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江苏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研究

2018-12-10 11:21高明珍谢倩玮
戏剧之家 2018年27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互联网+互联网

高明珍 谢倩玮

【摘 要】新形势下,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文化资源加速整合,跨界融合成为必由之路,国际国内的文化产业经济形势瞬息万变,为江苏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江苏文化产业有发展高地但缺乏发展高峰,应抢抓“互联网+”时代机遇,积极探索江苏文化产业集聚发展路径和策略,促进文化产业从物理空间粗放集群转型为高端要素的集聚发展,向文化强省迈进。

【关键词】“互联网+”;文化产业;资源集聚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7-0223-02

近年,在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政策扶持之下,江苏文化产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2013年以来文化产业发展各项指标如生产力指数、驱动力指数、影响力指数数年居于全国前列,多次跻身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十强省市。然而,新形势下,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国际国内的文化产业经济形势瞬息万变,为江苏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挑战,当前,江苏文化产业应抢抓“互联网+”机遇,走产业集群发展之路,加快培育江苏文化产业新经济增长点。

传统意义上的产业集群指的在某个特定的产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公司和机构,依托在地理空间分布的紧凑和密集,在产业共通性和互补性基础上联合发展形成的规模化产业组织。常规的产业集群更多侧重地理空间上的聚合与规模化发展,国内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成功先例,如中关村产业园。江苏文化产业集群一方面主要体现在文化产业园区、科技开发区、实践创意基地的集群,如苏州阳澄湖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南京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常州创意产业基地、常熟纺织服装创意产业园、江苏正华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国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等规模较大的多达二十多家,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为江苏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带来良好社会效益;另一方面体现在文创活动和文艺展演的集群与联动方面,如近几年的集结了江苏各大艺术高校和企业的南京周巡展活动、南京文交会等活动,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然而,新形势下,文化产业仅仅停留在物理空间上的集群显然不够,创意资源和智力要素的集聚发展成为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

一、创意文化资源的集聚

江苏是全国知名的文化大省,拥有多元而厚重的文化资源。作为六朝古都和十朝都会,江苏的历史文化、帝都文化为江苏文化产业发展夯实了源头基础。作为长三角中心地区,江苏的区位文化优势明显,连云港、南通、常州等等城市为江苏的文化开拓、传播和吸收带来了区位优势,尤其是历史上“郑和下西洋”贯串了“一带一路”的诸多国内外地区,如历史文化、航运文化、区位文化在新时期得以融合,将为江苏文化新经济增长点培育带来新契机。另外,江苏十三个地级市的特色文化和手工艺文化闻名国内外,如宜兴紫砂壶、苏州昆曲、六合白局、苏北白酒等等文化独具特色……这些都为江苏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丰富资源。新时期,互联网、数字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江苏应抢抓“互联网+”机遇,促进创意文化资源的有效集聚,提升文化产业的辐射效应。

首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4G网络、三网融合等信息渠道,打通空间和地域阻隔,将各种优势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再创造,培育复合型、多元化、立体化的高精尖文化产品和新业态。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南京云锦艺术、六合白局、苏州昆曲、“郑和下西洋”等文化资源进行融合包装,开发成数字影视作品,依托江苏卫视的优质平台及其国内外影响力进行立体化营销传播,打造优质IP,以粉丝经济带动市场,进而开发出版物、工艺品、服装、文化用品等等周边产品;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将特色创意资源植入到江苏核心文化产业如影视行业、旅游业、教育产业、博物馆业,以点带面激活文化产业的核心动力,引发辐射效应。

其次,高校科研部门是高精尖创意文化产品的孵化器和开发载体,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搭建的信息互动平台,促进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创意资源的集聚。作为教育大省,江苏拥有多所闻名全国的高校和教育机构,这成为文化产业发展重要的智力支撑。江苏各城市的艺术类高校和学院应通过整合地方特色文化并依托网络进行联动发展,联合开发 创意产品,并举办综合性、主题性展赛、展演活动,整体提升江苏文化软实力。如2015年开始举办的“南京周”活动就是吸纳各大高校聚焦“一城一河”城市主题,充分提炼南京城市文化元素,开展具广泛知名度和人文国际范的系列活动,活动中充分展示江苏各高校的科研成果,如虚拟现实中的貔貅、云锦,融合了南京金陵十二钗文化的体感交互现实游戏等等。该活动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深层激活了南京乃至整个江苏的文化产业发展驱动力,充分体现了高校孵化优质创意产品的能力。

二、智力资源的集聚

智力资源是一种特殊社会资源,包括具有科学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及人才创造的智力成果,也包括人才和成果带来的无形的影响力和社会效应。智力资源作为知识经济的第一資源,具有高度增值性、可持续性和长期受益性。目前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有人才高地、有智力资源储备,但是缺乏高峰,很大原因就是未能发挥人才的合力作用,智力资源散兵游勇的现状严重阻碍了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要使智力资源得到有效集聚并得以最大化转化,需要加大培育高端人才力度、需要促进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将“政产学研资”一体化系统的落到实处。

首先,培育高端人才。高端人才主要是指拥有稀缺才能人才、原创性人才、国家级省级大师、非遗传承人、具有高科技核心技术等的人才。这类人才不仅能创造出有形的智力成果,而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优质“IP”。一方面,在粉丝经济当道的现代具有强大的市场潜力,另一方面,可以衍生出更多的优质“IP”,从而在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带来辐射效应。如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就是江苏卫视高端影视人才团队一项非常成功的智力输出成果,其中也吸纳了一些影视传媒专家的策划创意。尽管这档节目是模仿国外的相亲真人秀模式,但进行了很好地本土化改造和创新,在国内基本属于首创,具有稀缺和原创的特点,加上主持人孟飞的粉丝储备,节目开播至今已经八年,不仅使得江苏卫视闻名国内外,更使得“江苏综艺”“非诚勿扰”“孟非”以及节目嘉宾等等都成为知名IP,同时也打造了江苏综艺娱乐老大哥的国内国际名片,带动了一大批江苏各电视台的节目,为江苏影视产业甚至文化产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发展动力。还有例如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金陵石刻、高淳民歌、江浦手狮、江苏昆曲等等的传承人和名家大师,都是文化产业的高端人才,应对这些智力资源进行梳理和聚集,创办相关的文化活动,进行线上线下推广和海内外传播,打造江苏文化产业国际化品牌,促进文化走出去。

其次,要借助实践基地平台,促进“政产学研资”一体化。如前所述,江苏有众多产业园区、高校和科研机构,应汇聚优质智力资源联动发展,以智力资源为抓手,吸引更多创业资本投资,逐渐形成模块化、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创业要素,为区域建立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供必要的智力资源保障。政府、产业、大学、科研机构、资本五者密切合作、相互作用逐步实现一体化,成为特色文化产业创新系统运行的核心并由此形成持续创新的良性循环,实现共同发展。在“政产学研资”一体化创新体系中,政府动员公共资源、高校及科研机构动员科技资源、产业动员市场资源、资本动员信用资源,并产生创新聚变,发挥“政产学研资”的乘数效应,最终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资源与创新活力,赢得科学技术的比较优势,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三、数字化集聚平台建设

虽然江苏省各市、区多年来都在积极推进产业融合,然而文化产业并未发挥其强大的渗透作用,真正融入到旅游业、服务业、博物馆业、教育业等等江苏核心产业中,而且产业园区的建设也是较为粗放,许多地方仅仅是建成产业园区实体而已,并未形成开放系统的产业生态,更谈不上创意生态的优化。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统筹协调和有效整合各方资源的平台。由此江苏省文化产业直面转型升级问题,其出路和目标就是搭建一个省级数字化在线文化产业平台,融合各地的文化产业平台及其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平台经济。

首先,要加强平台内文化企业的技术创新,树立“互联网+”思维,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积极谋划建设时尚设计园、电子商务园等以孵化新兴经济形态为重点的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平台,推进文化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文化产业的动能转换。

其次,要完善平台集聚机制充分发挥网络效应,全方位促进空间、市场、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共享,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空间共享可以提高闲置空间的利用率,打造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共享办公场所和众创空间;市场共享平台助于文化企业共享市场和渠道,形成良序竞争格局;人才共享能激发创客的创新创意活力,加快人力资本的转化速度;资金共享创新平台投融资方式,解决小微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技术共享通过平台协议保障线上支付、第三方担保等信息基礎设施安全、可用、便捷。

总之,当前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资源国际化整合对集聚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是机遇也是挑战。应紧紧抓住“互联网+”时代契机,充分利用文化的渗透性和融合性,以高精尖文化产品为主导、以智力资源集聚为核心、以集聚平台为依托,促进江苏文化产业核心发展力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培育江苏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助力江苏向国际化文化强省迈进。

参考文献:

[1]崔艳天.重视平台化发展模式 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J].行政管理改革,2018,(01):39-41.

[2]光唯,高明珍,崔京豫.培植江苏文化产业新经济增长点问题研究[J].戏剧之家,2016,(13):242-243.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