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模式教学 求索适己之路

2018-12-14 10:35杨修乾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交流目标能力

杨修乾

根据《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的要求,扎实做好减负增效工作,确保减负不减质,减负更增效,要以课堂为主阵地,实现“轻负低耗,优质高效”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结合我校实际,创立了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模式——“521高效课堂学教模式”。

一、建构此模式的背景

(一)年齡处在12—14岁的孩子们怀有对未来抱有美好的憧憬。可是,进入初中随着学科增多,内容变难,掉队的学生一批批,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们教师所采取的老一套教学模式!学生的课堂感受,能力培养与发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不复存在了。

(二)省“五严”规定后,我们必须打造高效课堂。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能真正地减轻我们老师学生的负担,达到“增效减负”效果。

(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所追求的境界是达到乐教、乐学。长期的亲身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课堂上能找到自己展现舞台,他们就能充分感受到成就感所带来的愉悦,他们就能积极地、持久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达到乐学境界。

二、建构此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符合中国古代与现代西方心理学关于学习的五阶段化分:

学习过程:1.立志—立志—动机2.学—博学—感知3.思—审问、慎思、明辨—理解4.习—时习—巩固5.行—笃行—应用

(二)符合美国著名的学习和教学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对每个的教学基本过程的九段分步的。

三、“五·二·一”的含义

“五”指预习目标、交流反馈、师生探究、达标检测、归纳衔接五步环节。

(一)预习目标。在备课时,首先要备好预习目标。预习目标设计要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难度要低些,只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对一些概念、重点的语句能对照书本读出来,不必要一开始就能熟记,对疑惑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笔水标出来,或做好预习笔记。

(二)交流反馈。学生根据预习过程中以及由预习而对原先相关知识的联想构成了学习本节课新学内容的知识储备,学生可对自己的认识、见解、观点、方法进行交流,交流的顺序是先组内交流,后组间交流,其组间交流主要是针对组内不能解决的、或由于各组学习知识点的分工不同而把每组的结果进行交流反馈,以达到成果共享。在反馈过程中,形式可丰富多样,如口头汇报、模仿表演、在模仿表演中又可以采用多种剧种,如唱歌、三句半、小品、相声、哑剧等等。

(三)师生探究。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

(四)达标检测。心理学表明,没有比强化训练再能让人及时地巩固知识了,以便于把暂时记忆演化为长久性的记忆。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五)归纳衔接。最后2—3分钟的总结最好利用谈话式总结,通过短时间的师生互动,不仅避免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而且又利于培养学生回忆、归纳、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使知识系统化,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二”是指知识系统和能力系统。

(一)知识和能力虽属两种不同的概念,虽然知识多不代表能力强,但知识是基础,所以有时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这里不把它们单列开进行探讨。

(二)从教学法上分析。最有代表的教学法:讲授法和布鲁纳的发现法。

(三)从技能上讲,技能分为两类:运动技能和智力技能。我们在教学中所讲到的技能目标一般是指智力技能目标。

(四)从新课程理念中的对学生提出四种能力的培养方面来看。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和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别顺着各个环节。

“一”是指一个中心。

指一切设计应以学生的心智为中心。即艺术观、科学观、人的因素观。其中人的因素观要求我们设计时应遵循人的感受、人的认知水平、现有的知识储备等情况,要以人为本。

有了我们自己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行之有效的运用则势在必行。

四、“五·二·一学教模式中”师生的角色如何定位

(一)“五·二·一学教模式中”——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是我校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班级据学生学习的不同基础,不同的知识结构、学习现状、学习风格等来优化组合。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6-7人一组,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在分组分工的基础上,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进行小组合作。要使小组合作有效,必须把握时机,要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盲目滥用。

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讨论学习习惯。一是独立的思考习惯;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

(二)“五·二·一学教模式中”——让教师成为优秀的导演。课堂角色的转变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体现,“要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不能唱独角戏,要由“讲”到“动”,使课堂成为“快乐的享受的地方”

课堂学习要由知识生成能力,由知识发生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到底需不需要讲,需要将多长时间,什么时候讲,不是由教师的愿望决定,而是取决于学生学习需要,这就是“教服从于学”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并不在于讲,而在于,因势利导,适时适度点拨指导。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是课堂活动的导演。引导学生不仅自己学会说,而且还要学会听,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合作在今天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教育的功能性来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已在路上,探寻永不止步!

猜你喜欢
交流目标能力
如此交流,太暖!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交流平台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交流平台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