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晋面翻译及其文化推广研究

2018-12-19 11:17吴颖邓文晨孙盼盼
教育界·下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翻译

吴颖 邓文晨 孙盼盼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山西面食在饮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总结了有关介绍山西面食种类、制作过程的书籍、介绍面食历史典故的文献以及截至目前人们关于山西面食通过各角度所进行的研究结果,最后提出通过翻译山西独具特色又琳琅满目的面食珍品,可使其在世界舞台上备受瞩目。

【关键词】山西面食;翻译;文化推广

华夏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在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一路波折后依然得以流传至今,特别是作为一个上千年农耕为主的国家,不得不提到饮食的重要性。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勤劳收获粮食,通过各种途径,因地制宜添加各种智慧在其中。山西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西方世界最受欢迎的意大利面最初也是通过丝绸之路从中国传播过去的。所以追根溯源,研究文化要从与人民息息相关的饮食入手,而面食文化便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在三晋大地这片黄土地上,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晋食文化不断得到丰富发展。人们在制作与食用面食的过程中,从原料的选取、制作工具的使用及烹饪方式的选择到最后完成可以食用这个过程,充分展现了时代特性、地域个性和人文特性,由此不断地丰富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面食文化宝典。

一、山西面食的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版了许多关于山西面食的书籍,主要对面食的种类和制作方法及过程进行了介绍。比如,孙秀芬主编的《山西面食》主要介绍山西面食的生产工艺。王长信、亚飞编著的《山西面食》介绍了山西的面条和小吃,并详细介绍了各种配料的具体生产。牛国平、牛翔编著的《山西面食》以经典易做的美味面食为例,详细讲解了花样面条、特色饼子、饺子包子、飘香面点四大类面食制作技艺和特色吃法,穿插了一些面食的典故与趣闻。还有山西烹饪协会与山西盛世餐饮旅游技工学校编的《山西面食1+1》、山西烹饪协会编的《山西面食——杂粮》、周裕琪编著的《晋菜面食300例》等将现代山西面食餐饮业的成果呈现给了读者。系列丛书《山西面食·绿色健康族》《山西面食·上班快餐族》《山西面食·家庭快乐族》由山西烹饪协会与北京汉声文化主编,主要介绍家庭制作的杂粮面食、上班一族的快餐面食和适合当代都市家庭采用的品种。以上这些书籍多是介绍性或食谱类性质的,在当时网络尚未普及的情况下,有效为人们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食种类以及学习制作手法。

张成基等人主编的晋食纵横丛书之《名食掌故》《三晋食苑》《面食之乡》的内容十分丰富,收集了更多面的起源和故事,关于三晋饮食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介绍了传统面食的传统方法和特点。李新才等人的《美食寻香》介绍了长治地区的风味食品,这些食品基本都是面食系列,他们还描述了相关的历史传说和民俗。这几本书由点及面对山西饮食进行了探索,为以后研究提供了参考。

二、山西面食的历史研究

有些书全面阐述了面食的发展历史,例如邱庞同的《中国面点史》,它全面系统地回顾了中国面条的历史和中国面条发展的全景图,其中第七部分对清代山西糕点的内容进行了阐述,这对我们研究山西面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王中旺先生编辑了《中华面文化大典》一书,系统地收集和组织了中国人的面条文化,同时还展示了各民族的面食习俗和特点。

今人对中国古代面食的研究有很多。通过分析中国面条史的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王仁湘的《面条的年龄——兼说中国史前时代的面食》指出中国面食历史悠久,打破了人们对汉代进口面食的传统认识。姚伟钧、刘朴兵的《黄河中游地区饮食文化史论略》系统论述了黄河中游不同历史时期的饮食文化,山西属于这个地区,所以这篇论文对我们考察山西的面食有一定的意义。高启安的《“饼”源“胡”说一一兼论数种面食名称的起源》运用古代文献、考古资料、音韵学考证“饼”这个面粉类食物名称是与西域交融的结果,此外,诸如馒头、棍棒和饺子等意大利面的名称,都是从古代波斯语转移到全中国,而不是原生的声音。他的论述借助了原始文献资料,可以对我们研究山西面食的翻译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也为研究山西历史上面食外国饮食关系提供了更多视角。此外,邱庞同的《中国清代面点流派史略》《山西面点史》提出山西的面点于清代大量出现并形成一种特色流派,介绍了当时的品种及其总体特征。吴彩娥、任石涛的《山西居民饮食特点与未来》从营养学和山西的资源优势方面对未来山西居民的饮食结构进行展望。王枫、丁冠昂的《山西面食的发展与民间习俗》简要介绍了山西面食与人们亲友之间的关系、婚姻习俗、生日礼仪、祖先崇拜等情况。对于面食在山西历史上的外国文化交流方面,姚勤智的《山西面食文化的成因、特点及饮食习俗》从历史、地理和人文这三个视角阐述了山西面食的起源、特点、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他还展示了山西饮食习俗和文化内涵。福建农林大学硕士武明玉的《山西面食文化及提高莜麦面条品质研究》从发展元素、特点、养生、饮食结构、名人典故等角度对山西面食文化进行了梳理,但其重点是研究南方对面食的消费情况与怎样提高莜麦面条的品质。

三、山西面食与语言研究

前人关于面食的起源、发展、分类、制作、交流等文化研究已经非常丰富。这些资料足以证明面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在当今网络发达的时代,山西也需要借助一张闪闪发光的名片走向世界。山西地区的方言极其特殊,各地语言差异非常大,不少语言学者据此从方言上对当地饮食进行解读,一些研究人员首先对山西的面食进行了语言调查。因此,许多语言学家已经从方言中解释了当地的饮食习惯,通过各种解读以便于后人对其进行“信、达、雅”的翻译,使之走向世界。马启红对文水、太谷方言传统节日饮食语言文化信息进进行解读,姚勤智对平遥方言的面食文化词语进行研究,王琦对山西方言中的山西面食文化词语进行研究,原慧艳对山西泌水县城东节日饮食的词汇文化进行信息解读,李小平对山西临县方言饮食词汇文化进行解读。这种类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山西東南部和西北部地区方言中的饮食表达,也反映了山西各地面食传播的广度及其地位。不同的方言展示出山西丰富的面食文化,使我们充分了解了山西面食的种类,突出了发音方式的重要作用。李晓花的硕士论文《从功能论视角看山西面食文化的翻译》,她认为将山西面食纳入英语语言文学学科不仅是语言的传递,也是文化的传播。她提出山西面食文化翻译应遵循既适合又吸引顾客的原则,并对山西面食英语翻译方法的调控提出进一步的探讨和建议,不仅弥补了中国饮食文化翻译的不足之处,也有利于促进山西面食文化在国外的顺利流通。

四、新时代背景下山西面食文化的新发展

随着近年来山西社会经济转型的高速发展,文化的发展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一个曾以重工业为主要发展对象的省份,企图通過第三产业来带动经济发展,与其关系密切的便是文化产业同旅游产业相结合。杨洁钢、童露的《面食文化对山西旅游业推动作用研究》对面食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葛建军对山西面食发展的思考与山西面食与旅游的发展,从面食业的角度提出面食同旅游市场的结合,提出省城、晋中、晋南地区三条面食文化旅游线路,以解决面食开发存在的问题,让民俗文化受到大众的欢迎。郭亚琼、孙虎的《山西省面食旅游品牌发展探讨》提出了建立面食品牌的具体措施。王进云的《从文化产业的角度看山西面食业的历史现状及对策》简要阐述了山西面食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他提出了“动漫、媒体、出版、展览等文化和第三产业的创新手段,结合传统旅游和科学研究方法”,推广山西面食的名片,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产业规模。这些文章的现实意义无疑对我们想要通过山西面食翻译与新形势相结合来传播山西文化以及发展山西经济有着重要的价值。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新着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要通过“信、达、雅”的翻译方式对面食文化进行翻译,将其中蕴含的千年文化淋漓尽致地宣传出山西,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在山西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同世界架起一座充满魅力的桥梁,实现山西面食文化新发展的同时,也让山西经济焕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杨洁钢,童露.面食文化对山西旅游业推动作用研究[J].管理观察,2007(35):211-212.

[2]葛建军.山西面食与旅游开发[J].改革与开发,2009(08):75.

[3]王进云.从文化产业的视角看山西面食业的历史现状及对策[J].长治学院学报,2011(04):23-25.

[4]王长信,亚飞.山西面食(第三版)[J].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5]邱庞同.中国面点史[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0.

[6]高启安.“饼”源“胡”说——兼论数种面食名称的起源[A]//郑炳林.丝纲之路民族古文卞文化学术讨论会文集·上册[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

[7]邵万宽.明清时期我国面食文化析论[J].宁夏社会科学,2010(02):127-130.

[8]邱庞同.中国清代面点流派史略[J].中国烹饪研究,1995(01):1-13.

[9]吴彩娥,任石涛.山西居民饮食特点与未来[J].食品科技,2000(02):9-10.

[10]李晓花.从功能论视角看山西面食文化的翻译[D].太原:山西大学,2011.

猜你喜欢
翻译
从意识形态角度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两译本的研究
计算机辅助翻译与教学设计探讨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望文生义现象
从句子层面浅析英汉语言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浅谈汉语颜色词的解析及英译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