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借古讽今”手法在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中的运用

2018-12-19 11:17张文艳
教育界·中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写作手法手法高中语文

张文艳

【摘要】高中语文是高考的重要内容,在强调传统文化的今天,文言文和诗词在高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縱观近年来的高考文言文相关题目可以发现,这类题越来越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尤其是一些写作手法的应用。在高中语文的文言文课堂上,很多教师只是一味“教教材”,而并非“用教材教”,虽然坚持了提高学生文言文能力的目标,但是只是把教材当作赏析材料,按部就班地逐字逐句串讲过去,使文言文的教学成了“新八股”,并没有注意古文使用的特殊写作手法和现实意义,因此学生的鉴赏能力并不能得到提高。所以本文以苏教版高中“选修、必修”教材中的内容为例,举例说明了“借古讽今”这一写作手法的具体应用,希望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这一写作手法。

【关键词】“借古讽今”手法;高中语文;写作手法

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以文言文为单元进行集中编排的模式不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以“主题组元”为专题,响应了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教材改版初衷,以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为核心。在教材的编排中渗透苏派独特的教学风格,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分析能力,打破以往的注重文言虚词、实词、语法、句式等固有模式,而更侧重考查学生文言文材料的理解能力,使文章的艺术性和人文性重新得到重视,并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其现实意义,人文素养得到提高。

一、以《阿房宫赋》为例谈“借古讽今”手法的使用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的“历史的回声”这一专题,就收录了唐代作家杜牧的《阿房宫赋》,这是一篇经典的运用了借古讽今手法的散文。阿房宫兴建于公元前212年,是秦始皇统治时期,两年后,由于秦始皇驾崩,其儿子秦二世胡亥则继续修建,但是在完成之前就被项羽烧毁,所以当提起秦王朝的灭亡就必然会想到阿房宫。杜牧所处的时代是唐朝的后期,这时的唐王朝有了颓废之势,唐敬宗继位后,不但无所作为还大兴土木,所以杜牧写下这篇《阿房宫赋》,希望可以通过总结秦朝灭亡的经验,给世人以警醒。

文章的前两段主要描写了阿房宫的宏伟壮观,包括阿房宫的建筑位置、外观、珍宝和美人,主要揭露了秦统治者荒淫奢侈的生活,为接下来的议论内容埋下伏笔;文章后两段主要是议论的内容,揭露了君主过度奢靡的生活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并总结了秦朝和其他六国灭亡的情况,并使用“后人”这个称谓,委婉代指唐朝的统治者,借古讽今,警示不要重蹈覆辙。

二、以《六国论》为例谈“借古讽今”手法的使用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的“历史的回声”这一专题也收录了宋代作家苏洵的《六国论》这一篇文章。宋朝的社会矛盾尖锐,社会并不安定,统治者为了苟安,宋真宗时期竟以钱财贿赂敌人,宋仁宗时期更甚。而战国期间“六国”的类似的投降卖国行为,已经在历史上留下了惨痛的教训。苏洵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满心忧虑,于是写下了《六国论》,议论了“六国”灭亡的原因,即是赂敌,借古讽今,希望统治者可以改变治国的策略,避免重蹈覆辙,重振大宋风气。

三、以《赤壁赋》为例谈“借古讽今”手法的使用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像山那样思考”这一专题中的宋代作家苏轼的《赤壁赋》以及之前他写的《赤壁怀古》都是“借古讽今”的典型代表。在元丰四年和五年期间,北宋发动了开国以来的两次最大规模的边疆战争,但是由于将帅失和,没有统一的调度,最终都导致了溃败,是历史上著名的由于骄纵导致失败的战争。《赤壁赋》就是写在第一次失败后,苏轼“托事以讽”,以曹操赤壁失利暗讽这次战争,以骄纵的曹操暗讽无谋的宋将,以周瑜的功业反衬暗讽边疆战士的无能。这篇文章表现了苏轼先生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希望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四、以《屈原》为例谈“借古讽今”手法的使用

《屈原》是收录在苏教版高中语文《中外戏剧名著选读》这本选修中的,郭沫若作为历史学家、文学家创作了《屈原》这部著名的历史剧。以战国时期的真实伟大诗人屈原作为原型,以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战国时期为背景,类比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近代资本主义的抗战时期。六国的兴衰和统一的趋势密切相关,民族的存亡也和抗战的结果密切相关,无论是历史上的那个时期还是郭沫若先生的那个时期都面临着腐朽的统治,这些都是《屈原》“借古喻今”“借古讽今”的重要根据。郭沫若先生以渊博的历史知识为基础,通过联系古今来揭示现实。这部历史剧《屈原》所宣扬的抑恶扬善的主观倾向是强烈的,这种倾向主要是来自“借古讽今”,是今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作者以特殊的历史视角和历史背景重新演绎了历史,是作者对“凝固的历史”的重组和审视。

五、结语

高中生必须要具备洞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如“借古讽今”这样的写作手法的使用,感受并学会思考。

【参考文献】

[1]王立平. 怀古诗思想内容例析[J]. 生物技术世界,2015(06):204.

[2]吕美慧. 论《阿房宫赋》的语言表达技巧[J]. 文学教育(上),2017(10):79.

猜你喜欢
写作手法手法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论《在地铁车站》中的“意象”
《黄雀记》写作手法及当代启示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