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睡眠医学行业发展状况的初步分析

2018-12-18 10:54赵昱翰张斌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呼吸科神经内科科室

赵昱翰 张斌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精神心理科,广州,510515)

根据2014年出版的国际睡眠疾病分类手册(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third edition,ICSD-3)[1],睡眠疾病将近90种,全球患病率为9%~15%。主要分为2类:一类是指睡眠本身失调的疾病,如失眠、中枢性睡眠增多、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的中枢疾病;另一类是睡眠过程中存在的并行疾病,如睡眠相关呼吸障碍、异态睡眠、睡眠相关运动障碍。目前,国内睡眠医学发展相较美国等发达国家仍很不均衡,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不同等级的睡眠中心5 000余家,其中1 000余家运营良好。国家规定三级甲等的医院需要开展睡眠服务,所以三级医院有90%开展了睡眠医学的工作,而二级医院少于20%。睡眠疾病诊治主要分布于神经科、精神科、呼吸科、耳鼻喉、以及口腔科等,但是学科之间的整合程度不高。

本研究将调查国内睡眠医学行业开展状况,特别是不同等级医院、综合和专科医院、不同种类科室的睡眠疾病分布情况、诊疗费用以及药占比等热点问题,为我国睡眠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和实施过程 调查对象来自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医学教育群(3个微信群,将近1 500人)。调查者首先在线介绍了研究目的和注意事项,对填写过程中不理解的反馈信息予以在线支持和解答。调查在一周内结束,共得到233份有效问卷,调查对象包括医师202名(86.0%)、护士11名(4.7%)、心理师10名(4.3%)、其他10名(4.3%)。调查对象所在机构被分为:1)三级医院153份(65.7%)和非三级医院80份(34.3%);2)综合性医院145份(62.2%)、专科医院73份(31.3%)、未注明15份(6.5%);3)多学科睡眠中心32份(13.7%)、精神心理科86份(36.9%)、神经内科52份(22.3%)、呼吸科22份(9.4%)、耳鼻喉科9份(3.9%)、中医科8份(3.4%)、其他科室16份(6.9%)、未注明8份(3.4%)。

1.2 调查问卷 问卷包括以下内容:被访者的职业类别(医生、护士、心理师及其他),医疗机构的级别(三级医院、非三级医院)和类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科室(多学科睡眠中心、呼吸科、耳鼻喉科、精神心理科、神经科、中医科、其他),所在机构的前三位睡眠疾病(失眠、睡眠相关呼吸障碍、中枢性睡眠增多、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异态睡眠、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其他睡眠障碍),各种睡眠疾病的平均治疗费用(首诊到治愈或维持的全过程)和药占比。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统计。应用频度、均数和标准差对研究对象一般情况进行描述。采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进行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进行2组间比较;One-way ANOVA对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进行多组间比较;Kruskal-Wallis H检验对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进行多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类型医疗机构的前三位睡眠疾病的频次差异 根据233份问卷,入选前三位频次最高的睡眠疾病依次为失眠(n=225)、睡眠相关呼吸障碍(n=151)和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n=112)。与非三级医院比较,三级医院诊疗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的频次明显较高,而失眠和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的频次较低。与专科医院比较,综合医院诊疗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的频次明显较高,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的频次较低,而失眠无差别。就各个学科而言,失眠最为常见,除了呼吸科和耳鼻喉科,其他科室均将其选为最常诊疗的睡眠障碍;睡眠相关呼吸障碍在各个学科的诊疗频次也很高,只有精神科的诊疗比例较低(34.9%);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在精神科的诊疗频次较高(69.8%),其他学科的诊疗频次均未超过50%,依次为中医科、神经科、多学科睡眠中心、呼吸科和耳鼻喉科。见表1。

2.2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各睡眠疾病的诊疗差异 与非三级医院比较,三级医院在失眠,睡眠相关呼吸障碍,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的治疗费用上均较高,其余睡眠障碍上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日门诊量方面,三级医院仅在失眠障碍上显著多于非三级医院,而其余睡眠障碍上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占比方面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不同类别医疗机构的前三位睡眠疾病的频次差异

表2 各种睡眠疾病在三级和非三级医院的诊疗差异

2.3 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各睡眠疾病的诊疗差异 与专科医院比较,综合医院在其他睡眠障碍的日门诊量上较少,在其余睡眠障碍上两者无明显差异。药物所占比例方面,综合医院在睡眠相关呼吸障碍上明显低于专科医院,其余睡眠障碍上二者基本相当。治疗费用上,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各种睡眠障碍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 不同学科间各睡眠疾病的诊疗差异

2.4.1 门诊量 失眠障碍在多学科综合性睡眠中心、精神心理科和神经内科显著多于其余几个科室;其中精神心理科显著多于呼吸科(P′=0.000),神经内科显著多于呼吸科(P′=0.001),精神心理科显著多于其他科(P′=0.008),神经内科显著多于其他科(P′=0.009),耳鼻喉科显著多于其他科(P′=0.008)。睡眠相关呼吸障碍方面耳鼻喉科显著多于精神心理科(P′=0.019)。其他睡眠障碍方面,精神心理科显著高于其余科室,其余科室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4.2 治疗费用 失眠障碍在各科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学科综合性睡眠中心,精神心理科,神经内科显著高于其余几个科室;其中多学科综合性睡眠中心显著高于呼吸科(P′=0.007)及其他科(P′=0.000),神经内科显著高于其他科(P′=0.001),精神心理科显著高于其他科(P′=0.001)。睡眠相关呼吸障碍方面,多学科综合性睡眠中心显著高于其他科(P′=0.022)。异态睡眠方面,多学科综合性睡眠中心及精神心理科显著高于其余科室,其余科室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3 各种睡眠疾病在综合和专科医院的诊疗差异

表4 各种睡眠疾病在不同学科的诊疗差异

2.4.3 药物所占比例 失眠障碍在各科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精神心理科和神经内科显著高于其余几个科室;其中精神心理科显著高于多学科综合性睡眠中心(P′=0.024),神经内科显著高于多学科综合性睡眠中心(P′=0.021)。睡眠相关呼吸障碍方面各科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呼吸科显著低于其余几个科室;其中神经内科显著高于呼吸科(P′=0.013),精神心理科显著高于呼吸科(P′=0.041)。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方面耳鼻喉科显著高于其余所有科室。其他睡眠障碍方面,多学科综合性睡眠中心显著低于精神心理科(P′=0.001)及神经内科(P′=0.040)。见表4。

3 讨论

3.1 中国睡眠医学行业的现状 疾病就诊率方面,非三级医院失眠及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频次明显较高,而三级医院在睡眠相关呼吸障碍上频次较高;综合医院睡眠相关呼吸障碍频次明显较高,而专科医院更钟情于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从科室上看失眠毫无疑问成为最常见睡眠疾病,显然失眠已经成为最常见的跨学科睡眠疾病,Chung等人在一项跨文化(美国-香港)的比较研究中,使用了3种诊断标准(DSM-IV,DSM-5,ICD-10)来综合评估失眠障碍的分布,发现差异也不明显,提示不同文化中失眠障碍都是最常见睡眠疾病[2]。在三级医院的精神心理科中有68.29%的受访医生将睡眠-觉醒障碍选作最常处理的疾病,而选择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的仅有43.9%。而这一差距在二级医院的精神心理科被进一步拉大,选择睡眠-觉醒障碍的医生比例高达75%,而选择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的医生仅有27.5%,国内医院中较低的诊断率提示精神心理科对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的识别诊断方面有待提升。

治疗费用方面:总体上看多学科综合性睡眠中心的治疗费用最多,精神心理科位列第二,神经内科次之。其中药占比方面:非三级医院在异态睡眠上显著高于三级医院,而其余睡眠障碍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合医院在睡眠相关呼吸障碍上明显低于专科医院,其余睡眠障碍上二者基本相当。就各科室而言,失眠障碍方面精神心理科、神经内科药物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余科室,提示这2个科室在失眠的治疗上更加依赖药物。而Trauer等人关于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失眠疗效的一篇Meta分析指出,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作为指南推荐的一线治疗,疗效确切。而目前国内该方面较高的药占比提示失眠认知行为治疗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3];睡眠相关呼吸障碍治疗上呼吸科则显著低于其余几个科室,提示呼吸科在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的治疗上更符合指南[4];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治疗上耳鼻喉科显著高于其余科室;而在其他睡眠障碍治疗上多学科综合性睡眠中心显著低于精神心理科、神经内科及其余科室。

3.2 对策和建议 目前,世界睡眠医学研究虽然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但睡眠医学本身是一门新兴学科,又是边缘学科,所以自身的整合程度还不高,理论也有待于完善。生物医学模式目前仍然是睡眠医学研究的主流,所以治疗模式仍比较单一。这就需要多学科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形成更为综合性、全面性的研究模式[5]。

临床睡眠医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睡眠疾病的认识,很多三级综合医院已经建立睡眠医学中心。总体而言,睡眠医学在我国的发展还相对滞后,不过我国的传统医学特别是中医药学源远流长,今后的睡眠医学整合问题可能在中国有更好的解决之道,能够形成中国特色的睡眠医学。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睡眠医学需要大量新鲜血液,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新型睡眠专科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新型睡眠专科人才不但要掌握呼吸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精神科、心理科、口腔科等相关领域的知识,还要在内外妇儿各科进行渗透,更要掌握生物医学与社会心理医学的相关知识。因此,对新型睡眠专科人才的要求实际上非常之高,是要真正地体现“一专多能”。

致谢:中山市优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崔璨、胡毅,在数据收集做出的贡献。

猜你喜欢
呼吸科神经内科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结合指脉氧评分在呼吸科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风雨中逆行的抗“疫”巾帼战士——记呼吸科副主任张磊
爱紧张的猫大夫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