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体会

2018-12-19 10:03靳春成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开展策略研究性学习高中生物

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结构的方法,还能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新课改不断深入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育人观备受重视的背景下,对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开展途径和方法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开展策略

作者简介:靳春成,江苏省邳州市宿羊山高级中学教师。(江苏 徐州 221354)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30-0054-02

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也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构建的课堂模式。虽然新课改实施多年,但部分学校、教师仍然沿袭应试教育的方式,导致研究性学习开展不到位,特别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淡化,基本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生物教学进行探讨和思考,以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探究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教学中,仍有很多高中生习惯于接受性学习,淡化了自主探究的能力,遇到问题往往束手无策。而探究学习就是要改变这种被动、消极的学习方式,激发探究学习、自主构建的兴趣和欲望。因此,教师应善于创设情境,以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教学“身边的生物科学”一课时,对于“多样化动物的灭绝”这个知识点,教师运用8种动物灭绝的资料:奇亚色斯蓝蝴蝶、托拜厄斯石鹅、深水白鲑、加勒比海僧海豹、多布森狐蝠、关岛阔嘴鹟、考爱吸蜜鸟、鳉鱼等,给学生呈现这些动物最后出现的时间和地点,这些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学生产生好奇,还引发思考:这些动物灭绝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这些动物的灭绝说明了什么问题?再呈现现在动物的内部原因、环境因素及人为因素等对动物生存的影响的情境,这些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主动性。

又如,教学“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方式”一课时,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酵母菌的作用,学生立即说出很多用途,如做面点时发酵、保护肝脏、改善风味、掩盖异味等,教师首先给予肯定的评价,然后提出问题:“生活中用的‘安琪酵母和‘酵母菌是一回事吗?”制作面食时利用了酵母菌的什么原理?酵母如果放到温度高的水中还有作用吗,为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逐渐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二、开展课后研究活动,延伸研究性学习

进行探究性学习,仅仅依靠课堂、书本知识还远远不够,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满足不了落实三维目标的需要。这就需要拓展学习范围,延伸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调查、查阅资料,提高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带着提出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活动。

例如,教学“生命活动的能量通货——ATP”一课后,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有的学生提出:“ATP是不是兴奋剂?”然后,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并鼓励他们写出研究报告。这个活动不仅延伸、拓展了课堂教学,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科研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为确保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除了让学生自主提出研究性问题之外,教师还要把握教材体系,挖掘课本内容,提出与学生学习相关的探究性问题,促使学生将课内的研究性学习延伸到课外。仍然以“生命活动的能量‘通货——ATP”一课为例,教学后教师提出问题:“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ATP,其中的能量能不能直接被生物体利用呢?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后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活动。为了保证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用萤火虫的发光器进行实验,并准备医用葡萄糖2ml,ATP注射液2ml,然后自主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经常性地开展这样的探究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也能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三、逐渐渗透探究学习,让探究学习成为习惯

高中生面临巨大的高考压力,教师也承载着学生升学的重任,而生物课程在目前的考试形势下得不到重视。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发展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探究性学习应逐渐渗透,不断深入,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研究性学习成为一种常态,为后续的学习和发展、为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首先,可以从一些小资料着手,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例如,教学“科学家不断实验:挑战‘自然发生说”一课时,教师应组织学生研究“雷迪的实验”,让学生思考雷迪的实验有什么特殊之处?雷迪的实验为了回答什么问题?蛆从哪儿来?实验的变量是什么……鼓励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再引导学生联系尼达姆的实验,归纳这两个实验的异同点。

其次,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小资料”来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教学“酶的性质”一课时,结合教材中“关于酶本质的探索”这个主题来设计问题:巴斯德、李毕希、毕希纳、萨姆纳、切赫、奥特曼的观点各是什么?对于“酶的特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后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加酶洗衣粉最适宜的温度……探究性学习应逐渐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从教材材料入手,借助一些史料、课外实验,让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成为习惯,让探究性学习逐渐走入纵深。

四、重视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生物学科以实验为主,重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探究的意识。在生物教学中,应以学生操作实验为主,过多的演示实验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一般以验证性的实验为主,教学时教师应将这些实验转变为探究实验。例如,教学“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中的“体验之辈细胞膜的方法”时,多数教师采用演示的方法。演示实验虽然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准确性,但剥夺了学生探究实验的权利。新课改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教师应把演示实验转变为探究性的学生实验,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感受探究实验的快乐。

为了提高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有效性,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实验所需的仪器和材料,然后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进行合作探究实验。同时,教师应设计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探究。如选擇什么样的细胞作为研究材料,为什么?如何制备细胞膜?制备的目的是什么……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还能够让学生明白在实验中探究、在实验中思考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探究性学习对于师生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而言,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对于教师而言,可以提高教学水平,构建智慧课堂,从而形成教学相长、教研相长的良性循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蒙贤针.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8,(19).

[2] 付太波.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1).

责任编辑 易继斌

猜你喜欢
开展策略研究性学习高中生物
如何开展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策略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策略研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