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2018-12-14 10:35刘汇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口头习作评价

刘汇

【摘 要】

长期以来,作文成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学生也是特别害怕写作文。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作文现状,我在作文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以调动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力争使他们体验到习作的快乐。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

作文 小学语文 对策

一、通过小练笔来积累素材

我曾经尝试过让学生通过写周记的方式来积累素材,但是常常以失败而告终。学生交给我的往往都是些假、大、空的東西,连敢于说真话的都很少。其主要原因无非是两点:1.懒于观察。2.缺少监督。农村的孩子大多数都很顽皮,很多孩子还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一旦离开了老师和家长的监督,更别提能做个有心人去观察身边的事物了。因此脱离监管的周记读起来索然无味也就习以为常了。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一些真实的事情,同时能逐步规范其学习习惯。我把周记改成了课堂小练笔比如:竞选完一次班干部,举行完一次演讲比赛,参加完一次体育运动会,或学雷锋日,或六一儿童节汇演等等,我都会事先提醒学生有小练笔任务。这样让学生有意识的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经历的过程刻画在脑中,活动结束之后再抽个具体时间在课堂上以小练笔的形式记录下来。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营造了一个抒真情的平台,又会使学生的语言不断得到积累,逐渐变被动练笔为主动练笔。

二、作文教学中忌“纸上谈兵”

学生能否写好作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指导。我在写作的指导中,偏重于如何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如何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不是孤立的概括写作技巧及方法。我觉得很多时候我的作文课近似于辩论赛或情景剧。比如我曾经以《闰土》一课为例上过一次刻画人物形象的习作课。我记得当时我要求学生用两三句话口头描述一下班上和自己玩得最好的一个同学,结果很多人一站起来都是诸如此类的干瘪描述:圆圆的眼睛,黑黑的头发,胖胖的脸……见情况不妙,我就以班上的一个男生为例先来一番“口头作文”表演,如:他那红扑扑的脸上嵌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的浓密……学生受到了“口头作文”的感染,也都跃跃欲试。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兴趣,我让一个同学在口头描述结束之后让其他的同学猜猜他描述的是哪个同学,这样学生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对人物外貌的描述。在引导典型事例时,自然就会涉及到“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的部分,我就以情景哑剧的方式,通过丰富的神态表情展现一系列的动作,让学生积极地配合,展开想象,给我的哑剧配词配句,配词配句的过程好比一场辩论赛,学生们都是各抒己见,喜怒哀乐尽显其中。其实我的示范表演就是他们平常极具个性的一些表现,因此会逗得全班哄堂大笑,甚至会有一些得意的孩子忍不住就脱口而出:“老师,你演的就是他”!一旦“口头作文”和“情景哑剧”“辩论赛”结束,老师只要稍加提示或说明,学生对这些写作方法就会心领神会了。这样做,胜过传统的“纸上谈兵”。

三、注重写作环境

随着中高年级教学任务的增加,作文教学会占据我们越来越多的教学精力。很多老师会把课堂上完成不了的习作任务留给学生课后完成,隔天再收上来批改。可能也有一些老师会给孩子适当的增加一些写作任务,以求达到高效。可是事实呢?我们的大多数学生往往在离开课堂后会依赖于各种各样的作文书,既省时又省事。再说农村家庭里,很少孩子有自己独立的安静的书房,再加上小学生的自制力又相对较差。写作是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心静下来才会构思清晰,才能行文如流水。在复杂的主客观原因下,学生是很难自觉习作的。因此提供优良的习作环境这一任务就只有靠老师了。无论教学任务多繁重,教学时间多紧迫,我每周至少要保证一次学生独立完成的作文训练课。习作训练的过程在教学中是不能忽视的,它至关重要,而课堂就是最好的环境,老师则是这个环境中的监督者和指导者以及服务者。长期坚持下来,学生能养成独立自主的心,习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就具备了。

四、注重习作评价多元化

很多老师常常会困惑于自己费尽心思修改的作文收效却不大,感觉到学生的习作能力并没有提高。仔细分析一下原因,我想从某种程度来说是我们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唯一标准忽略了学生作文水平的个体差异和内心的独特感受,其实学生才是写作文的主体,过多地批改有时会让学生既被动又依赖。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同时,针对不同习作水平的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标准去要求,在评价过程中,对平时作文能力较强的学生,评价标准略高一些,对平时作文能力较弱的学生,放低一点评价标准,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等级评分标准。如习作的字数、速度就可以明确提出要达标。这样,让学生都有达到老师的标准的信心,从内心感到作文其实并不难,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增强习作自信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学生的习作准备过程,还要关注学生的习作态度、积极性和作文修改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让学生既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又感受到习作过程的乐趣,让评价真正成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过程。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也深切地感到中高年级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只有在教学中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不断尝试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提高,才会行云流水笔下生辉。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S】.2011教育部出

猜你喜欢
口头习作评价
怎样写好英文口头通知
如何写口头通知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习作展示
口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