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观

2018-12-17 08:01仝愔
卷宗 2018年29期
关键词:信息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观念

摘 要: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作为有效地发展趋势,可以满足读者对图书馆在质量以及数量上的需求。隨着高校图书馆联盟、高校机构知识库的建设,促使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观念的加快转变。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观念

1 综述

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的有形资源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献概念,而是包括传统文献、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在内的涵盖范围很广的文献信息资源[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不断出新,为了满足高校师生研究的需求,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不断扩展。但是在信息膨胀的环境下,仍不能很好的满足需求,这就促进了高校图书馆联盟、高校机构库的发展。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上,多所高校相互合作,资源共享,不但建立自身的特色数据库,而且分享文献资源,很好的满足了高校师生的教学以及研究需要。但随着高校发展的不平衡现状,各所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水平、文献资源建设水平有所差距,硬件设施参差不齐,各图书馆的软件平台有所不同,阻碍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建设目标,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浪费与低效率利用,高校信息资源建设观念落后。所以,我们要统一标准,端正信息资源建设观念,在增强服务意识,建立一种有效、高水准的信息资源建设观。

2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过程

最初的高校图书馆工作条例中,是把图书馆建成基本能适应教学和科研需要的文献情报中心为发展目标的。据1916年4月《教育公报》统计,全国21省有公私立通俗图书馆237所,但馆藏和日平均读者人数相差悬殊。1925年全国有图书馆502所,其中公共图书馆259所,学校图书馆171所,其中大学图书馆70所。从1927年到1936年,图书馆数量增加很快,学校图书馆发展尤为显著,图书藏量有很大增加。据《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统计,1947年全国公私立大学及学院115所,平均馆藏54288册,低于平均藏书数的高校就有82所[2]。解放后我国高校图书馆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解放后我国处在百废俱兴、百业待举的蓬勃发展时期,科教、文化事业也获得显著进步。文化革命期间,学生停课,大学停止招生,高校图书馆不但没有发展,科技图书资料由于缺乏新鲜内容的不断补充出现严重的图书老化现象。1973年后,高校图书馆逐渐恢复基本功能,高校数量显著增加,招生规模大幅度增长,教育层次不断攀升。我国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显而易见的。据统计,止于1990年底,全国高校图书馆的文献累积收藏量已达35913万册(件),平均每个学生拥有165册(件)文献资料。这个保障率大大超过西方一些发达国家(1976年英国是8册/生均、1982年日本是62册/生均、1982年澳大利亚是93册/生均)[3]。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也纷纷抓住机遇,以在网络环境下提供数字化信息的生成、管理和服务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为主要任务,拓展了图书馆职能。目前,除了传统的注重学术性、科研性、服务性等教育与服务职能外,为重点学科引航以及为高校的建设发展提供信息咨询与服务日益成为图书馆的重要职能。图书馆职能的延伸,引发了图书馆建设指导思想的转变,从以收藏文献为中心转向了以利用信息为中心,这一转变,必将加快引领资源建设的深度发展[4]。高校图书馆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育资源,随着高校数量的飞快增加,高校图书馆数量也在大幅度增长。加强图书馆建设以及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对于院校和学科建设的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5]。因而信息资源共享、建立高校图书馆联盟、高校知识库等观念应时而生。

3 信息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观念的发展

3.1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观念的出现

我国高校图书馆共建共享始于1998年启动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它是资源共建共享的成功范例,极大地改善了我国图书馆的资源状况。而在《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后,高校图书馆区域性系统内共建共享信息资源更是加快了发展的步伐[6]。高波把我国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分为四种模式:区域性系统内共建共享、全国性系统内共建共享、区域性跨系统共建共享、全国性跨系统共建共享[7]。而关于高校图书馆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全国性系统内共建共享和区域性系统内共建共享两种模式来展开的[8]。

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项目有: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DRAA(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以及以商业性模式实现的学术资源搜索和文献传递综合服务平台“百链云图书馆”

等[9]。这些项目在文献检索、资源建设、馆际互借、学科导航、联合参考咨询、文献传递、电子资源联合采购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就。它们建成各自的门户,集成资源和服务,通过签订协议或申请加入的方式,为各自的服务群体开展服务。此外还有一些地方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项目,如河南省高等学校文献保障系统(HALIS),将HALIS建设与CA?LIS体系无缝链接,充分发挥省中心的纽带和辐射作用,扩大了CALIS资源与服务的受益面,有效提升了河南高等教育信息资源保障与服务能力。

3.2 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建立

图书馆联盟是以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促进图书馆整体化发展为目的而组织起来的。以若干图书馆为主体,联合相关的文献信息资源系统,根据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工作程序,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结构,执行一项或多项合作项目的图书馆联合体[10]。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深入,信息总量不断增加,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也逐步向多元化,建设高校图书馆联盟能够满足读者的文献需求[11]。图书馆联盟作为一种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满足读者个性化信息需求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图书馆界的重视,成为目前图书馆界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

我国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建设发展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至今已经出现了许多比较成功的联盟模型。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国家教育部领导下,由北大、清华、复旦等119所高校图书馆共同组成了中国高校最大的图书馆联盟———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ALIS)。建设高校图书馆联盟,一方面可以利用集团采购的优势迫使书商降低文献价格,用不变的资金买到更多的文献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联盟内部各成员馆的文献资源传递共享,有效的避免重复采购造成的资金浪费。此外,建设高校图书馆联盟,使得联盟内各成员馆能够针对本校的特色专业及重点科研课题来合理分配采访资金,更有目的性得配置文献资源,从而形成各自的特色

馆藏。

除此之外,大学城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而兴起的一种集约办学模式,各用户群体开放,形成共享态势。因此,在大学城的建设与使用过程中,如何实现各大学文献资源的共享,充分合理地配置使用现有的图书馆资源,以及合理构建未来大学城图书馆规模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3.3 建立高校机构知识库

机构知识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y)是收集、存储由一个或多个学术机构的专家、教授、学生创造的、可供机构内外用户共享的学术文献数据库,是实现开放存取、推动科研成果自由传播的重要途径。其中,高校由于自身的特点,其机构知识库既是机构知识库的主力,又是前沿阵地,集中反映了机构知识库的发展情况[12] 。

根据教育部2009年6月的统计数据,我国共有普通高校1983所,可以说在数量上已经达到大国标准。但长期以来,高校机构知识库的建设相对滞后,直到2011年10月13日,被OpenDOAR收录的机构知识库数量才由10个增加到32个。其中6个是由香港的大学创建,1个是由澳门大学创建,属于中国内地的机构知识库共有25个[13]。根据所收录资源条目的多少,我国机构知识库中排名比较靠前的有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17335条)、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3977条)和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机构知识库(11543条)。如果以所收录资源条目数量为依据对我国机构知识库的规模进行比较排名,能够排进前十位的高校机构知识库只有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其他的九个都是由中国科学院下直属的各专业研究所负责开发与建设的[14]。目前,我国已建成机构知识库6个:(1)香港大学HKUTO;(2)浙江大学的DSpace系统;(3)北京科技大学的机构库;(4)厦门大学的机构存储系统;(5)香港科技大学机构库;(6)中国奇迹文库。其中奇迹文库的论文预印本项目是专门为中国研究者开发的综合性电子文库,主要收录原创科研论文、综述、学位论文、讲义和专著的预印本及电子书

等[15]。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是2006年建设的,截至2008年,存储的资源数量仅相当于厦门大学2006年全年发表的论文总数,学术典藏库中收录的资源数与厦门大学全部的成果产出数相比,微乎其微。可见,无论是国外IR建设,还是国内IR建设,绝大多数都是由高校图书馆所承办的。因此,可以预见,未来IR承建的主体仍然是高校图书馆。

4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4.1 高校标准不统一,标准化进程缓慢

标准化对推进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具有非常的重要意义,但高校图书馆信息工作的标准化进程缓慢,所建数据库质量参差不齐,著录不够标准,机读格式不统一,缺乏规范文档,这对今后的信息资源共享和数据交换留下了严重后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进程。我国的高等学校,有些直属于国家教委,图书馆信息资源基础较好。有些是军队等部属院校,在各部委的领导下开展了一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有些则是地方院校,参加了本地的某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有些是己进入“211工程”的学校,在CALIS的领导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其余绝大部分高校则还没有在本系统的资源共享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偏远地区的高校图书馆硬件设施以及相关理念差距较大,要想实现全国性的信息共享并不容易,但是可根据具体情况,以区域为基本点,发展联盟。天津高校图书馆联盟就是很好的例证,它们在公共系统平台建设、资源联合建设与协调建设、联合目录与联合编目、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公共数据中心建设、参考咨询服务协作、业务交流与队伍建设这七个方面实现了资源共享、利益互惠[16]。这样才能促进高校图书馆共同进步,逐步完善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4.2 合理发展高校信息资源建设

随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成为未来发展趋势,高校图书馆需要合理分析信息资源建设策略,要建立有自身的特色数据库,机构知识库,有明确的建设目标。要协调好成员馆和联盟的关系,统一成员馆的意志和步调,除了加强成员馆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外,还需要营造积极、健康和统一的联盟文化,以提高图书馆联盟各成员单位思维和行为的一致性,减少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增强联盟体之间的凝聚力,最终共同达到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

4.3 加快转变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观念

面向现实的竞争服务环境和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高校图书馆工作者必须认识到过去那种封闭、单干、“孤立无援”的办馆思路和“大而全、小而全”的办馆模式越来越不可行,只会自闭图书馆前进的道路。只有多层次、多形式地联合起来,开展多内容的共建共享,才能得到共同的利益,得到共同的发展。

4.4 增强高校图书馆服务意识

在进入了信息时代的今天,高校图书馆做好服务工作的概念已不仅仅是让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热情一点、主动一点帮助读者查找资料这么简单,而是到了必须达到整体服务环境和服务文化的时候了。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设备,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人员综合素质,管理制度,服务制度和服务项目、层次、方式环境等全方位的综合建设,从而为在校师生以至于更多的用户提供优质、便捷的多种方式的文献信息服务。只有凭借信息化的人才,才能满足人们的文献信息需求,实现信息服务功能。对此,对于图书馆情报信息专业人士,要从满足和适应的高度提出专业要求,努力向信息专家角色转化,对一般馆员要结合现实需求提出技能要求,以人员素质的提高来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保障效能。

參考文献

[1]宋晓梅.高校图书馆发展研究[J].信息科技辑.山东大学,2011(1).

[2]丁新华.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策略[J].现代情报,2006(5):58-59.

[3]唐作新.论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战略[J].四川图书馆学报,1996(2):29-42.

[4]高爽等.近十年图书馆发展研究综述[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9(1):23-29.

[5]邵艳.试论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研究[J].现代情报.2003(8):36-38.

[6]陆宝益,郑建明,陈雅.《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评说[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2):40-42).

[7]高波.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新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6):25-28.

[8]郑立新,吴剑霞.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综述[J].2011(7).58-60.

[9]白新勤.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态势[J].情报科学,2013(3):62-67.

[10]郭效.我国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与发展研究[J].现代情报,2010(2):18-20.

[11]谈大军.1998-2007我国图书馆联盟研究综述[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4):119-123.

[12]裴雪芬.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2):5-7.

[13]张宏胜.中美高校机构知识库比较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34):111-113.

[14]王宏峥.中国高校机构知识库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M].湘潭大学,2012(4).

[15]田玉晶.机构知识库研究回顾与展望[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5):87-90.

[16]李秋实.天津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实践[J].晋图学刊,2007(3):8-41.

作者简介

仝愔(1991-),女,汉族,河北省,研究生,全国农业展览馆,助理馆员,主要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及阅读研究。

猜你喜欢
信息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健康观念治疗
以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高校档案管理模式探究
浅谈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现状及对策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