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递式教学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2018-12-14 10:35杨彪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层递式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杨彪

【摘 要】

作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之重是不言而喻的。首先,在应试教育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作文部分的分数在语文考试中占据了近乎半壁江山。另外,语文学科不仅仅是一门知识性的学科,它更是一门培养学生的审美、教育和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学科,而作文就是培养这些素质的一个十分重要渠道。但是在当前的初中作文教学中,由于种种问题导致了作文教学效果的不理想。为了改变目前的不甚满意的教学现状,本文将探索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层递式教学模式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实践。

【关键词】

初中语文作文 层递式教学 实践探究

层递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具有较强的教学目的性和针对性,近来在语文教学中逐渐得到不少教师的认可和运用。具体来说,“层递式”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分层次。第一方面指的是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行层次的区分,即教师应该循序渐进地、有层次地教授知识,也就是先帮学生打好基础,再逐渐上升教学知识的难度,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第二个方面指的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的分层次教学。由于不同的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是不同的,这就势必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教师只有通过“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关注和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继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我们要大力提高初中学生作文的整体水平,也应该把层递式教学贯穿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一些教改实践,谈谈层递式教学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注意问题。

一、培养学生摘抄习惯,打好作文基础

初中学生经历了由小学教育到初中教育的转变后,很有可能一时间无法跟上和适应初中教育,尤其是在作文方面的学习,小学时期和初中时期的作文要求和难度是截然不同的。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学生是否适应这其中的转变,该如何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度过适应期。具体来说,初中作文明显的难度上升就是在于对写作语言和写作篇幅的要求提高了,这两方面也是初中学生常常遇到的难点所在。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基础,从词到句,從句到段有计划地训练。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分享一些好词好句,教师也可以把一些优美的词句在课上引导学生赏读,还可以建议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自己的美言警句摘抄本,用来积累这些好的表达,让他们经常翻看和理解。日积月累,厚积而薄发,学生就能逐渐将这些内容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从而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启发作文灵感

我们常常说“灵感来源于生活”,在作文写作中这一点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初中学生常常会有在写作时拿起笔却无话可写的苦恼,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生活经验,或者说是,学生普遍缺乏从周围的生活环境观察、发现和提炼出写作灵感和素材的意识和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例如,每当教师给学生布置一篇以春天为主题的写作作业时,大多数的学生总是会将注意力放在描写春天的花花草草等景物的描写上,这就导致了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毫无创意。教师这时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带出教室、走近春天,让学生切身实地地观察春天。这时学生不仅能发现春天不同花草景物的特点,而且能发现虫鱼鸟兽的活动以及勤劳的人们春耕时的场景。通过教师这样的引导,学生就可能触发写作的灵感,发挥丰富的想象,写出具有独特体验的好文章。从而便有效帮助学生解决了无话可说的严峻问题。

三、关注学生学习特点,开展小组学习

“层递式”教学模式的另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即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对学生采取分层次的教学。在传统的作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根据教学进度和目标,对于本班学生进行同样内容和同样方法去统一安排教学。因为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一堂作文课下来,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往学不到更加深入的写作知识,而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又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为了有效地改善这一作文教学现状,语文教师应该针对各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教学。例如,教师在作文教学之前,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和性格特点,再综合考虑,将各方面都较为契合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这样,全班就可以分为若干个不同层次的小组,教师给不同的小组准备不同的教学重点和教学内容。在作文课上,教师先将各个小组的教学内容颁发下,并让学生在组内先展讨论与学习。这时,教师应及时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状况,并适当向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小组进行倾斜,帮助该组学生进行学习。然后依次类推,最后到学习能力最强的小组,对他们的学习成果进行验收评价和提高指导。这样既能帮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有条不紊地提升学习水平,也给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自我发挥空间,使他们不再受制于传统教师的死板恪守的教学进度。

四、根据学生能力差异,注意区别评价

“层递式”教学的另一个教学重点体现在课后的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方面,教师不能以一个统一的标准对所有的学生进行评价,而是应该因人而异,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其取得的进步或产生的退步进行合理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学生真切地了解清楚自己的学习状况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帮助每一位学生都提升作文能力。例如,对于基础较好、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该在评价时以较高的标准来要求他们;而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应该看到他们的细微进步,要在评价中多多给予他们正面的反馈,以激励他们的学习动力。

【结 语】

“层递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既能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内容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也能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及时转变自己的陈旧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学习新型教学模式,在改革中求进步,在进步中求质量,从而努力打造一片属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史小芬.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教学设计与策略,2016(01)

【2】李晓莉.语文作文分层教学模式初探【J】.知识经济·教育时空,2016(01)

猜你喜欢
层递式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分析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层递式教学对于语文习作中的对策分析
层递式教学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