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文史系列之七
——探寻鲁山花瓷

2018-12-17 11:10叶剑秀
协商论坛 2018年10期
关键词:鲁山鲁山县釉瓷

┃叶剑秀

鲁山花瓷,特指河南鲁山所产的一种黑地釉点缀乳白蓝斑的花釉瓷器,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高温窑变釉瓷器,距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2015年,被列为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鲁山花瓷,色釉流动并相互浸染,呈现出“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艺术,其花釉胎如坚石,釉质细润,蓝如宝石,云絮飘动,风格厚重奔放,浑然天成,又曰“唐钧”。

段店古瓷窑遗址

鲁山窑又称段店窑,因在段店村发现而得名。窑址北距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25公里,东距平顶山市30公里。该窑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窑炉众多,文化遗存丰富。20世纪70年代,在鲁山段店古瓷窑址出土了大量的花瓷残片,被古陶瓷研究学者确定为(唐代)鲁山花瓷窑址。段店古瓷窑遗址1981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25日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段店窑烧制的瓷器品种繁多,质量上乘,尤以唐代花釉瓷闻名中外。当时烧制的器物,制作规整、工艺考究,大量使用了模制工艺,有些还在施釉前先行素烧,使得器物形体规范、胎体较薄,有的器物胎釉厚度不到两毫米。因模具的广泛使用,异形器物也得以大量生产,从器型和用途来看,大部分产品并不像是民间日常用品。段店瓷窑先于汝官窑、禹州钧瓷窑,是汝瓷、钧瓷的发源地,以鲁山花瓷最为著名,其规模之大、年代之长、品种之全、花样之多、工艺之精湛,都是中国古代烧瓷史上所仅见的。故此,鲁山段店窑址及所产花瓷,被研究专家称之为“钧之源,汝之母,瓷之祖”。

鲁山花瓷代表作——羯鼓

鲁山花瓷的生产从唐中期开始,晚唐、五代时规模最大,北宋时成为汝窑的一部分,生产最为兴盛时,有“清凉寺到段店,一日进万贯”之说。

鲁山花瓷的代表作羯鼓,是具有创造性的精品杰作。唐玄宗时期曾为宫廷御用瓷。羯鼓又称腰鼓、拍鼓,是一种双面击打乐器,由西域传入中原,到了唐代,为让鼓声清脆响亮,鼓腔渐渐由木质变为陶瓷。唐玄宗精通音乐,嗜击鼓,尤爱鲁山花瓷羯鼓。据唐代南卓《羯鼓录》记载,唐玄宗与宰相宋璟谈论羯鼓时说:“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木然小碧上,掌下须有朋肯之声,据此乃是汉震,第二鼓也。”意思是说青州的陶和鲁山花瓷做鼓腔最好,花瓷的产地在鲁山(鲁山县古称鲁阳,唐贞观元年改称鲁山县,县名沿用至今),说明了唐玄宗和宰相宋璟常见并且使用过这种花瓷鼓,指出了花瓷羯鼓在鼓类中位居第二。这部关于鼓的记叙性专著,是“耿直而不群”的南卓任洛阳令时,在白居易、刘禹锡的倡导下撰写,可信度毋庸置疑。这些都足以表明鲁山花瓷羯鼓作为一种乐器在唐朝时成为宫廷御用。

现北京故宫博物院有清宫旧藏传世的瓷质腰鼓一件,长59厘米、口径22.2厘米,呈长圆筒形、两头粗、中间细,古朴典雅,丰美厚重,鼓身凸起棱形线玄纹七道,通体黑釉为地,饰以乳白、蓝色斑块,规则排列分布于全器。器物粗犷、凝重、豪放,斑块自然缥缈。经专家考证,该器物为鲁山段店窑所产,系鲁山花瓷珍品。

鲁山花瓷从唐一直到元、明都享有极高的声誉。元代著名学者、隐士吴莱所撰《明皇羯鼓歌》中有“宋公守正好宰相,鲁山花瓷献躁”之句。拿鲁山花瓷与一代名相宋璟的品德相提并论,可见对鲁山花瓷的评价之高。清末黄矞撰《瓷史》载:“鲁山县属汝州,即宋人所斥为汝器者,元明以来实为文房所珍贵,唐初所烧者仅以花瓷显于世耶。”意思是鲁山属汝州管辖,是宋朝人所贬低的汝瓷,元明以来实为文房珍品。

20世纪50年代初,故宫博物院的陈万里先生曾来鲁山段店窑调查,除发现青、白、黑、酱钧瓷和三彩陶残片外,未发现花瓷瓷片。故宫博物院李辉柄、李知宴先生于1979年来到鲁山,随同的还有河南省博物馆的王雨刚先生。实地勘察后,惊喜地发现花瓷腰鼓残片5片,经进一步查阅古籍并与故宫传世腰鼓对比辨认,结果是:段店窑的残片、故宫博物院藏传世腰鼓与唐南卓《羯鼓录》等古籍记载花瓷腰鼓型制和釉、胎完全相同,从而明确花瓷腰鼓的性质、用途、生产时间和产地等问题,解开了鲁山花瓷之谜。

1986年,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又先后数次来段店进行了发掘、调查。根据多次调查综合分析,进一步证实,故宫所藏花瓷腰鼓为鲁山段店所产。《羯鼓录》是唐人研究唐代乐器的专业书,也是记载鲁山花釉瓷的最早文献,记载与实物相吻合,说明唐人的记载是准确的。

鲁山花瓷的三大特征

原料特征:鲁山县储藏有煤、铜、铁、铅、锌、滑石、石英岩、铝土、萤石、石膏、硅灰石、玄武岩、石墨、磷、白云岩、耐火黏土、含钾岩石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大多数矿产都是陶瓷制作的主要原料,为鲁山花瓷的生产提供了物质条件。

工艺特征:唐代鲁山花瓷造型浑厚,大气,具有非常典型的唐代风格。唐代鲁山花瓷斑釉的施釉方法独特,在黑釉上加施带蓝色的釉料。黑色地釉漆黑透亮,蓝色斑釉流动自然、分相明显、釉面平整但呈色立体感强烈。其点斑、洒斑技法是由老艺人利用软毛笔和刷子实现的,所以烧出的乳白蓝斑釉面平整,但呈色立体感强烈。

窑炉制造方面,在鲁山县当地气候条件下,采用低温素烧、高温釉烧二次烧成和高温一次烧成。斑釉釉色在1250℃ -1290℃形成。釉烧气温在500℃之前缓慢升温,500℃-1250℃之间加速升温。由于窑温和窑炉气氛控制适当,烧出的斑釉与地釉融合为一体,斑釉呈雨丝般纹样,生动自然。

鲁山花瓷创造了二液分相釉的新技巧,使黑釉系瓷器出现了绚丽斑斓的窑变效果,开创了驰名中外的钧瓷窑变的先河,其工艺技法与宋代钧窑俨然是一脉相承,故纳入了钧瓷体系,称其为“钧瓷启蒙期”。

艺术特征:唐代鲁山花瓷器皿造型古朴,彩斑与地釉的对比十分强烈,显得格外醒目。花釉瓷的胎质较粗,胎色有黄色等。釉层较厚,深色釉之上彩斑的随意加上窑变,使得花釉瓷具有一定的抽象美,体现了唐代社会普遍崇尚的个性张扬、多彩浪漫的气息。

在中国的陶瓷发展史上,鲁山花瓷以色彩绚丽、富于变化而闻名,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极高的艺术成就,颇具收藏和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鲁山鲁山县釉瓷
平顶山市鲁山县举行第二届传统武术文化节
耀州窑类单色釉瓷艺术的表现瓶颈与突破思考
从黑釉瓷盏看宋代茶文化
河南鲁山县杨叶沟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河北泊头十里高遗址发掘简报
鲁山县
安徽繁昌窑青白釉瓷炉研究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在水源保护区以疏浚之名行采砂之实
露天放电影 收获快乐多
鲁山:鲁中绿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