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宋哈尼族阿克支系民间习俗

2018-12-14 12:46达福兴
寻根 2018年6期
关键词:支系阿克哈尼族

□达福兴

壮美的“部落联盟”

“勐宋”称谓由傣语转译而来,原意为高山平坝中的大部落或部落联盟。西双版纳勐宋行政村位于中缅边境,南与缅甸第四特区(掸邦)接壤,北与勐龙镇陆拉村相接,西与勐海布朗山相望,东与曼伞村相邻,是“热带州地”最有名的古茶山之一。辖区内有641户2800余人;平均海拔1600米,最高海拔2013米,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耕地面积3376亩,其中水田面积2740亩,农作物播种面积6532亩;主要茶园28000亩,其中百年以上古茶树10000亩,橡胶种植1606亩。勐宋区域现有11个自然村组,包括曼买窑、曼加干边、回沙拉、拉祜新寨、阿克、丫口、蚌半、曼窝科、曼加坡坎、大寨(勐宋村委会所在地)、曼加脚等。除拉祜新寨为拉祜族外,其余均属哈尼族自然村,其中村内哈尼族又可细分为阿卡支系与阿克支系。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勐宋村奇特的产业经济,如大面积的热带原始雨林促进了勐宋村生态旅游与生态民俗村的建设,美丽灵动的红梅花雀吸引大批的鸟类摄影者蜂拥而至,形成了候鸟式的观光产业。游客与摄影者的涉足,不仅向世人展示了勐宋自然环境的魅力与祥和,更将聚居于此的各民族传统文化与习俗传播于众。

现阶段哈尼族阿克支系主要集中居住在勐宋村阿克和丫口两寨,其中阿克寨阿克人是由丫口寨迁出而落居于此的。两寨隔沟谷而望,分距勐宋村委会8至9公里,距勐龙镇38公里,气候适宜,降雨充沛,种植业十分兴盛。而靠天施恩的种植业也使两寨阿克村民多数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活较为清贫。但物质条件的匮乏并未造成阿克支系百姓精神世界的萎缩,村寨内始终保持着路不拾遗、祥和安乐的景象。

独特的鬼祟之信

哈尼族阿克支系普遍信奉“鬼祟之说”,认为恶鬼坏祟会给家庭和村落带来灾难和噩运,同时对好鬼善灵则多加崇敬,祭拜有加,认为其能带来好运和吉祥。每当阿克人家中或村内突遇怪异之事,会被认为是恶鬼作祟乱民,因此会请村中“毕摩”举行驱鬼仪式,驱除村中一切恶鬼,还村寨以安宁。阿克人日常生活中的驱鬼仪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立寨门(龙巴门)

寨门,即龙巴门,也称为陇巴门,是进入村寨的主寨门,门朝向大路,是村民日常生活与劳作的必经之处,同时也是举行“求神”“驱鬼”“除祟”等祭祀活动所不可少的神圣象征物;第二道寨门,是朝向后山密林深处的寨门,主要用于掩埋病死家畜或意外死亡的逝者时出入;第三道寨门,靠近坟山路口的寨门,主要供村民下葬(正常死亡)时出入。阿克寨门是人与鬼神之间的分界线,同时也是生者与逝者的离别之所。自然而然,寨门就具有了驱鬼祛邪、护佑村民不受鬼怪侵害的功能,进而上升到神圣化、人格化的地位。由此,天地间的各类邪恶鬼怪因寨门的存在而被震慑于门外,只要村民一踏入寨门,在寨子里居住或劳作,都会受到寨门神灵护佑。

◇阿克寨寨门

阿克人会于每年的立春之际,在原先寨门的基础上建设新的寨门,届时会由村中老人主持建造仪式,全村男性村民都会齐聚一堂,共商新立寨门之事宜。德高望重的男性老人将负责总体的指挥建造、仪式主持和驱邪物的放置,包括寨门木材的选材、辟邪物的雕琢与悬置、祭祀寨门等活动,一般辟邪物包括木刀、木弓、木剑、弩、风转轮以及鸟、花、树等各种自然之物。随后,男性老人会在村内开阔之处,组织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用当地红土捏制简易小巧的十二生肖,多少不限,在每一批十二生肖中放入花细线、糖、香烟、水果等物。其后再由男性老人将捏泥未完之水,用树叶蘸之,洒向在场的各位村民,以祈求神灵护佑。最后,将做好的十二生肖送至修建好的寨门旁,在预设的小桌上摆放齐整,寓意十二生肖神灵护佑寨内人畜全年平安吉祥,无灾无难。

◇红泥捏制的形象

2.竹编旦练(风转轮)

竹编旦练又称为竹编风转轮,意为多眼的守护武士。此缘于哈尼族传统神话:鬼天生三只眼,而人只有两只眼睛,因此鬼并不怕人。然而鬼祟却很是畏惧眼睛比自己还多的事物,故而阿克人遂使用旦练代替人类监视、震慑村寨外的恶鬼和其他邪恶生灵,用以确保山寨不受侵犯,永保安宁。阿克寨门上的“旦练”多由村中男性长者制作,数目多为三至六个,旦练越多则意味着寨门的震慑力越强,鬼祟之物就越畏惧退缩,畏之不前。居住在村寨中的每户阿克人家都会于每年的农历十月或房屋动土时,在房屋的四角处放置竹编风转轮,用以护佑自家的宅基安吉,防止邪恶鬼怪进入家中迫害人畜。在放置风转轮这一天,如果村中有人需要外出,须在早上放置之前离家,其余阿克人整天都不能外出劳作。外出者在18点后才能归家,其他时候都禁止人员进入村寨,他们会在主寨门处放置一个更大的竹编风转轮,告示外人今天村寨不接受外人的来访和进入。同时,每户阿克人家都必须在当天喝粥,以祈求家庭平安和村寨净洁。

◇寨门立柱上的风转轮

◇寨门前老树上所悬挂的竹编风转轮

集体性的村寨驱鬼仪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禁忌习俗,颇受附近村寨村民的尊重和敬畏。此种敬畏与尊重,体现出了阿克支系生产、生活中的智慧和与其他民族和谐共处的交往。竹制旦练(风转轮)是哈尼族阿克支系日常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辟邪之物,于路边、树上、房檐、屋角等位置都随处可见,可证阿克人鬼神信仰的虔诚。

3.竹编弓箭

简易弓箭多放置于主房门上方的横梁之上,正指向房屋的进出口。弓箭均由竹子削制而成,形似真弓般,比例略小,竹箭前端削尖之后,刺入若干新鲜茶叶,进而固定于弓弩之上,整个弓箭似拉弓欲射,意为威慑闯入的鬼祟恶物。其中,新茶、欲射之箭等物品都寓意驱邪除灾、祛除鬼物,将外面的鬼祟之物隔绝于门外或将其扼杀。除此之外,风转轮与弓箭的相互组合,更能取得震慑鬼祟之物的强大功能。

4.红黑手线绳

哈尼族阿克人普遍于左手手腕处系戴红黑手绳和银质手镯,寓意驱邪保平安,年年康健。其中红黑手线绳的系戴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竹编弓箭

◇勐宋拉祜老寨茅屋

一是每当家中有新生孩童取名或体弱多病时,可由家中老人或请村中老人(男性)为孩童制作和系戴红黑手绳。孩童父母需备好酒肉饭菜,红黑细线若干,同时还须按孩童性别宰杀鸡一只(男孩杀母鸡,女孩杀公鸡),烹饪之后端给老人食用。饭后老人边口念经文,边搓制手绳,遂将编制好的手绳系于孩童左手上,望其能保佑新生孩童或体弱多病的儿童身体健康,驱灾避邪。

二是阿克人会于每年的六月至七月,系戴红黑手线绳。基本保持每年一系,以望能保佑来年身体康健,平安如意。同时,红黑手线绳不仅具有驱邪避灾的神圣功能,还能为阿克人的精神面貌增添别样的美学效果,更成为阿克支系区别于其他族群的符号化特征,进而成为阿克支系的族群身份标识。

庄重的祖先信仰

阿克支系的祖先信仰主要表现在当家中或村中有老人过世之后,会为其举行声势浩大的葬礼以及仪式过程。其丧葬仪式及其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步:

1.传丧

如遇家中亲人过世时,主家将会宰杀家狗一只,逐家挨户通知亲朋与同村者来家中食用狗肉,意为家中有亲人过世,通知大家前来帮忙。到时,亲朋好友与同村同族者都会来到逝者家中,参与对逝者后事的料理。至亲者奔丧,会携带刀具、黑布等物品赶来拜祭,同村同族者则会每家每户派出一人,协助主家料理丧葬事宜。如若同村人家未派人协助,则会按阿克村寨的村规民约,对该人家进行处罚,须按天数给予主家一定数额的补偿(规定为一天罚款50元)。

2.请毕摩

勐宋哈尼族阿克支系习惯于将逝者停放于堂屋正中的木制地板上,下放一床棉被用以保护逝者遗体。随后为逝者洗净全身,换上新衣,再用黑布包裹逝者全身,口含银器,并于逝者脚下方放置一似藤凳般大小的祭桌,以备毕摩使用。琐事准备完毕后,等待亲朋好友的奠祭以及毕摩的到来。前去邀请毕摩的须是逝者的男性至亲。毕摩为逝者主持葬礼,包括口唱送魂经、手舞刀具等仪式动作,且毕摩须一直待到逝者下地安葬,所有的葬仪结束后,才由主家专门派人将毕摩送回,并酌量给予其些许钱财和酒品等物。

◇身着本民族服饰的阿克老人

3.宴亲朋近邻

阿克支系的葬礼宴请,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杀牛,一种不杀牛。杀牛的人家,经济状况普遍较好,一般则会选择停灵五至六天。当宴请宾客时,杀牛的人家会将新宰杀的牛肉平均分给村内的各家,每家将牛肉烹熟之后,把小桌抬至路边,摆上牛肉、米饭及一杯酒,用以奠祭逝者。其余牛肉会用于宴请亲朋好友和同村帮忙者,在其后的停灵期间,则会杀猪、杀鸡宴请宾客。对于葬礼不杀牛的人家,一般会停灵三至四天,在宴请的头天宰杀生猪两头,招待亲朋宾客,其后停灵期间也都杀猪杀鸡待客。杀牛与否,是宾客判断该家庭经济情况的主要指标,也能充分体现生者对逝者的敬重程度。同时,在吃饭之前,毕摩会安排主家将所有的饭菜都拿取一点,随后将碗摆放在祭桌上,用以献祭逝者。葬礼期间,放置和使用筷子时,也有讲究,必须将筷子放置成细头朝向活人,意为活人所使用的,亡魂不能使用活人的碗筷,筷子的放置方式要一直持续到逝者下葬之后才能变动。每次献祭逝者的饭食到最后都会将其作为垃圾倒掉。阿克人在葬礼期间,是不允许吃隔夜饭食的,必须在凌晨十二点至一点之间将其倒掉。次日再重做新鲜的饭菜。这表现出了对逝者的尊重与重视。

4.制棺木

哈尼族阿克支系习俗规定必须当亲人过世后,才能筹备制作棺木。现用现作的形式。生前也不测量尺寸,只于死后测量。家人逝世后,主家委托村中精通棺木制作的男性老人与七八个精壮男子上山伐木,以成材的蓝果树为佳,整棵伐倒,取粗大的树干底部一段,比逝者身高略高,将此圆木底部削平,之后将圆木上部的木材劈出一厚层,经过雕磨之后将作为棺盖。而剩下的大部分圆木经过刨削、凿深、刻平及修整之后,就成为存放逝者的棺椁。剩余的木材会被舍去,如果带回剩下的木材,会给家庭和村寨带来噩运和死亡。制好的棺木将会被抬回主家,并放置在房屋的底部,但并不立即将逝者装棺。

5.安葬

阿克人对于逝者的安葬,依照不看风水而看吉日、不立碑而立遮雨房的传统习俗。主家依照汉族的十二生肖谱,查看下葬的吉日,会避开与家人生肖相冲突的日期进行下葬。确定好下葬日期时,主家提早将猪鸡宰杀好,待煮熟之后,先献祭给逝者享用,之后再安排抬棺的阿克汉子吃饭。待亲朋好友吃过饭,主家将逝者、衣服、裹布等放入棺木之中,捆绑封棺,之后,阿克汉子们把棺木抬至祖坟地。待坟坑挖掘完毕,以逝者脚部朝向深山的葬法将棺木横放入坟内,覆盖上泥土,填埋成坟包。阿克人会在坟包上方搭建似阿克传统房屋形状的遮雨房,高度1.6米至1.7米,有主梁和横梁。遮雨房的大小、结构、建造方式均因人而异,如当逝者为三代同堂的老人时,遮雨房必须搭建三层;当逝者为有儿无孙的老人时,遮雨房只建两层;而当逝者为尚未婚娶的青年人时,只搭建简易的遮雨房。搭建遮雨房的本意是避免逝者再受风吹日晒之苦,也表达了生者对逝者的尊敬。遮雨房的建设大多需要花费两天的时间,一天用以准备建房所需要的木材和各种饰物,一天用来修盖。修盖完毕之后,逝者家的男性成员做最后的奠祭和跪拜,之后便随建房的阿克汉子一起返回家中,所有人于路途中均不能回头观看,须等过了村寨的寨门之后才能回头。当踏过寨门的那一刻,阿克葬礼及其仪式过程结束,生者与逝者彻底永隔。

6.遗忘

葬礼过后,阿克人不再去祭拜逝去的亲人,恢复日常的生产活动。内敛含蓄的阿克人将对逝者和先祖的怀念放于心底,待下次村中或家中再有人过世时,才会到亲人和祖先的遮雨房下清除杂草,追忆逝者。

禁忌规约

1.禁止女性参与寨门、坟墓的建造。

在哈尼族阿克支系社会中还残留着农耕时期“男尊女卑”的不平等的性别思想,认为男性是力量、阳刚、强大的典型代表,是家庭甚至是村寨中最为权威的发言者,女性是温柔、阴弱及冷寒的代表,是依附于男性成员的。在某些特殊的仪式过程和场合中,禁止女性参与,甚至是不能观看和触摸(如在整个阿克葬礼过程中,女性只能在遮雨房建成之后的第二天前去祭拜逝者,其余时间不能接触到棺木和遮雨房等),否则会给家庭和村寨带来灾难和厄运。

2.禁止将未取阿克姓名的幼童葬入祖坟地。

在阿克人习俗当中,刚出生还未取阿克姓名便夭折的幼童,是不被视为阿克人的,即便是该幼童已取乳名。未有阿克姓名的孩童死后,并不将其埋入阿克村寨祖坟地,只能将其埋葬在离祖坟地较远的墓园之中,且不传丧宴请,不修建墓碑和遮雨棚,甚至舍弃棺木,只用草席包裹等简易方式进行埋葬,一切从简。

3.禁止外人在举行宗教祭祀活动期间进入。

哈尼族阿克支系认为宗教祭祀是本民族最为神秘和神圣的仪式活动,因此在祭祀期间不允许有外人的介入,尤其是当地外村人,认为这会给村寨带来噩运和灾难。同时,也不允许阿克人在别村举行祭祀活动时随意进出,更不允许阿克人进入别族的祖坟地等。

热闹的节日习俗

1.俄托节(窝托节)

俄托节又称“舂粑粑节”“新年节”,于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中旬举行。届时,每一个阿克村寨都会取出一部分新收的稻谷,淘洗干净,放入锅中蒸煮,用以制作香糯柔软的“舂粑粑”。新米蒸熟之后,将其放入木制舂具中,用舂棍反复用力碾制成糕状。之后取新鲜洗净的嫩芭蕉叶,用来盛放略带余温、黏性十足的“舂米粑粑”,将芭蕉叶折成波浪状,中间空出的位置作为容器,每一张芭蕉叶能放置四至五个舂粑粑,携带方便,食用时拉开即食,舍弃的蕉叶也不会污染环境,可谓实用、环保至极。到傍晚时分,阿克村寨会举行盛大的节日晚会,男女老少身着阿克民族服饰,在村寨内的广场上载歌载舞,用以庆祝今年的稻米丰收,祈求明年的风调雨顺,整个节日过程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

2.耶列节(汤圆节)

阿克人的耶列节是窝托节的延续,是阿克人对春天即将到来的最真挚的问候与欢庆。耶列节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举行,到时每家阿克人都会制作汤圆,制作原料与“舂粑粑”一样是由蒸熟的稻米舂制而成,不同之处在于它比一般汤圆稍大且粗糙,不耐存放。在过节当天,阿克人家会早早起床,身着民族服饰准备制作汤圆的稻米。食用时,一般会往汤圆中加入白糖、蜂蜜、熟鸡蛋等一并食用,寓意春天来临时,阖家团聚,圆圆满满。在过节期间,全寨的阿克人不外出劳作,参与到村寨的歌舞晚会中,阿克男女用原始朴素的舞蹈动作,重现耕作中所使用的动作,如砍树、割稻、舂米等,表现出劳动耕作时的力量与技巧,欢庆春季万物复苏的到来。

3.贺新房

贺新房,又称上新房,是阿克人家新居落成时,最为重要的庆贺习俗。在过去,每当阿克人家需要修盖新居时,家中男性成员上山挑选、砍伐建盖房屋所需要的木材,女性成员负责家内的一切事务和送饭上山。当木材、瓦片等所有建房材料准备完毕之后,会择吉日开挖地基修建。在平整地基之后,将会在地基之上竖立中柱(主支柱)和狗柱两根柱梁,同时在主柱和地基四角绑上或插上竹编风转轮,并往狗柱上涂抹鲜狗血,悬挂上男性成员的衣服。竹编风转轮和狗血的作用在于驱邪祛鬼,镇压一切鬼祟恶毒之物;悬挂男性成员的衣服,则主要用于显示阿克男性的阳刚和壮硕。新居落成之后,全村寨的阿克人都会抽空前往帮忙,主亲者更会携带酒、米等物品前往,协助主家杀鸡宰猪招呼客人。席间阿克汉子推杯换盏,女子载歌载舞。

“依赖自然,回报自然,感恩自然万物”是哈尼族阿克支系传统民俗文化最为耀眼闪亮的生存之道和取舍智慧。阿克人在为生活而与自然抗争的同时,也特别注重感恩自然的馈赠,如为保证茶叶的品质和口感,始终保持不喷洒农药、不使用任何化学制品的传统,这些行为自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动植物资源污染较小,较好保持了区域性的生态多样性和物种平衡。同时,哈尼族阿克支系还特别看重茶树的保护和传承,尤其对于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尤为珍惜和爱护。自然环境赐予了阿克人独特的生存条件和物种资源,同时阿克人也回报了自然一抹清新甘甜翠绿的“茶香”。

(题图:勐宋村山林自然风光)

猜你喜欢
支系阿克哈尼族
ABCG2、SLC2A9、SLC17A3和PRKG2基因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与哈尼族人群痛风的关系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维生素D辅助治疗云南哈尼族儿童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广西凌云地区背陇瑶的支系研究
野驴智斗猛虎
外星人在我家(3)
苗族支系服饰色彩探析
彝族祭祖大典“耐姆”是彝族自称形成和分支的重要原因
哈尼族“老关工”白文达二三事
阿克超市历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