之间的分离;可以指自我和已经与自我分离或处于对立位置的自我的一部分之间的分离,如异化的劳动;也可以指自我和自我本身的分离。”[2]507-528科恩将异化分为五种形态。首先是无能。其次是无意义,个人会对所参加的活动、所作出的选择提出深刻质疑。再次是无规则或混乱的选择,即“个人遇到相反的角色期待,被迫以社会不赞成的方式行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2]515第四是孤立感,最后是个人疏离,即“他感觉自我及其能量是一些奇怪的东西,是一种手段或工具。”[2]515

文中的她已经在这所大宅子里软禁了“很长一段时间”[1]113,在最后的三个星期里,她逐渐与墙纸融为一体,异化的感受更为强烈,心理深深陷入在异化的过程中。无论是墙纸的动态花纹,还是图案、气味、颜色,都变得越来越强烈。最终她在黄墙纸里挣脱了外部束缚,彻底进入幻觉,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却是一种只有在疯癫状态下才能获得的悲哀的自由。

四、结语

《黄墙纸》这个简单的故事,叙述了女人公在幽闭时的反抗,压抑与顺从,直到最后的异化。可见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在受压抑的幽闭环境中,起初都会产生抗拒和反抗的情绪。除了空间上的隔绝状态使人产生隔离感之外,作为精神隔绝的方式,被主流所排斥更具伤害性。文中“温柔”一词恰恰是对严格意义上的“幽闭”进行重新解读,此时的“幽闭”带有掩饰性与欺骗性,背后恰恰是掌控。

幽闭中女主人公所遇见的女性是与其观念中完全不同的,这也为倾诉建立了落差感。而最后的异化,是长期压抑形成的结果,长期的疲惫感与心灵痛苦的折磨,除了使其肉体更加虚弱以外,更是对精神的打击,与主流社会严重背离,最后导致疯癫的后果。

参考文献:

[1]夏洛特·P·吉尔曼.黄墙纸[J].吴其尧译.载名作欣赏,1997(3):109.

[2]Kon Ⅰ.The concept of alienation in modern sociology [J]. Social Research, 1967,(3): 507-528.

猜你喜欢
异化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网络交往异化现象的哲学反思
从异化看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设想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分裂、异化与虚无——解读《上来透口气》的主题思想
语音输入法,会异化新闻文本吗?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