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多元情境,优化语文课堂

2018-12-14 10:35顾华美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创设文本

顾华美

【摘 要】

初中学生处在成长期,对语文学习提出需求。更多学生希望在具体情境中进行语文学习,情境教学方法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个体活动以情境为基础,语文教学不能脱离情境而独立存在。本文将具体探讨在初中语文课堂开展情境教学的必要性及相关举措,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情境教学 对策

一些教师创设了问题讨论情境,开展了小组合作活动;一些教师随意设置了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情境创设时很容易陷入形式化的窠臼,导致语文教育情境失效。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教师必须掌握情境教学的科学方法。

一、在初中语文课堂开展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情境教学可以开拓学生的联想思维。语文知识具有抽象性特征,为了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理解,教师需要创设具体情境,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文本内容联系起来。在情境作用下,学生可以自主感知意象,增强思维运动的活跃性,为后续理论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容易出现注意转移的情况,影响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情境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自主投入到课堂之中。再次,情境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更高要求,情境创设为学生成长搭建了平台。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和创造,构建文本知识体系,丰富了学生的情感经验和审美经验。

二、在初中语文课堂开展情境教学的重要举措

(一)创设信息情境

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其与教育领域的融合更加紧密。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领域,可以收获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例,多媒体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代表,其以互联网作为依托,可以调用互联网中的海量教学资源,为学生打造异彩纷呈的多媒体课堂。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合了教学图片、教学视频、教学音频等等,使学生自主进入到了愉悦的学习环境之中。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

比如,教师在讲《春》这篇课文时,可以应用课件,创设草长莺飞的文本情境,让学生自主投入到课堂之中。初中学生拥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对学生而言,春天不仅是鸟语花香的季节,还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象征着美好,象征着生命,象征着活力。赞美春天的诗句有很多,如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如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如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天边光景一时新”等。教师可以在多媒體课件上呈现描写春的古诗名句,并在下方展示与故事意境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之美。在学生基本进入教学情境后,教师可以引出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带领学生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探访朱自清先生是如何织就文字描绘这江南春景图的。

(二)创设问题情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问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提问可以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可以让教师把握当下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要提出与文本内容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析意识。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需要牢牢把握文本内容,对教材进行分析,并联系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使问题有的放矢。同时,教师应该掌握问题导入的方法,尽可能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比如,教师在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如下几个:第一,使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性内容。第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分析散文特征。第三,感受鲁迅的童真童趣,体会其对童年生活的情感。本次课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包括如下几个:第一,感悟作者的情感。第二,把握独特的写景方法。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在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后,教师可以提出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文本——从题目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信息?鲁迅先生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发生过哪些趣事?鲁迅先生在描写自己的儿时乐园和读书生活时,融入了怎样的情感?在问题的启发下,学生可以自觉进入文本阅读,整体感知文章,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三)创设生活情境

一切语文知识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生发而来的,如果脱离了生活实际,语文教学将失去意义。很多教师将着眼点放在理论灌输上,割裂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导致语文教学效果并不如意。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教师应该立足学生的现实生活,在课文内容和学生生活之间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认识和应用语文知识。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比如,教师在讲《我的母亲》时,可以让学生回想与母亲的点点滴滴,感受平凡而伟大的母爱。本次课程的中心任务是让学生分析作者塑造的母亲形象,感受母亲的美好品质,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挚爱、感激和怀念之情,提升学生对亲情的珍视。为了顺利达成任务目标,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情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正式进入文本分析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与母亲的生活性事件,看哪些细枝末节体现了母亲对自己的爱。一些学生谈到母亲每天早起为自己准备早餐,一些学生谈到母亲给自己缝衣服,一些学生谈到母亲在自己写作业时主动陪伴。在生活情境的创设下,学生能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也能感受到文本包含的情感。

【结 语】

就目前来看,很多教师都认识到了情境教学的重要性,纷纷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情境创设。但是部分教师会在情境创设过程中陷入误区,影响课程教学的效率。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情境的重要性,分析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创设满足学习需要的信息情境、问题情境和生活情境。

【参考文献】

【1】赵贞珍.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优化途径【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1)

【2】易红燕.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方法研究【J】.新校园,2017(3)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创设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创设未来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