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书写应急救援之歌

2018-12-19 01:02文丨张晓鸣
遵义 2018年24期
关键词:习水县救援应急

文丨张晓鸣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不管时间如何流逝,世事如何变迁,他们一直在应急救援道路上,坚守着“抢救遇险遇难人员于危难”的初心砥砺前行。

应急救援现场

他们不是医生却以救人于危难为天职,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他们不是将士却要奔跑在最前线,用青春和热血,在一线希望之中照亮前进之路,点燃生命之火,诠释救援之责,他们就是贵州省遵义市应急救援大队习水三中队的抢险队员们。

身处险境寻找“你”

十一月的习水天渐凉,在前往遵义市应急救援大队习水三中队(又称习水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路上,天正淅沥的下着细雨,中队长罗军指着不远处群山缭绕的箐口说:“那里便是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

习水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成立于1982年,成立之初名为习水县矿山救护大队,在煤炭工业管理局里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办公,每人1台连续供氧4小时的负氧气呼吸器、1个牛筋藤编制的安全帽、1把手电筒便是8名工作人员全部的救援装备。

罗军回忆说:“当时每隔一周左右就要参与一次救援,几乎每次救援结束归队把仪器调试好,便又会接到新的救援任务。”因为当时习水县除官店之外的11个乡镇都是涉煤乡镇,县内小煤窑散、乱、多,尤其是永安镇、二里镇一带小煤窑呈蜂巢状,加之采掘技术落后,全靠人工挖掘且安全意识不强,导致事故频发。

很难想象,在没有先进救援设备,也没有专用办公场所和训练场地的艰难条件下,6名救援人员是怎样完成每年30余起救援任务,抢救遇难遇险人员近百人的?随后的采访让记者找到答案,那就是一定要把人救出来的责任与使命。

“在第六天找到第一个人的时候我很激动,虽然人已经很疲惫了,但是心里非常高兴,立马派人到地面汇报说‘找到了一个人’!”作为习水县仙源镇“森田事故”的目睹者和应急救援的参与者,现三中队技术负责人李文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感慨万分,说那是他二十多年职业生涯里最难以忘记的一次救援。

跟随李文的记忆,仿佛看到了他们在“森田事故”中奋不顾身寻找井下遇险遇难人员的场景。

那是1995年10月的一天早上9时,他们接到任务要求全部出动,救援森田煤矿井下9名被困人员。在井下环境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应急救援考验的不仅是救援能力还有心理素质。

“最难忘记的不是饿了只能吃白水煮洋芋,困了只能在旁边的干田里小憩,而是在井下检测气体时差点葬身其中。”李文回忆说,在救援工作进行到第六天时,忽然听到负责加固柱子的矿工大声喊“快跑,柱子在往下塞。”语毕,人的逃生本能让井下矿工立刻往外跑。当时,他们距离柱子加固的位置最近,若选择逃跑定能在第一时间离开危险区,但是救援人员的责任和使命,让同样身处险境的他们果断让出通道,帮助所有矿工安全撤离危险区后再开跑。他们开跑时,柱子下塞后的通道只能勉强趴着过一个人。

“看到柱子在往下沉,我当时很害怕,很想快点跑,但肩上的责任和使命让我们都没跑,可以说我们那次真的是死里逃生。”时隔多年再回想,李文依然心有余悸。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全部撤离到安全区域后,看到通风口还能通风,便又观察了约4个小时,确定下垮位置稳定后,又再次通过扩大行道的方式继续前行。

就这样,“一定要把人救出来”的责任和使命支撑着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连续奋战了7天7夜,终于找到第一名被困者,随后又找到第二名、第三名……直到9名被困者全部找到,不辱使命顺利完成此次救援。比较遗憾的是,当救援人员找到被困者时,他们的身体被严重烧伤且全部腐烂难以辨认,只能将他们的遗体抬到运输巷道进行编号,这也算是对遇难者及其家属的慰藉。

合力救援不言弃

救援技术落后,救援人力不足的现状一直持续到2006年习水县安监局成立后才有所好转。2011年,习水县救护大队划归遵义市应急救援大队,正式更名为遵义市应急救援大队习水三中队。

先后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才有了现在占地面积约5亩,有配套办公室、战备值班室和训练场地及演习巷道的习水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目前,应急救援中心有干部职工41人,其中救护指战员31名,下设三支矿山救护小队,并配有个人防护装备。彻底改变了以往办公场地简陋拥

挤、人行道上训练场地狭窄、救援装备落后、救援队伍薄弱的面貌。

从成立之初的1982年到发展壮大的2018年,改变的是这支队伍的名称和体制,不变的是他们的责任和使命。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不管时间如何流逝,世事如何变迁,他们一直在应急救援道路上,坚守着“抢救遇险遇难人员于危难”的初心砥砺前行,无数次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救援之歌。

2014年8月11日在习水县特大洪灾抢险救援中,因前一日晚上雨势较大,所以应急救援中心全体人员随时待命,于凌晨3点左右出动到良村华航煤矿甘龙洞,和消防队一起合力救援。消防队用冲锋舟在深3米左右的深水区载人,救援队员靠着救生衣和保险绳在浅水区接人,通过与消防队员不眠不休的连续奋战,终于将被困于洪水中的20多名村民全部转移到安全区域。被困村民安全转移后,他们不仅帮助被困村民搬运粮食、清理屋内淤泥,还帮助吼滩村孤寡老人灾后重建,主动为他捐赠棉被、床单、大米等生活用品,让老人的生活回归往常。

这只是众多合力救援事迹的一个缩影,应急救援一直在路上。习水县应急救援中心在一次次跨区域、多部门的合力救援中,以新的面貌将综合性应急救援能力展现在世人面前。

勤学苦练强技能

救援一分钟苦练十年功。在习水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无数次抢救遇险遇难人员于危难的英勇事迹背后,是他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辛勤付出。

走进习水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队长何锡凤指着一旁围墙上“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十二个字告诉记者:应急救援不仅是一场时间战,也是一场体力战,必须时刻保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工作作风。为此,他们按照“加强战备、严格训练、主动预防、积极抢救”原则,制定严密的训练计划和严格的考核制度。

除了每天基本体能训练、安设局部通风机、挂风障、板闭、砖闭、应急包扎等常规训练外,还有至少每周一次的闻警集合和每月一次的单项配用氧气呼吸器万米耐力训练和高温浓烟演习。其中高温浓烟演习要求队员在室温35摄氏度以上,可见度1米以内,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高,氧气浓度逐渐减低的环境中,3分钟内完成锯直径10公分以上的木头2段、以及哑铃举重上、中、下各20次、杠铃举重15次、拉检力器60次。同时,在40秒内完成队员间氧气瓶互换。强度之高,常人难以想象。

他们还必须每季度对全县煤矿的水、火、瓦斯顶板、煤层进行安全生产预防检查,做到对井下各个系统和避灾路线心中有数,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在第一时间迅速展开救援。不仅如此,他们对检查中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能当场整改则督促矿方立即整改,若不能当场整改便以书面形式汇报相关职能部门,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则有权要求撤离井下作业人员,立即停止相关采掘工作。

与此同时,他们在井下还要采用现场问答的方式,随机抽查井下作业人员对避灾路线的熟悉程度,以及防护装备使用情况。对不会使用防护装备的作业人员,他们将进行现场指导,不断树立矿工安全生产意识,提升矿工自我保护能力。

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是关键。

训练考核是为了更好的救援,更好的维护安全生产。一如当年21岁的何锡凤,刻苦专研应急救援理论知识只为踏上应急救援之路。当时仅有高中学历的他,啃下应急救援理论知识题库,在2004年和2005年全省应急救援技能竞赛中分别获集团三等奖和个人指挥员前10名的荣誉。

“我很热爱这个工作,每份工作都来之不易,既然选择了应急救援这个岗位,不管碰到任何困难和任何紧急情况,我都不会退缩,必定全力以赴,确保他人和自己的安全。因为在我的眼里,应急救援是一份光荣的使命,我愿把我的青春和热血献给我最热爱的应急救援工作。”在采访结束时,37岁的何锡凤说出了众多应急救援工作者的心声,他们以抢救遇险遇难人员为己任,以身处险境寻找“你”为使命,在他们热爱应急救援岗位上奉献青春和热血。

猜你喜欢
习水县救援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紧急救援
习水县关工委受习水县委表扬通报
3D打印大救援
习水县关工委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习水县离退局举行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工作宣讲会
贵州省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