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圆林村40年之变

2018-12-19 01:02丨张
遵义 2018年24期
关键词:赤水市赤水块石

■丨张 浪

走进赤水市元厚镇桂圆林村,随处可见挂果的桂圆围绕整洁的村居,有的村民正忙着管护,有的村民则三三两两在阴凉处摆农门阵,一片祥和之景。再过不久,整个村5000多亩桂圆即将上市,届时将通过改革开放40年来织密的“幸福路”销往全国各地。

赤水市元厚镇桂圆林村原党支部书记肖义武,今年70岁,他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桂圆林村的交通基础设施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华丽蜕变。面对现在如此便利的交通,肖义武由衷感叹:过去我们老百姓都没人敢想。那时候真是穷到了极点,出行很麻烦,随便走哪里只能走路。

1958年以前,桂圆林村没有公路,元厚镇也没有。那时你想要前往赤水县城和遵义市都只能依靠步行,单程分别要走1天和5天,想想都够吓人。1958年,一条用块石简单铺就而成的路,打通了元厚镇与外面世界交流的“命脉”,这就是赤桐公路。

1974年,桂圆林村被评为赤水县先进村,荣获一头大耕牛。受限于当时的交通客运条件,大耕牛如何送往村里成了一大难题。思前想后, 也只能去县城里牵着牛走回村里。“当时赤水县城到元厚镇有一百二十几里,需要三四天的路程。人走在块石碎石路上,都很伤脚。我们考虑到牛足又没有类似马蹄的保护,琢磨着买了十多双草鞋,让牛‘穿着’走回了村。”肖义武回忆道。

桂圆林村的地理气候条件很适合桂圆生长,在20世纪80年代,年产量就高达20多万斤。肖义武说:“受限于交通,从来没有村民把桂圆拉出去卖过,全部都是水果商前来垄断,在挂果量不足的基础上估摸少量,又以一块五,最多两块一斤来收购。”桂圆低价销售,村民的腰包根本鼓不起来。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时代在进步。元厚镇镇上的公路虽然通了,但是村里却依然没有路,桂圆林村的发展滞后。

直到1997年,为了庆祝香港回归,政府出资、老百姓投劳,一条两公里的毛坯路成为了连通桂圆林村和集镇的“毛细血管”,这就是桂圆林村的“97回归路”。这条路,全都是靠人工来挖,每当遇到大石块就简单爆破,再挪开碎石、铺上块石、最后撒上碎石铺就而成。紧有三米六宽,终于能过小汽车了,全村的村民个个心里都高兴得很。

2赤水桂圆林村(王怀茂/摄)

要致富,先筑路。改革开放40年,时光荏苒、沧海桑田,桂圆林村的大地变化更是日新月异,长长的水泥路旁边,衍生出许多支路,一直延伸到每户村民家,村民可以把自家的小轿车、摩托车,电瓶车直接开到家门口。古老的赤桐公路也脱去“旧衣”,从一条块石路变成了水泥路,渐渐成为“高大上”的沥青路;“97回归路”被加以“修饰”,拓宽和硬化。今天的桂圆林村,到处莺歌燕舞,旧貌变新颜。2013年,仁赤高速“锦上添花”,村里的桂圆通过物流,以更短的时间快速销往全国各地。

据悉,去年50多万斤桂圆给全村1900多人带来了300多万元的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9000多元,村民的荷包都渐渐鼓了起来,家家住上了小洋楼,小日子过得美滋滋的,心里暖和极了。

“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各个地方的飞跃发展给老百姓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所以现在的老百姓特别想在如今的盛世能多活几年,养生的观念随之渐入人心。”肖义武乐呵呵地说。

一个村庄就是一段历史,每个村庄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每个村庄的变迁虽各有所异,但是每个村庄沐浴改革开放春风、分享改革开放红利、感受改革开放成果的机遇都是相同、相等、相互的。村民们从思想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亲身受益改革开放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可以说桂圆林村的变迁就是赤水市乃至全国村庄变迁的缩影,让我们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开拓进取、求实创新、与时俱进,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猜你喜欢
赤水市赤水块石
不同粒径组合块石群水下漂移数值模拟
地基土中基床块石沉降变形研究
基于蒙特卡洛随机采样的土石混合体数值模型构建方法
干砌石护面结构破坏机理分析及其优化措施
赤水丹霞冠华夏——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
赤水大瀑布
动人心魄——赤水丹霞地质奇观
关于发展赤水市无公害蔬菜产业相关问题的思考
赤水市老年大学举办时装秀活动
赤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