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国戏剧码头,擦亮上海文化品牌

2018-12-10 09:19虹菱
上海艺术评论 2018年3期
关键词:主角奖白玉兰剧种

虹菱

“白玉兰”从设立起,始终与改革开放的节拍共振,历年获奖作品、演员,讴歌并伴随着时代前进,推动了戏剧事业与产业发展。作为上海的一个文化品牌,“白玉兰”促进文艺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推动中外戏剧文化的互动交流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以下简称“白玉兰戏剧奖”)自1989年创设,已历经28届。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联的领导下,现已成为具全国影响力、权威性的戏剧领域表演艺术专业奖项。白玉兰戏剧表演奖一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戏剧文化,发现扶持优秀戏剧表演人才,扎根基层,服务社会,为促进上海和国内外戏剧界的交流与合作,大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推动戏剧艺术的繁荣兴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在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大构架下,“白玉兰”继续寻求新的发展,在码头的集成上成其大,在源头的创作上求其高,不断擦亮“白玉兰”这块上海文化品牌。

彰显城市精神,紧随时代步伐

白玉兰戏剧奖自成立起就一直恪守“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分地域、剧种、资历、知名度,也不分行当、流派、风格、门户,以海纳百川之诚意欢迎各类戏剧主体(含体制外演出个体)、演出场馆申报参评。

第28届白玉兰戏剧奖,共吸收海内外参评演员3600余人次,涉及剧目2000余台、剧种60余个,其中600余人次获得主角、配角、新人主配角等各奖次。在60余个剧种中,既有京剧、昆曲、越剧、沪剧、淮剧、话剧等大剧种,也有云南滇剧、采茶戏、彩调、五音戏、丝弦戏、陇剧、蒲剧等小剧种。

2018年4月30日晚,第2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晚会在上海大剧院举行。本届白玉兰戏剧奖以“绽放在新时代”为题,尚长荣、蔡正仁、舒巧、孟莉英、刘子枫、谷好好、茅善玉、史依弘、田水等著名表演艺术家先后一一揭晓奖项并为获奖演员颁奖。本届白玉兰戏剧奖将“特殊贡献奖”授予著名文化学者白先勇,他是昆曲艺术的“传播大师”,他是“戏曲进校园”的先驱,是对传统、对戏曲无悔付出的守护者、推广者;在各个奖项角逐中,王平憑借在评剧《母亲》中的出色表演夺得本届主角奖榜首,她与惠敏莉、李君梅、金不换、冯蕴、蔡晓秋、陈明矿、钱程、周野芒、王岳凌共10人获得“主角奖”。配角奖榜首为许晴所获得,她与唐红友、徐蓉、张茜、蔡燕共5人获得“配角奖”。此外,吴鑫、王琬娜、汪建达获得“新人奖主角奖”,钱莹、姚奕获得“新人配角奖”,舞剧《春江花月夜·赛珍珠》剧组获得“集体奖”。颁奖晚会的亮点,是越剧电影《红楼梦》中紫鹃的扮演者、85岁高龄的越剧表演艺术家孟莉英上台为“新人主角奖”获奖者颁奖。2004年,第14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首次设立新人奖,奖掖在戏剧舞台上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演员。许多当年站在这个舞台上的青年演员,如今已经成长为各剧种的领军人物。

白玉兰戏剧奖在申报主体上不设特别门槛,以艺术作为标准评选的设置,使小剧种有了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在“白玉兰”的舞台上,斥巨资、用人气演员打造的舞台剧可能并不见优势;而一个不为人熟知的小剧种,一些因资金少而舞台布景较弱的地方戏,可能因为演员的精湛表现而大放异彩。第1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奖中,浙江义乌婺剧团的楼巧珠凭借《赤壁周郎》中的出色发挥站上了领奖台。楼巧珠说道:“在浙江,婺剧是个地方性小剧种,我们也只是个区县小剧团,但今天,我们居然能与全国著名的大剧团、大剧种一起获奖,这让我们心怀感激。上海的观众真懂戏,上海的专家真公正!”

“扶强,更扶弱”的白玉兰戏剧奖吸引了全国各地大小院团、演员,越来越多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稀有小剧种在这个平台上崭露头角,同时,港澳台地区的剧团与演员也纷纷赶来演出竞逐。2006年,第16届白玉兰戏剧奖上,香港演员梁家辉以话剧《倾城之恋》中的“范柳原”一角捧走了竞争最为激烈的“主角奖”的奖中奖—“榜首奖”。之后几届获白玉兰奖的还有台湾演员金士杰、台湾京剧演员魏海敏等。

上海是国际大都市,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白玉兰”舞台也吸引了日本、英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剧团的关注。第18届白玉兰戏剧奖上,76岁高龄的日本歌舞伎艺术家坂田藤十郎喜获白玉兰特殊贡献奖。此外,美国演员布拉德·里特、加拿大“洋笑星”大山、英国演员麦克尔·雨果、意大利演员阿图罗等都斩获过“白玉兰”。“对于中国话剧,我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 大山的感言道出了外国演员们的心声,也彰显了“白玉兰”舞台的开放性、包容度。今年经组委会与评委会一致认可,提名舞剧《春江花月夜·赛珍珠》剧组为第28届白玉兰戏剧奖集体奖。 这是一台由中外舞蹈家共同创作的,洋溢着画意诗情的作品,散发着浓浓的中国情结,智慧地呈现出国际化表达,再次彰显了上海这个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大码头。

近年来,“白玉兰”参评的剧目、剧种及演员数量均有较大提升。今年,白玉兰戏剧奖参评量是近十年来最高的一年。本届接受申报并审看的剧目多达65台,比往年增长了10台以上:本届接受申报的参评演员多达136名,也比往年有大幅度增长。本届参评剧目所覆盖的地区和剧种面也比往年更广。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的影响力,正呈现着一种稳中有升的态势。“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白玉兰戏剧奖,充分体现了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文化精神。

“白玉兰”从设立起,始终与改革开放的节拍共振,历年获奖作品、演员,讴歌并伴随着时代前进,推动了戏剧事业与产业发展。

出戏和出人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白玉兰”评审委员们在评审演员表演的同时也非常关注参评剧目的思想内涵与艺术质量。从白玉兰戏剧奖的入围名单中可以看出,坚持以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剧团、剧组和艺术家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鼓励。如去年的“白玉兰”舞台上,上海昆剧团的《临川四梦》等,在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演绎。《民生巷11号》《半车老师》等作品,将创作视野放到新的时代与环境中。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田沁鑫导演的《北京法源寺》则映现中华民族精神和人文关怀。

在本届参评剧目中,涌现了一批(占总数50%)近几年来新创作的作品,充分显示了广大戏剧工作者积极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在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戏剧文化的同时努力创演近现代题材作品的丰硕成果。其中,不乏像评剧《母亲》、淮剧《小镇》这样在全国戏剧界有一定影响力的力作。大量地方戏曲的现代戏,则以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的舞台形象,以与时代同步的笔触,传递了积极的正能量。一些近代历史题材的作品,大都追溯当地人文文化,热情讴歌了与当地有着历史渊源的民族英雄和文化名人。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戏剧文化的重视,一些近乎失传的老戏也在抢救性的恢复中重新露面,如上海这次参评的梅派京剧《天女散花》,60年来首次全本公演。

白玉兰戏剧奖的参评剧目,如同是全国戏剧创作的风向标,呈现着中国戏剧界的新形势、新面貌。“白玉兰”组委会表示,鼓励中外优秀剧种剧目在上海进行首演,欢迎业内专家推荐优秀演员、优秀剧目,特别是原创重大题材、传统经典剧目申报参评。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上海逐渐成为全国戏剧的大码头和集散地。梅兰芳、周信芳、俞振飞、盖叫天等众多戏曲代表人物就是在上海成名、成熟的。梨园行曾经盛传一句行话:“到上海唱红了才算真红”。如今,上海这个大码头依然有这样的磁引力和辐射力,其中白玉兰戏剧奖这个舞台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白玉兰”参评演员中,除了首次参评外,还有已获过本奖再次参评,全力争夺二度或三度的演员;有已囊括文华、梅花等全国性大奖,还要来摘“白玉兰”以求实现“大满贯”的演员,说明了本奖在中国戏剧人心目中的分量。

“白玉兰”不仅能让无名的演员声名鹊起,让有名的演员名气更响,更能成为振兴剧团、剧种的有利契机。“白玉兰”的舞台,让各个领域的演员们有了更多互相交流的平台。不少外省市的优秀演员借此从地方走向全国,并叩响了国际舞台艺术交流的大门。不少地方戏优秀演员满载而归后,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表彰和大力支持,演员的个人生存、发展得到改善,往往可能产生联带效应,使所在剧团、剧种的生存环境、发展命运得到很大改善,尤其是对处于不景气状态的剧种、剧团,作用更明顯。

每年“白玉兰”评审、颁奖的同时,相应的评论也是紧跟其上,对重点剧目、热点演员、特色剧种、社会反响等现象进行分析,总结梳理全年度参评信息,分析论述业界发展动态,聚焦重点话题,推动着中国戏剧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戏剧理论家刘厚生曾在白玉兰戏剧奖25周年之际撰文道:“‘白玉兰奖,显然已形成了自己的特有的面貌和风采,尤其是已显示了历久弥新的海派文化精神、品位和风尚。……上海依靠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依靠历史长、对象广、运作成熟的优势,将海派文化精神的认知度和认同感推向全国,从而成为了中国戏剧表演艺术广阔领域中一枝清香四溢的白玉兰。这是‘白玉兰奖的重大贡献,是我向‘白玉兰奖真诚祝贺的更大理由。”

每年,白玉兰戏剧奖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优秀作品来上海这个“码头”交流汇演,与此同时,同台公平竞争的机制又激励了上海本土的院团、演员,努力推出更多有影响力的“上海原创”,使上海成为舞台精品的“源头”,从而提升上海文化的原创力、辐射力、影响力,助力上海打造“亚洲演艺之都”。

表彰大师启后人,提携新秀成名家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各领域文艺领军人物,建设一支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的评选活动就是致敬艺术经典、宣传德艺名家、推崇领军人物、展示人才队伍的大舞台。

第16届白玉兰戏剧奖首次设立了“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终身成就奖”,此奖项为白玉兰戏剧奖的最高奖项,专门授予那些毕生为戏剧表演艺术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大师。近年来,袁雪芬、红线女、李默然等表演艺术家被授予白玉兰奖终身成就奖。第27届白玉兰戏剧奖上,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同获终身成就奖,这也是白玉兰戏剧奖历史上首次将该奖颁给多人。此外,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周小燕,戏剧教育家、话剧导演徐晓钟被授予育人奖;裴艳玲、刘厚生、焦晃、王盘生、马科、娄际成、谢涛等戏剧名家获得了特殊贡献奖。第23届白玉兰戏剧奖上,话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获得了集体奖,此剧集合了众多知名话剧老演员,平均年龄60岁以上,他们不为名利,用生命在拥抱经典戏剧。

“白玉兰”奖通过表彰德艺双馨的老一辈艺术家,感谢他们所做出的贡献,也以此激励后来者继续努力,接过戏剧传承发展的接力棒。

20多年来,白玉兰戏剧奖推出了一大批剧坛新生力量。譬如:第1届白玉兰戏剧奖上,27岁的上海沪剧院演员茅善玉获主角奖;第2届,25岁的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尹铸胜获得配角奖;第4届,27岁的上海越剧院演员方亚芬获得白玉兰主角奖;第5届,25岁的安徽省安庆黄梅戏剧团演员韩再芬获得白玉兰主角奖;第11届,25岁的上海昆剧团演员沈昳丽、张军获得白玉兰主角奖,25 岁的上海昆剧团演员倪泓获配角奖;第13届,23岁的京剧演员王珮瑜获得主角奖,23岁的杭州越剧院演员沈祝敏获得配角奖……

“白玉兰”获奖演员中,年龄最小的是12岁的杨韬,凭借川剧《变脸》中狗娃一角获得了第10届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获奖演员中最年轻的主角奖榜首是黄豆豆,当年他才22岁,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刚大学毕业的青年舞者,凭借舞剧《苏武》中苏武一角,斩获第11届白玉兰奖主角奖榜首,第二年又凭借舞剧《闪闪红星》中冬子一角,再次荣获第12届白玉兰奖主角奖。

除了上述提到的,还有不少风华正茂的演员借“白玉兰”而风靡当地,后成为剧团里的中流砥柱,成为闻名全国的戏剧名家、大家,甚至是某一领域里的优秀领军人物。白玉兰戏剧奖为众多剧种挖掘、扶持了一批可贵的人才。

今年第28届白玉兰戏剧奖参评“主角奖”的中国评剧院演员王平感言:“上海白玉兰戏剧奖,在广大观众及各剧种的演员心目中都是一个极有分量的奖项。自创办以来,上海‘白玉兰为全国戏剧界推出了一部部佳作,表彰了一批批艺术人才。‘白玉兰奖是每一位戏曲演员心中的梦想。”

第14届白玉兰戏剧奖上,有一个新举措:首次设立“新人奖”。为25岁以下的演员增设一个渠道,给那些还没有完全达到水平的年轻人更多鼓励。

第24届时,由于参评“新人奖”的演员特别多,不少评委提出,按现在新人的额度,一些优秀的青年演员就没有机会了。后经组委会协商,第25届起增加2个名额,新人主、配角及提名奖各1名,加大了“提携新秀成名家”的力度,但并不等于一定要评满额度。消息传出,参评“白玉兰”奖新人主、配角奖的青年演员人数明显增多。

当下全国范围内为青年人专设的奖很少。“白玉兰”新人奖的推出,大大激励了青年新秀。一些院团开始专门为青年演员量身打造,并积极申报“白玉兰”,希望新人早一点挑大梁。很多外地的年轻演员也表示,有了“新人奖”这一目标,练功也从被动变主动了,希望有机会能在上海这座大都市展示自己的风采。

从第28届白玉兰奖参评情况看,参评演员进一步年轻化;参评剧目以新剧目为主:传统经典剧目也基本上是青春版,显示了创作活跃期和新老交替、传承接力的特征。本届“白玉兰”中,参评“新人主角奖”的上海越剧院青年演员王婉娜表示,“新人奖给了年轻人更多的机会,在这样的年龄阶段能够拿到这样一个大奖,是莫大的鼓励,能激励、鞭策我们在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长,也希望自己的艺术水平能够不断提高,未来能去冲刺主角奖、配角奖。”

戏剧的未来在于青年。作为一个重量级的戏剧奖项,“白玉兰”并不高高在上,而是主动拥抱青年人才,它不只是名家荟萃的炫丽舞台,更成为青年人才的孵化平台。“白玉兰”公正的评价、专业的肯定也使得更多戏剧新秀认识自身价值、明确自己的使命,更快地成为当下和未来戏剧的中坚力量。

完善评审机制,确保玉兰品质

20多年来,白玉兰戏剧奖坚持艺术标准的权威性,以及“公平、公正、公开”的纯洁性。创立初期,在黄佐临、袁雪芬两位主任的大力倡导、身体力行和严格要求下,组委会秉持了“送礼不要”“请客不到”的优良传统,并长期坚持下来,共同努力将“白玉兰”奖办成一个公正、纯洁的奖项。不少演员获奖后感慨道:“我们不认识任何评委,也没有送礼和打招呼,但评委们凭着我们的表演认可了我们。”

随后,在原有评选标准的基础上,“白玉兰”评委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五个“一视同仁”:上海演员和外省市及境外演员一视同仁;大剧种演员和小剧种演员一视同仁;大城市演员和小地方演员一视同仁;大剧团演员和小剧团演员一视同仁;功成名就的著名演员和名不见经传的演员一视同仁。这也充分体现了艺术标准面前人人平等。

理想的原则的实现需要严谨的制度来保障。第17届起,“白玉兰”设立了由40名专家组成的评委库,邀请了戏曲表演艺术家、戏曲史学家、理论家等加盟。白玉兰的评审过程非常严格,根据《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评委库工作办法》,组委会在观看了相当比例以上剧目的评委中,抽取17名到19名作为投票评委,经再次评议并经初选、提名奖决选、正式奖决选三轮投票评出获奖演员。此过程中,评委们严格保持评奖水准,宁缺毋滥,凡总分低于基本线者均不予入围。

第27届“白玉兰”时,该奖项的评审机制又作出重大调整:评委聘期由原来的三年一聘缩短至一年一聘;形成“戏戏评”“季季议”;增加全年评选环节,全体观戏评委投票;实行评审监督制等。评委实行“一年一聘”,改变“只要做了评委,一般就连届”的习惯做法,以此提升奖项评选的公开、公平、公正。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组委会特别规定,因评委个人原因观看参评剧目数量未能达到三分之一以上的,将不再被聘任为评委库成员。划出每年看戏量“不低于三分之一”的红线,形成履职激励机制和“能进能出”格局,有利于评委库成员的合理流动与及时更新,保持和提高评委队伍的活力。通过“戏戏评”“季季评”等形式,坚持评委每戏必评(书面)、每季必议(例会),鼓励评委在“评”与“议”的基础上,通过戏戏评、综合评、每人评、重点评以及聚焦重点话题举办戏剧论坛等手段,加强对参评演员和剧目的评论。

在之后的评选中,白玉兰戏剧奖还会不断完善评选机制、工作纪律准则,不断为“白玉兰”的公平公正夯实基土。

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为了鼓励、引导更多的艺术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近几年,白玉兰戏剧奖对走向基层、走进校园的参评剧组和艺术家予以更多的关注。

第27届“白玉兰”奖上,晋剧表演艺术家谢涛获得了特殊贡献奖。从艺30多年来,谢涛不但活跃在都市舞台,还始终坚持走在田间为乡村百姓演好戏,每年都要下乡演出300多场。对于获奖,她曾感激地说:“上海真是个戏曲大码头。不去上海,我们的晋剧或许至今还蜗居在山西呢!上海真是我的福地。”

本届白玉兰戏剧奖获特殊貢献奖的是台湾作家白先勇。自1987年以来,作为推广昆曲的“义工”,白先勇发表了一系列“昆曲之美”的评论。 2009年首倡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由白先勇总策划、总制作的青春版昆剧《牡丹亭》从苏州走向全国,又走到世界近20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白先勇的关注重点从昆曲演出转向昆曲教育,先后在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台北大学开设了昆曲课,让昆曲这门传统艺术在校园里生根开花。对于此次获奖,白先勇先生感到十分荣幸。“我第一次接触昆曲是在上海,观赏到俞振飞与梅兰芳的《游园惊梦》,因此与昆曲结下不解之缘。这次在上海获得白玉兰大奖,对我更有特殊意义。”白先勇说,“这十多年来,我集合了一批有志于昆曲复兴的朋友们,锲而不舍为昆曲大业努力,其中有两岸三地以及海外一流的艺术家、文化精英、企业家,还有各昆剧院的昆曲大师以及演员们,他们出钱出力的热诚,令我感动。我是代表所有对昆曲复兴有贡献的朋友们来领这个大奖的。昆曲是‘百戏之祖,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需要我们全民族来保护、发扬。”

一个好的文化品牌要成为有口皆碑的知名品牌,必须扎根生活沃土,把握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及新变化,全面提升市民精神气质和文明素养。白玉兰戏剧奖在评奖标准中,就考虑到了这一点,除了考量演员的戏剧表演基本功,考察参评剧目中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所表现的舞台整体感、艺术创造力等外,还注重参评演员崇德尚艺,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情况以及受人民大众欢迎的程度。

去年白玉兰办公室组建了市民观剧团,并通过微信等平台,征集观众对参评演员和剧目的评议。在奖项评审中,群众评议的结果纳入了专家评选的考量范围,使得评奖工作更公平更全面。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 “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鼓励文艺家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上海白玉兰奖艺术团自2015年开始,每年组织一批获得白玉兰奖的中青年戏剧家在当年的颁奖活动前后,深入基层演出,已先后到宝山、奉贤、金山等区开展活动。

去年,颁奖晚会后第二天, “玉兰芬芳映浦江—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演员崇明专场演出”在崇明举行。谢涛、钱惠丽、李小雄、王洪玲、梁伟平等17位第27届及历届白玉兰戏剧奖获奖演员以及白玉兰“集体奖”获奖剧组《紫花丁》的主演咸红杰等戏剧名家为崇明戏曲爱好者奉上了一场艺术盛宴。今年5月1日,第28届白玉兰奖颁奖晚会的第2天,白玉兰艺术团也将携新晋“白玉兰”得主赴金山进乡村开展演出,送戏到百姓家门口。除了在上海以外,“白玉兰”还走向了全国各地。去年8月,尚长荣、蔡正仁、谷好好、茅善玉、钱惠丽、史依弘、王珮瑜等上海戏曲艺术家、白玉兰奖获得者赴宁夏、陕西、内蒙古开展“深入基层、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与当地梅花奖、白玉兰奖演员同台演出交流。今年也将举办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白玉兰获奖演员互动交流活动。

近年来,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戏曲院团、戏剧工作者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活跃基层文化氛围而努力。在上海,众多白玉兰获奖演员深入基层、学校演出,足迹遍布浦东、闵行等远郊乡镇街道,针对不同兴趣的受众端出不同“大餐”。在注重面的铺展的同时,院团也更讲求精准突破,比如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的“Follow Me课堂”,上海沪剧院的“沪语训练营”等,其中不乏白玉兰获奖演员的身影,培育了一大批戏曲爱好者。

白玉兰组委会表示, 今后白玉兰戏剧奖会更加关注在戏曲进校园、进基层活动中取得成绩的院团与剧组,积极组织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家联动长三角,走向全国,探索搭建“走出去”的服务平台,进一步拓展白玉兰戏剧奖的外延和影响。

近日《關于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白玉兰戏剧奖作为上海的一个文化品牌,将主动寻求新发展,未来要使“白玉兰”成为具有全国和全球影响力的舞台艺术评奖平台,要让所有来上海表演的舞台艺术,都在这里参与评选、公平竞争,赢得人民的口碑、专业的肯定,从而奠定行业内的基础。“白玉兰”要努力做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舞台表演艺术的评价机构,促进文艺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推动中外戏剧文化的互动交流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猜你喜欢
主角奖白玉兰剧种
小剧种大舞台
握握手
关于“守望濒危剧种”的呼吁
“包”字出门去
说不一样的话
扬剧老生表演艺术浅识
“眯眯”和“咪咪”
新科影帝西恩·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