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近视眼和眼镜

2018-12-19 08:32
奥秘 2018年12期
关键词:马可典籍古人

《苏州市景商业图册》就有眼镜的出现

由于如今人们户外运动量越来越少,且面对手机、电脑等设备光屏的时间越来越长,导致现代人近视的比例非常大。那么在电子设备尚未出现的古代,人们会不会患近视眼呢?其实,古人也会受近视所困。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有“凿壁借光”的典故,体现出古人在阴暗环境下读书的不易,而我们都知道在光线不足的条件下阅读,是对眼睛很不利的。

从一些简略记载中我们也可以得知,在那个没有电灯等照明设施的年代,一些熬夜苦读的古代文人患上近视眼的概率非常大。在隋唐的《治目方》《疗目方》等专业典籍里,就记载了各种“眼伤”的症状,与近视眼的表现十分吻合。可以说,古时近视眼虽然不普遍,却也困扰了不少人。

患上近视眼的古人,有什么应对的法宝吗?有,那便是眼镜!您没听错,虽然很多西方人认为眼镜最早诞生于13世纪的威尼斯,但其实中国的史料告诉我们,在宋朝时,中国人就已经用上了眼镜。

明清时期眼镜(上海眼镜博物馆藏)

据南宋典籍《洞天清录》记载,当时中国古人已经发明出眼镜,那种眼镜是以名贵的玉石紫晶制成的透镜,呈椭圆形,非常名贵,普通人用不起。不过典籍中也提到,这种眼镜已经达到了“以此掩目则明”的神奇功效,对当时的读书人帮助极大。

公元1260年,马可·波罗也曾描述过中国老人戴着眼镜看小字的情景。据说,当时马可·波罗在中国见到的眼镜呈大椭圆形,镶在龟壳做的镜框里,佩戴者将铜制的眼镜脚卡在鬓角上,或用细绳子拴在耳朵上,或者直接把眼镜固定在帽子上。当时的眼镜造价不菲,曾有一位乡绅用一匹马换一副眼镜的记录。

直到明清年间,欧洲眼镜方才传入中国。这种当时被称为“西洋镜”的眼镜虽说外表粗糙不堪,却凭借其良好的功效,自明中期起就火遍士大夫阶层,很多明清年间的文化名流都是它的忠实用户。比如著名的《桃花扇》作者、剧作家孔尚任,就曾热情讴歌“西洋镜”的功效:“制镜大如钱,秋水含双窍。蔽目目转明,能察毫末妙。”

功能如此强大的“西洋镜”,在当时价格自然也不菲。不过中国本土的眼镜制造业在那时也异军突起,起先还是仿制“西洋镜”,后来明末清初的工匠孙云球创造性地开发出了用水晶镜片磨制的新眼镜,轻松压倒了“西洋镜”的势头。之后诸如“存目镜”“放光镜”等各种眼镜便源源不断地出现。后来雍正皇帝本人使用的眼镜种类就有茶色镜、近视镜等35种,全是“国产货”。

毕沅墓出土的眼镜

数百年前便能自行制作出近视眼镜,可见古代的中国人民早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光学技术,凿壁苦读,换来的恰恰是智慧的光芒。

●张珠容 荐自“我们爱历史”

猜你喜欢
马可典籍古人
《典籍里的中国》为什么火?
好玩的古人
古人怎么洗澡?
古人到底姓什么?
麦恩是条多情的狗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马可 时光の味道
马可的音乐遗产
在诗词典籍中赏春日盛景
马可·波罗来过中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