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窗下的诗意人生

2018-12-17 09:15孙叶红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7期
关键词:狄金森孤独艾米莉

摘 要: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富传奇的女诗人,甚至被称为谜一样的人。诗人倔强的个性和独特的人生经历促使她选择终生与诗为伴,在超凡的孤寂中,用文字表达她灵魂深处的人生感悟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孤独;生命的存在

作者简介:孙叶红(1965-),女,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及英美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2

在浩繁的美国诗海,有一位诗人被称为公园前七世纪古希腊萨福以来西方最杰出的女诗人。对于诗歌,她没有抽象的诗歌理论,却在1862年给诗歌下过一个极为独特的定义:“如果我读到一本书,它使我身体冰冷,炉火不足以令我温暖,我知道那就是诗。如果我身体上感觉好像我的头顶被掀掉,我知道那就是诗。”她认为:“诗人,就是他 / 从平凡的词意中 / 提炼神奇的思想——从门边寻常落英 / 提炼精纯的 / 玫瑰油上品 /”。她就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富传奇性,也是最孤独的伟大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 1984 年,艾米莉·狄金森被列入纽约圣约翰教堂的“诗人角”,与惠特曼、欧文等人的名字排列在一起。美国人民献给这位女诗人的碑文是“啊,杰出的艾米莉·狄金森!”

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出生于美国新英格兰的一个上层家庭,曾有过天真的童年、紧张的学校生活和愉快的社会往来。生前自我幽闭,终生未嫁,自愿选择了终生与诗为伴的生活。狄金森大约二十岁开始写诗,在世时只发表了7首,去世后被陆续发现整理出版的约1800首诗震惊了美国诗坛。这些诗凭借多样的题材和个性化多变的诗风被公认为美国现代诗发轫之作。而诗人独坐世界一隅,以非凡的勇气品人生百味,以细腻的情感对爱情、自然、神秘、生死所作的哲学思考则被看作现代女性写作典范。这些“给全世界的信”像一幅幅生命的画卷展现出她矛盾杂糅、繁复奇特的世界,诉说着她如何在孤寂的57年生命历程中守着窗儿独自沉思默想,在小纸片上抒写心中的世界、胸中的情思,在诗意的天空中寻找生命的存在,追寻生命的核心意义。

孤独和痛苦是诗人创作的源泉之一。孤独是促使狄金森探索爱情、死亡和自然并写下大量诗篇的主要原因。在文学界的失意、对于诗歌的崇高追求、爱情无果的痛苦挣扎、对宗教的困惑等等矛盾心理交织在一起,给敏感的女诗人带来无尽的悲伤,激发着她的创作灵感。作为诗人,她渴望名誉,但几次试图投身文学创作均未获成功,个性倔强的诗人为“没有人认识这朵小小的玫瑰”而伤心欲绝,并从此拒绝发表自己的作品。作为女人,她一生对纯美的爱情充满向往。狄金森虽终身未嫁,但她的书信比较清楚地表明,她曾对两位男子沃兹沃斯和鲍尔斯产生了爱慕之情,但那注定是无果的爱情,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伴侣。狄金森虽未体验过被爱的甜蜜和幸福,但凭借超凡的想象力,诗人深深地感受到爱的兴奋、甜蜜,写下了动人的爱情诗篇:“慢慢过来哟——伊甸园!/嘴唇还不习惯你——/羞怯的——吮吸你的茉莉——/如同昏厥的蜜蜂——/……”该诗以伊甸园为背景,叙事者沉醉在那天国的宁馨中,尽情地享受爱情的甜蜜。蜜蜂深深探进她的花儿,绕着她的花蕊轻吟,沉醉在芳香之中。此首诗显示,诗人撕下雏菊式的羞涩面纱,大胆表达出对“爱情盛宴”的饥渴,希望她的心田能得到雨露的滋润和爱神的垂顾。写于约1861年的《暴风雨夜》是她众多的爱情诗里最著名和激情澎湃的一首:

暴风雨夜,暴风雨夜!

我若和你同在一起

暴风雨夜就是,豪奢的喜说!

风,无能为力心;已在港内

罗盘,不必

海图,不必!

泛舟在伊甸园

啊,海!

但愿我能,今夜

泊在你的水域!

这是一首向情侣倾诉深情的诗。这只船尽情地泛舟在伊甸园,在大海的怀抱中停泊。狄金森用船与海的独特比喻,象征不可分离的情人,把一对情侣的火一般的爱恋描绘得淋漓尽致。詩人把现实中对爱情的渴望融于想象中,呈现出爱情诗最完美的镜像,艺术上达到了绝高的境界。

爱的满足与艺术自由间的冲突,是艾米莉.狄金森生命的主要课题。狄金森在寻求爱情的道路上,经历过爱的萌动,燃烧,绝望、孤独和痛苦,个中滋味是非常人能够想象的。独特的个性迫使她毅然放弃了对现实婚姻的追求:“我不会有肉体的子嗣,但我有神圣的安慰。上帝给了我一种不同的繁衍方式。我的小孩来自于我的心灵,我永远的子嗣,我灵魂的狂喜。”显然,这灵魂的狂喜就是她挚爱的诗歌。她在日记中写道:“诗就像是一条金色的线穿过我的心,带领我往梦中才出现过的地方前进。许多人都将生命托付给神,我却将我的生命托付给诗。”

死亡是文学探索的永恒课题,狄金森也不例外。狄金森常把死亡阐释为一种离别,一种亲朋好友的特殊缺席形式,或是一次舒适的长眠。狄金森一生多次经历了失去亲人和挚友的痛苦,过多地体验了死亡带来的痛苦。侄儿吉尔波特的早年夭折、她敬爱的导师牛顿和沃兹渥斯的去世给她带来沉重的打击。对逝者的缅怀促使她不断地思考着死亡的意义,死亡成为她在诗中反复吟咏的主题,其中《我不能停步等待死神》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死亡诗经典诗篇。诗中,诗人运用了一串精美的意象描写人生的三个代表性的阶段,马车在苍茫的夜色中一路前行,还有“永生”同往,最后马头朝着永恒,预示到达人生的归宿。诗人用充满神秘的浪漫色彩和缥缈的动感把死亡描写地温情脉脉,不但没有给读者丝毫恐惧之感,反而让读者不由得羡慕那“死亡之旅”了。

孤独的诗人往往对大自然有着独特的情怀。在狄金森的眼里,自然既是一幅天堂般的风景图,又是一个未知的领域,有许多人类无法描述的奥秘。春日的明媚、夏日的繁盛、秋日的喜悦、冬景的沉郁,诗人都尽收笔端。在狄金森的笔下,无论蜜蜂、蝴蝶、知更鸟,雏菊、苜蓿、蒲公英,都赋予了人的灵性:“冬日里,看到一颗勇敢的仙人掌,打败了死亡。” “一只蝴蝶自她的茧中/像贵妇步出门口。”清晨,朝阳像“快活的风儿——/打起铃鼓。”春天作为“泥土的访客”,用它闪光的手指作为画笔,把花朵“排列得如芳草般优雅”。这些诗不得不让读者赞叹诗人感受力的丰盈与想象力的卓绝。正如余光中先生所说:“无论那生命的状态为何,在她的催眠术中,总带有一种似真似幻的幽默感,和一种奇异的超现实感。”诗人以大爱情怀寄情山水,倾听自然,与大自然体悟相通,妙契同化。

孤寂的生活,爱情的无果带来的痛苦绝望无时无刻地折磨着狄金森,只有诗能够解救她,诗人写道:“我曾经羞怯的敲过爱的大门,但只有诗开门让我进去,将生命转化为诗。”对诗歌的崇高信念、对灵魂自由和真善美的追求引领着她写下了富有哲理的诗行:“我为美而死,对坟墓 / 几乎还没有适应 / 一个殉真理的烈士 / 就成了我的近邻 / 他轻声问我‘为什么倒下/ 我回答他‘为了美/ 他说‘我为了真理,真与美 / 是一体,我们是兄弟/ 就这样,像亲人,黑夜相逢 / 我们,隔着房间谈心 / 直到苍苔长上我们的嘴唇 / 覆盖掉,我们的姓名。”两位为美和真理献身的死者躺在阴冷的坟墓里并不感到寂寞孤单, 而是如同兄弟一般地倾心交谈。此诗充分显示出诗人在孤寂的人生里保有的那份永不磨灭的真。

狄金森用一生实践着对诗的挚爱,把对生命和世界的爱以及对真善美的坚守倾注于字里行间,在诗意的天空中寻找自己生命的独特存在。诗人徐志摩在他的《猛虎集》序文中写道:“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的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地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来把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深红的一片。”狄金森就是一只意志坚定的痴鸟,孤寂地站在诗歌这棵参天大树的枝桠上,不停地歌唱着星月的光辉与生命的希望。狄金森以与生俱来的一种丰富的情感、大爱的灵魂以及独特的精神,创作出了具有极强的生命张力的名篇佳作,她的诗歌艺术地实现了她人生的完美。

参考文献:

[1]艾米莉.狄金森. 《孤独是迷人的:艾米莉.狄金森的秘密日记》[M].吴玲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2]刘守兰.《狄金森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刘守兰.《英美名诗解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狄金森孤独艾米莉
如果回忆即遗忘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与狄金森一起尝试思考
我的朋友
圈套里的个性化讲述
从《山河故人》看贾樟柯的变化与坚守
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生态批评的解读
“龙母”开启征战之路 艾米莉亚·克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