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社会化研究

2018-12-19 11:09白俊伟
读与写·上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高校体育普通高校社会化

白俊伟

摘要:体育成为一种人们善度余暇的重要内容,为满足广大群众对体育的需求,普通高校应从自身发展需求和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出发,以便更好的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实现健康中国战略。通过探讨高校体育社会化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承接社会体育职能和竞技体育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途径,以供新形式下高校体育社会化改革时参考。

关键词:普通高校;高校体育;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34-0002-02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社会化存在很多问题。由于我国有意识地推行体育社会化的时间不长,而且受国情所限,高校体育社会化程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相差很远。由于高等体育专业教育注重的是在单一学科领域中培养专门人才,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其教学内容框架形成了一般文化教育和基础理论薄弱、知识面和专业面十分狭窄的专才体系。高校体育经费的嚴重不足,使得高校目前所拥有的场馆与学生数的比例仍没有达到国家的有关规定。场馆建设投入不足,设备陈旧、缺乏,严重影响着体育教学和为大众健身服务。

高校体育社会化就是将高校体育纳入社会发展的轨道,发挥其对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促进作用,高校体育社会化不仅是教育目的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发展趋势[1]。高校体育社会化应将高校体育在空间上纳入于社会体育范畴,在时间上纳入终身体育范畴——即培养学生走向社会后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在体系上纳入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的范畴,为我国全民健身和高水平竞技体育服务。

1.高校体育社会化应面向社会,培养人才

既然是面向社会培养人才,那么学校体育教学充分考虑到学生毕业后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考虑到在大学这段时间的暂时,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未来,坚持健康第一,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基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以培养学生健身意识、健身能力和健身习惯为目的,重点发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形式的社会化,才能更好的是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才能与全民健身计划相适应。

1.1 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形式的社会化。

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要在保持大中小学各阶段教育内容衔接的基础上,坚持与社会体育接轨。其课程的设置应坚持面向社会大众体育,考虑从业后社会体育的需求,应掌握一到两项大众体育健身方法,养成习惯,增强终身体育意识。

近几年来俱乐部制的体育教学模式被高校广泛接受,有的高校已经采用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自主选择上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三自模式,这与社会体育的组织形式类似,大学生经过俱乐部制的体育教学以后,能够适应社会体育的形势要求,可达到与社会体育的衔接。

1.2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运动兴趣的培养和运动习惯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学校体育教学必须进行改革,结合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在观念上要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要选择适宜从事终身体育和提高生存能力的运动项目,并以发展个性的项目为主,这样有利于学生毕业走向社会时能够因地制宜地进行长期锻炼。由于体育的固有特点,功能之一便是促进人的社会化。

2.高校体育承接社会体育的先天优势

2.1 高校具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受过良好训练的专业老师队伍。

随着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发展,校体育教师也开始游离大学体育主体,任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双重任务,角色发生了变化,职能发生了变化。他们在院校内既是学者又是教师,在社会体育活动中既是专家又是指导员,这种双重身份,使他们的行为有效的推动了高校体育的社会化,成为大学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有力沟通者和倡导者。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约有两万人,具有职称高、专业全、裁判级别高、在社会上体育兼职多的优势,如果充分组织和调动起来,将是社会体育发展的有力技术保证。

2.2 高校拥有一大批一流的体育场馆和器材设施。

目前我国开展社区体育活动遇到的第一个障碍就是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匮乏。从全国范围看,学校体育场地的可利用能力相对较好,各高等院校,尤其是体育院校的场地设施状况更为良好。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学校的这些场地设施除平时教学训练使用之外,周末和假期基本闲置,即使是平时上课期间,有些学校的场地设施也未得到充分利用[2]。在发达国家,为了开展社区体育,均提出了“学校向社会开放”的口号,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是各国大众体育活动的主要载体。因而,我们只有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使之向社区开放,从而达到社区,学校体育资源共享。

根据学校体育的特点,适当开展有偿的教学服务,提高体育场馆的使用率是可行的。不同的场馆可根据其设备、投入等不同采取不同的服务标准。在高校进行体育社会化和有偿教学服务的时机已经成熟。大学生知识层次的提高,对体育健身有时尚追求,他们中许多人愿意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锻炼、娱乐。同时,学生在交费后,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从而可以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高校拥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和较完备的教学场馆设备,在完成学校正常工作任务的同时,及时掌握社会对体育的需求信息,发挥优势,主动出击,做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有机结合,使高校体育场馆在完成教学、训练基础上成为社会性的场馆,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两大突破。

3.承接竞技体育的职能

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是我国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我国高校办竞技体育存在很多优势。

3.1 体教互利优势。

专业运动员训练同普通教育分离,某种程度上是以牺牲一部分青少年的文化学习为代价的,这影响了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运动员的运动寿命相对来说是短暂的,如果没有在学校获得足够的知识,他们在结束了运动生涯后,往往很难融入到社会中。欧美一些国家在这方面就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们的队员不只是运动员,同时也在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拿学位。运动员退役后能很好的融入到社会。这种体教结合的模式是世界体育发展的方向。

3.2 科研优势。

随着科学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科技向竞技体育领域的不断渗透,在竞技运动训练、比赛、决策、管理、科研等各个范围内现代科技成果已被广泛的应用,竞技体育已成为一个系统工程。高校强大的科研力量,也保证了学生们在训练时间较少的情况下收获的更高的训练质量。但同时应看到高校办竞技体育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教练员队伍缺乏经验,办队经费不足,学习和训练存在矛盾,生源渠道的问题,必须走竞技体育社会化的道路来克服。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要发展,要有所突破,就应该走市场化运作这一条道路,通过社会化,寻求企业、社会及社团的经济支持,促进运动条件的改善,从而促进竞技水平的提高,促进高校竞技体育纳入竞技体育主流的步伐。引入社会化管理,实行专家管理、协调好各方关系,以利提高竞技水平。高校竞技体育在依靠投入提高竞技水平的基础上,应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面向市场,寻求产业化道路。

4.结论

高校体育要注意完善内部教育体制,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积极融入到社会中去。要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使之对外开放,同社区体育设施共同构建社会主义新形式下的社会体育资源体系。充分利用高校的人力资源优势,加速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是新形式下社区与高校发展的共同需要。高校竞技体育在依靠投入提高竞技水平的基础上,应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面向市场,寻求产业化道路。

参考文献:

[1] 王会宗,李佳薇.基于经济学原理的高校体育场馆合理定价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28(1):50-55.

[2] 刘璐,李峰,雷敏.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学校体育设施的利用与开发[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5,17(5):163-166.

猜你喜欢
高校体育普通高校社会化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