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文意兼得之

2018-12-09 08:47肖亮
新课程·小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读写文意语文

肖亮

摘 要:随着学生升入四年级,我发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孩子们积极发言,对文章的理解也能够做到精准到位。但习作课上孩子们就不知从何处下笔,能写出来的学生,也大多是语句欠通,主题不明。为什么在阅读课上能言善道的学生,一到了习作课就没内容可写了呢?从根本上讲,我认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极为重视分析理解,忽略积累运用。有的老师虽然注重积累,但仅仅局限于背诵美文佳句,课堂上没能将这些佳作进行运用。

关键词:语文;读写;文意

细细品读入各版本的教材,我们会发现,入选的课文大都出自专家、名师的优良之作,它们在以丰富的内涵精神和独特的情感魅力陶冶读者的同时,更以其语言的优美生动,表达的恰当精准,布局谋篇的独具匠心,为每一个阅读者提供写作的范式。那么,我们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以此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写结合训练。

一、开展“读写结合”的意义

1.激发习作动力,让学生乐写

学生见到作文如见虎,如此害怕,与我们教师的教学思路有着直接的联系。统观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我们会发现,每个单元只有一篇习作的书写要求,大约每学期只需完成八次习作。而八篇习作的指导和修改也仅仅需要十六节课。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师绝大多数的时间都用在讲授文本,就形成了語文教学重“读”轻“写”的局面。因此,教师如果能善于捕捉课文中“写”的点,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思想、弄懂写法的基础上,进行“写”的指导和训练,那就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拓宽习作思路,让学生会写

学生的作文为什么会无话可写呢?究其原因,除了不善于捕捉素材之外,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写的意识、方法和训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练笔训练。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我们教材中那一篇篇美文,寻找读写结合点,先对学生进行模仿训练,再进行拓展训练,培养学生习作的能力。

二、开展“读写结合”的基本方法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读写结合点。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捕捉学生兴奋点,让课文发挥最大的功效。而文本中的语句精妙之处、结构创新之处、构思巧妙之处就是写作的兴奋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1.寻找文本空白点,在想象的天地中驰骋。

“言有尽而意无穷”,纵观现行小学语文各版本的教材,你会发现许多课文都出现了“留白”。这些留白往往有“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我们需要找到“留白”,让学生去“补白”。而这就是对课文的一次再创造。而补白的角度因人而异,这样也就体现了对文本的多样体验。

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的习题:“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这就是读写训练点,也是无限联想的补白点。在学生明确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让学生动笔写,就会让课文植根于学生心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抓住语言训练点,在仿写中明确写法

对于教材中需要让学生掌握的语言和写作手法的部分,用仿写的方法是最为适宜的。如果初学仿写,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如先仿句子,再仿段落,最后才是篇章。仿写的内容也可以有很多,比如句子的特殊构成形式、段落的新颖结构组成、文章特别的表达顺序等等。现行的各个版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寻找、挖掘,而后引导学生练笔。如《颐和园》一课,全文是按着作者的游览顺序来组织材料,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仿照这样的结构写熟悉的景点。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让学生作文能力只徘徊于模仿的层面,要由模仿走向创新,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3.抓住文本延展点,在开阔的思维中闪光

所谓延展点既是课内文本阅读与课外文本阅读的连接点,也是文本理解向自主习作过渡的转折点。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掌握了较多的写作方法后,就适合拓展练习。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梅花魂》一课,在细读课文后,在学生弄懂课文通过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和思想之情。随后布置这样的小练笔:“假设你就是外祖父,请你给即将回国的莺儿写一封信,你会写些什么呢?注意书信的格式。这样的小练笔,既训练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样的拓展练习在我们教材中还有很多,如:《钓鱼的启示》《落花生》等,都是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的好素材。

4.抓住文本创新点,在改写中提高水平

除了以上读写结合的训练方法,根据文本的特点,我们还可以寻找它的创新点,采用变式的训练模式进行写作。例如,可以从文章的体裁、构思、结构等方面进行改写,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如学习完《秋思》一诗后,可以引导学生将古诗《牧童》描绘的画面改写成一个小故事,或将《晏子使楚》这类课文则改写成剧本。

“读写结合”不仅是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读写训练,学文和表意都可以达到很好的统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朱红.叩问缺憾优化策略: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实践探索[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0(12).

[2]徐凤.为读写结合寻找有效的落脚点:从江苏省第十五届小语课堂教学观摩课例看读写结合[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5(1).

猜你喜欢
读写文意语文
《鬼神之明》的文意主旨与“明”字的含义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工筆文意之大化——关于田禾虎画风格元素特征的分析
表达准确,文意清晰
借你一双明亮眼,力拨迷雾见阳光——破解文言文文意理解常见设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